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伴着夏日的炎热,我拖着行李,步入了大学的校园。
因为是修的是学校冷门专业的缘故,学院总想在组织活动数量上有所建树。喝了许多鸡汤,我也认为该在大学里活出不一样的自己,于是就前前后后报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活动。演讲比赛,学生会面试,主持人选拔,征文比赛等等不计其数。
说是比赛,其实在我的十八年生涯里从未有站在台上说话的时刻。新生入学时在讲台上自我介绍,被45双眼睛注视,我都觉得是一种煎熬。
比赛前,我对自己没有半点信心,纯属抱着“锻炼”的心态去的。知道我要去参加比赛的室友,一半抱着惊讶佩服,一半抱着加油鼓劲。比赛前各种安慰我别紧张,放宽心。我会告诉她们没事,其实我只是去“见见世面”。
第一场参加的是演讲比赛,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场。我怀着满腔热血写了一张高中奋斗史,准备声泪俱下的朗诵下来。
我在寝室排练了好几遍。
以为自己无所畏惧,威风凛凛,可是登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的紧张随之而来。无法消磨的紧张,深入骨髓的紧张。全身上下每个细胞都排斥,脸颊发热。抬起头看着底下的评委时,没来由的一股自卑的感觉涌入心头。我当时就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说话声音颤抖,语速快,3分钟结束了一张A4纸内容的演讲。之后评委的评讲也没有心情听下去,只是在听见我可以下台的瞬间,我几乎是低着头走下去的。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没有在人前说话的勇气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第二场是学生会面试。站上台的时刻,我尽量控制我的身体颤抖,抓着讲台,飞快的按照流程介绍完了自己。本以为可以结束的时候,学姐问我“你认为你说话有什么缺点?”
我有什么缺点?我没想过。
后来学姐告诉我,声音小,语速快。很难让人听清在说什么。
于是我就知道了,下次说话要声音大一点,语速慢一点。
第三场是主持人初赛。因为是临时参赛,自我介绍并没有过多准备。我声音放大,语速放慢的介绍我自己以后,也被pass了。后来告诉我是自我介绍太简短。
...
不是推荐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去“锻炼”自己,我希望请别用参加比赛的方式。比赛还是值得利用很多时间去准备的。
常常会因为大一繁忙的课程和更多可有可无的活动,造成熬夜点着台灯,打着哈欠写演讲稿的状况。
本身就不是很精通,积攒着,只会浪费自己更多的的时间。
如果可以,请将“锻炼站在台上讲话的胆量”划为必修课。
至于怎么做,我也不知道。我现在已经快升大二了,可还是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