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四·五】
丙辰召试,有康熙癸巳编修云南张月槎先生,名汉,年七十余,重入词馆。先生以前辈自居,而丙辰翰林欲以同年视之:彼此柢牾。后五十年,余游粤东,饮封川邑宰彭公竹林署中。西席张旭出见,询知为先生嫡孙,急问先生遗稿,渠仅记《秋夜回文》一首云:烟深卧阁草凝愁,冷梦惊回几树秋。悬壁四山云上下,隔帘一水月沉浮。翩翩影落飞鸿雁,皎皎光寒静斗牛。前路客归萤点点,边城夜火似星流。”余按:回文诗相传始于苏若兰,其实非也。《文心雕龙》云:“回文所兴,道原为始。”傅咸有《回文反复诗》,温太真亦有《回文诗》:俱在窦滔之前。
丙辰召试,指乾隆元年(1736年)的博学鸿词科。
康熙癸巳,指康熙五十二,公元1713年。
张汉,(1680年—1759年),字月槎。云南石屏人。康熙五十二年进士。乾隆元年举鸿博,授检讨,改监察御史。寻乞归。有《月槎集》。
封川,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梁信县置,为封州治。治所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南封川镇。以封溪水为名。大业初为苍梧郡治。唐武德四年 (621年) 复为封州治。天宝初为临封郡治。乾元初复为封州治。明属德庆州。清属肇庆府。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58年迁治江口镇 (今封开县治)。1959年撤销封川县,与德庆县合并为德封县。1961年又以原封川县地,与原开建县地合并为封开县。
彭翥,字少鹏,一字南池,竹林,号竹泉。云南蒙化(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汉族,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四十六年(1781年),任广东封川县知县。五十一年,任香山知县。因平海盗有功,授湖南岳州府同知,后任广东琼州府同知。后殉职。有《小鹤山樵海天吟诗集》。
张旭,清代人。(资料缺)
苏蕙,字若兰,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丝线绣制的织锦《璇玑图》。据《晋书·列女传》记载, 苏蕙是始平(今陕西省武功县苏坊村)人,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女儿。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所言皆属庸碌之辈,无一被苏蕙看上。后嫁于秦州刺史窦滔。
《道原》,是中国古代道家著作。
傅咸,(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西晋文学家。曹魏扶风太守傅干之孙,司隶校尉傅玄之子。曾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御史中丞等职。封清泉侯。为官峻整,疾恶如仇,直言敢谏,曾上疏主张裁并官府,唯农是务;并力主俭朴,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元康四年去世,时年56岁。死后追赠为司隶校尉,谥号“贞”。傅咸诗作今存10余首,多为四言诗。
温峤,(288年—329年),字泰(太)真,并州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东晋名将,司徒温羡的侄子。出身太原温氏,博学孝悌,善于清谈,起家司隶校尉都官从事。举秀才出身,授司徒东阁祭酒、潞县县令。进入司空刘琨(姨夫)幕府,拜司空左长史。西晋灭亡后,拥戴晋元帝即位,拜散骑常侍。兼任太子中庶子,辅佐东宫太子(司马绍),结为布衣之交。晋明帝即位,拜侍中、中书令,从平王敦之乱。晋明帝病重,随王导、郗览等同受顾命,拜平南将军、江州牧。从平苏峻之乱,拜骠骑将军,册封始安郡公。咸和四年(329年),病逝,时年四十二,获赠使持节、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
窦滔,生卒年不详,十六国时期人物,窦滔曾在前秦任秦州刺史。
【闲言碎语】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袁枚对于回文诗一类的诗体,素来不太感兴趣,原因在于这种诗体在创作时,受制于特定形式,常常无法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但他对回文诗的起源等还是进行过深入了解。不过,他依据的当时的一些说法,被后来的考古发掘证实是错误的。比如,《文心雕龙》中“回文所兴,道原为始”的说法,由于《道原》一文在《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刘勰写作《文心雕龙》时,已经是《汉书》之后300年左右了,当时他未必见过《道原》一文,不知道根据何种资料写下了“回文所兴,道原为始。”后人也就沿袭了这个说法,直到1973年发掘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马王堆汉墓帛书,《道原》才重见天日。而查《道原》内容,则并无回文体诗作。
有关回文诗,目前通行的都是按照文字的排序,回复读之。最出名的回文诗,就是魏晋时期苏蕙的织锦《璇玑图》了。《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除正中央之“心”字为后人所加外,原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当前统计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是回文诗登峰造极之作。由于《璇玑图》的诗文与文字的布局有重大关系,也就是说,字与图是一个整体,成诗的方法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顺序,而且与图形分布有关,有学者由此提出,回文诗的起源应该是风行于汉代的图谶。其实,回文诗起源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写好回文诗。本条诗话记载的张汉《秋夜回文》,读来也挺有意思,有兴趣的不妨也来试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