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原句译文:
5.17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交朋友,交往越久,越受人尊敬。”
5.18 孔子说:“臧文仲养着大乌龟,给它住的房子,房顶呈拱形,柱子上画着水草图案,像天子的宗庙一样,这怎么算明智?”
5.19 子张问:“子文三次做宰相时,没感到高兴;三次被罢免时,没感到委屈。卸任前,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怎样?”孔子说:“算忠心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儿来的仁?”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抛弃家产跑了。到了另一国,他说:‘这里的大夫同崔子一样。’又跑了。再到一国,再说:‘他们同崔子一样。’再跑了。怎样?”孔子说:“算清白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儿来的仁?”
原文: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5.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
5.20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5.21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这份聪明我们可以学得来,他的愚笨我们可能就学不来了。”
5.22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这些学生们志向高远,文采斐然,我还真不知该怎样教他们了啊。”
我的学习心得:
1、 “朋友数,斯疏矣。”与朋友靠得太近,是疏远的开始。人都有自己的边界,尊重他人,不要触碰他人的边界这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
我认为,即使是再熟悉的朋友或者亲人,当对方给予我们帮助和关心时,我们也要恰当地表达感激之情。因为向对方表达感激,说明他对你的付出,你看得见,感受到了,是他的付出行为的价值体现。你的肯定和赞扬是爱和关心得以持续的动力。
我们的父母,也希望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不被忽视,孩子的知恩报恩,是对父母付出的最好的慰藉。
所以,让我们永远记住三句话: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
2、遇到事情时,我们总说要三思而后行,避免鲁莽行为带来不良后果。
而我在生活中总是优柔寡断,迟迟拿不定主意。这一点已经影响到了我的儿子。我和儿子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让我替他拿主意买什么,我坚持让他自己选,他总是“选择难。”
选择难,往往是因为有完美主义心理,既想要这,又想要那。而实际上,凡事都有利有弊,我只需要像孔夫子那样“叩其两端而竭焉”,思考选择的最坏结果和最好结果分别是什么。权衡利弊,进行取舍,要放弃追求两全其美,十全十美的理想主义。
或者,面临两难选择时,我们不妨放眼未来,设想一下,六个月或一年之后的自己希望当前怎么做,我们可能就会很快地做出自己的选择了。
3、“愚不可及”是说这人真厉害,这人在笨的那一面,所下的那个功夫是我做不到的。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国藩,他成功的秘诀就是“诚”和“拙”两个字。他的原则叫作用笨人做笨事,打仗用笨人,用“结硬寨,打呆仗”的笨方法,最后取得了别人不能取得的胜利。
孔子是个性情温和的人。他主张“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孔子并不是退而归隐,而是在自我保全的条件下,做出不违内心的选择。这一点,我们普通人也是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