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幸福时一种随机现象吗?
1、治疗心理疾病的两种模型:
a. 疾病模型:把病治好,就健康了。(直接处理疾病)
b. 健康模型:你病了,是你不够健康。我们病了是因为我们没有追求自我实现,没有找到积极和热情,没有培养人际社交,没有找到人生有意义的事,我们削弱自身力量,因此才会生病。
结论:注重能力培养,而非仅仅改正错误。【人类力量可以抵抗心理疾病,勇气、未来规划、乐观、人际技巧、信念、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专注及洞察力等,可以从一定程度预防心理疾病。会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态度,让我们突破框架、引发潜能,使我们能更好地应对不可避免的困难。不可避免的困难的确存在,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2、我们必须顺从人性,而不是试图改变人性。
3、幸福不仅是终极目标,还是一种道德追求。
4、世界最需要的,不是其他什么,就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What the world needs,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is practical idealists.
5、如果我们不加区别的长期赞美别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弊大于利。
6、一些研究:
a. 在狱中练过瑜伽的人,获释后较少会再进监狱;
b. 冥想能转换我们的大脑思维,使我们更容易感染到积极情绪,在面对痛苦时更坚强;
c. 每周三次体育锻炼(每次30分钟),与最强劲的精神药物有同样的效果(精神病医生对病人说:每周跑步锻炼三次,早上来见我)。
【理想主义与现实相结合,不仅仅只是让人们坐下来谈谈】
7、改变是有可能的。
8、创伤后应激;创伤后成长。都有可能,基因会影响性格,但不是唯一因素。
9、不要只研究整体,也研究优秀的个体。这有一些精英主义吗?为什么不研究普罗大众呢?原因有二:
a. 成长尖端统计学,研究不排除普罗大众
b. 研究最优秀的个体,普罗大众也能受益,每个人都受益良多
10、我们研究有用的;我们研究有用的里面的做的最好的。
第四课、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1、吸取精华是让精英民主化。
2、“整个人类历史就是对少数人力量的记录,特别是一个人的力量。”接受“我们可以带来变化”这个事实。
3、不要忽视人际网络的指数影响,指数级变化是不可思议的。
4、剧烈的环境变化并不会长久的改变人的幸福状态,如中彩票。外部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非常小。(除了国家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需剔除极端条件)
5、降低对生活的期望,不能长时间维持更幸福的状态;我们的期望是否正确,才是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6、两种认知:
人性约束观:人性的缺陷不能被改变,我们要服从自然,尊重客观事实。
非人性约束观:人性可以得到完善,人性是不断进步的。
我们的认知会从根本上影响我们的心理。
7、老师是“人性约束观”,我们通过研究、理解人性,再引导它。不良感受(焦虑、抑郁、痛苦)是人性的一部分,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给自己作为凡人的自由。我们需要一个无条件接纳的空间,允许自己哭允许自己笑。(如写日记)
拒绝天性会导致表现不太理想,不仅内在情绪,也包括外在表现。
痛苦的情绪是人性的一部分,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的自然规律,我们必须服从天性的召唤。
否则,我们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8、主动接受不是顺从不作为,情绪和行动不冲突,对人性无条件的接受与认同,和我们的感情与情绪密切相关,但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自己所有的行为和认知。(举例:我会嫉妒别人,但我还是可以用宽厚仁慈的态度对他)
9、冥想时间 深呼吸、吸气、呼气、感受自己的呼吸、深呼吸、释放自己的情绪、让情绪包裹着你、允许自己是个凡人、让凡人的情绪流淌、想象自己在一个花园、街道、呼气、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