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自中国硒谷;他,来自编钟之乡。常常有人问起,他俩如何在那个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相遇相识,他总是淡之一笑。
那年,他出生在鄂西北的一个小山坡,却并不被溺爱,由于种种原因踏入学堂几天变辍学在家,小小年纪便担起各种农活;她,出生在陕西南部的山脚下,年幼的她却得不到父母的疼爱。而就在二十多年后,他俩在经人介绍下,他第一次坐火车,去接回了她,即便已经知道了她完美的不完美之处,但依旧接纳了她,就这样,顺理成章,娶妻结婚生子,再正常不过。可是与常人不同的是,她再也没回去过,无数的日子里,她试图回去,却找不着回家的路,她用她的方式思念着远方的亲人,那次,从接完大伯的电话,我分明看到她眼角的泪水,她的父亲长辞于世,但她依旧没有回去,因为对于他们俩来讲,在农忙的季节,如果不抢收,一年的辛苦付出就付诸东流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老少的温饱难以解决,还有就是他们俩都不识字,车票也不会买,就这样,她,强忍着泪水,依旧默默的坚持......
二十多年前,她从一个小山村到另一个小山村,她慢慢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年轻的任性也渐渐不复存在,也习惯了这样的一个小家,她从没逛过繁华的商场,她也没去过高档的餐厅,甚至是连街边小摊她也是如此舍不得,而他,尽管辛苦,但对她还是不错,尽管两人举步维艰,但依旧成为这个家庭最坚实的支柱。从她嫁过来后,就再也没回去过,这一等,便是二十五年,我想她也许忘了那里的一切,我想她也可能不记得儿时的亲人,也许表现的让人失望,甚至对于孩子们来讲,能否适应这样熟悉而陌生的亲人?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默默的任劳任怨,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没有过多的奢求,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孩子们送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做到了。她的爱无声,却温暖了一个家,她不会很多,甚至连饭菜也做得不是很合口,但她从来都是这样毫无怨言的坚持着,努力着,她也从来不化妆,她也不知道香奈儿是什么,她只在孩子们捧回一张张奖状时欣慰的笑笑,她只在孩子们放假回家时把饭菜准备好,她为了让老人家歇息但又拗不过老人的固执,她只好在老人做饭时选择不吃,不是挑剔,不是嫌弃,只是她再忙再累都会自己回来做好饭,她知道老人家眼睛不好不能吃辣的,她会在炒菜时不放辣椒,或者把菜炒好给老人盛一份后再加少许辣椒,她知道孩子们每次回家最爱吃她包的水饺,于是每次她一个人从抟面到包饺子一个人忙乎着一家人的晚餐,但她依旧是乐此不疲,因为,她的喜乐来源于天上。当他在外面奔波于教会中间时,她总能把家照顾好,并为他举手,希望他在外面一切顺利,在冬季的晚上依然会亮着灯等他回家,没有人告诉她要怎么做,但她知道,圣经箴言中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这是他和她在一切忙碌中的得以安息的源泉。
终于,孩子们都长大了,可以带她回到生她养她的地方看看,二十多年后,再回去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孩子们心里忐忑不安,但终究不会留下遗憾,因为带他们回老家一直是孩子们的心愿。他们会这样来迎接2018年的开始,期待着留下更多的感动,踏着当年的些许回忆,温暖她的人生。她,是一个聋哑人,但在孩子们的眼中,她却不输于任何一个成功的女性。在丈夫的眼中,她是他无形的力量。在外人的眼中,尽管不被人知晓,但透过他的一言一行,她的生命已不自觉的散发出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