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汣月
其实,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就是一个“做一思一写”的过程。
做,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所做的具体工作。每一个教师都是具体的实践者,每天都在从事着真实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工作正是教师的研究资源和样本。比如说,一节课完成了,这节课就可以成为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资源,也可以成为研究某一个具体教学环节的资源。
比如说,一个学生犯了错,“犯错”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触点,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又是一个触点,处理结果的好坏也是一个触点。再比如说,某一件事情被你搞砸了,“搞砸了”本身是件坏事,却也是教育研究的开端。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你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无论大小、无关好坏,都是可以用来研究的样本。反过来说,教育研究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没有真实的实践,就没有真实的问题,也就没有真正的研究。“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式的研究,只能算是假研究、伪研究。
恩,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所进行的思维加工。在农村,拉磨的驴子都会被紫上眼睛。这是因为,驴子是习惯于潮前走的,而拉磨却需要绕圈圈,当驴子被戴上眼罩,它就没有了行动的方向,就只能拉者带鑫不得地转圈。驴子可能觉得自己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其实依旧在原地打转。其实,在教师群体中不乏被蒙上眼睛的老师,一辈子都在三尺进台上举動擀耘,都总是在顺地转圈圈,既没有创新也不存在改变。这样的老师,日复一日地进行着简单的重复,充其量是个流水线操作者。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做”是教育生活的常态。所以,单从实與的有医来衡証,根本无法区分一个人的服长是否存在。而能否在“做 ”中“思”,才是一般教师和优秀数师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优秀的教师习惯“思考”,习惯对每一个教育事件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思维加工,一是判断。这件事做得怎么样?是好还是坏,是正确还是错误,是先败还是成功?二是追问。好在哪?从中获得的经验是什么?不好的症结在哪里?
应该怎样去解决?三是自省。从所思考的问题中获得能力提升,形成稳定的理性经验,获得专业成长。
写,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思考所进行的理性表达。写作是一种表达,是对思考的固化,也是对经验的物化。叙事研究的写作过程就是形成研究报告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撰写故事,就是把自己所做的事情或遇到的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叙事研究案例,故事化是研究报告撰写的第一步;二是多维分析,就是对自己的思考进行系统的、完整的研究性表达,让自己的思维逐渐清晰、条理,为获得最终经验奠定基础;三是经验提升,就是对思考的结果进行整合性表述,把自己实践与思考的结晶以理论的形式进行阐述,并形成经验模型,从而用于以后的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