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细说万物由来

细说万物由来

细说万物由来
细说万物由来

作者: 杨荫深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0
页数: 554
ISBN: 9787801953575

这本书追寻“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大类五百多种日常事物的起源和演变,很有意思。

以下是推特读书笔记:

岁时令节

  1.    年在古时有不同称法。唐虞时称载,夏称岁,殷称祀,至周始称为年。年本来作秊,谷熟的意思。至于载是取万物终而复始,岁是取岁星年行一次,祀是取四时祭祀完终。
    
  2.    一年分四时,就是春夏秋冬,相传始于神农。春是蠢的意思,使万物到此而出生;夏是假的意思,使万物假此而生长;秋是就的意思,使万物因此而成熟;冬是终的意思,使万物至此而终成。四时又称四季,因为每时分为孟仲季三月,至季月须改时。
    
  3.    五行乃是五材而已,初见于《尚书·洪范大传》所渭:"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万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者,是为人用。"并没有了不得的意义,其后则一切皆以为与五行有关,且倡相生相克之说。
    
  4.    十二月再分为二十四气和七十二候。每月二气,在月首者为节气,在月中者为中气。又每五日为一候。节气相传为周公所定,候则见于《吕氏春秋》及《礼记·月令》诸书。
    
  5.    气候之分,无非有关农事。至于气候之名,皆极浅明,唯小满、芒种较为隐晦,实则小满是说物长到那时小得盈满之意,芒种是说有芒的谷可以稼种之意。
    
  6.    现代所尚通行的阴历,则为清时所造,因为已参用新历法,较为缜密。
    
  7.    汉时分一夜为甲乙丙丁戊五夜,又称五更,更是变易之意。
    
  8.    立春是四时之始,古时是重要的节日,天子且于是目斋戒,亲率公卿诸侯大夫往东郊迎春。
    
  9.    正月十五日,俗称上元,乃道家之说,与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合称三元。上元张灯,始于唐而盛于宋。
    
  10.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民间于是日祭扫祖墓。但唐以前实重视寒食而非清明。相传晋文公焚林求介之推,之推抱木而死,文公哀之,禁人于是日举火,后世始有寒食之俗。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然据左传、史记,并无介之推被焚之事。《周礼》有司烜氏修火禁于国中,则禁火本为周旧制。
    
  11. 四月八日为浴佛节,相传是日为释迦牟尼的诞辰,民间以香汤浴佛,故名。
    
  12. 端午令节,今人多以为纪念屈原,然其实时至五月,天气渐热,古时为防热毒,于是有种种压禳的方法,《夏小正》以为此日“蓄采众药,以止恶气”。未言为屈原的事。至于吃粽,如晋周处《风土记》所说,含有阴阳相包裹之意,也非为祭屈原的。
    
  13. 最早并无伏日,春秋时秦德公始设伏,但周人并无此制。为何名之为伏,颜师古注《汉书》云:"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其实时至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劝人于此隐伏避暑,倒是最便捷的解释。
    
  14. 立秋古时如立春立夏一样,天子亲率公卿大夫迎秋于西郊。汉时且于是日举行"貙刘"之礼。这是天子于郊礼之后,再到东门出猎,射死一牲,即载到宗庙以祭。其后除了迎秋之外,就没有此风了。
    
  15. 七月七日,俗称七夕,相传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此说始于汉时。后世所谓乞巧,至南朝时才确为习俗。《荆楚岁时记》云:"七夕,妇人结采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16. 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时已入秋,为肃杀之候,草木凋零,人们亦以此时而得疫病为多,因此有鬼月之称,而中元也正是一个鬼节。现今各地有于是日打醮或放焰口的,即为超度饿鬼而设。其起源似于六朝,为道佛二教徒所倡举。
    
  17. 佛家有《盂兰盆经》,盂兰为梵语,即救倒悬,因为饿鬼的痛苦,正如身体倒悬;又叫放焰口,焰口即为饿鬼,因佛家说饿鬼口中有火焰,放为解放,放焰口即是解脱饿鬼。
    
  18. 闽南有普度的习俗。溥度亦名普度,每岁中元,必举行一次。普度七日,乃举行出海之典。出海一事,较普度尤为重要。大约闽人多航海者,借此以禳灾。
    
  19. 七月晦日,俗传为地藏王生日,供香烛于地。此风于古未闻,似始于明。大概地藏王有救众生的大愿,所以有此供奉。但考之佛典,西方实无此风。
    
  20. 中秋的盛事为赏月,然此事在唐以前似未如何盛行。考唐时对于中秋节如此重视的缘故,大约由于玄宗之游月宫罢!传说唐玄宗游月宫后作霓裳羽衣曲,此系神话,盖霓裳羽衣曲本婆罗门曲,传自西京,见《唐书》。
    
  21. 唐宋以来,仅为赏月,而无祭月之事,这是至明朝才有的。宋时已有月饼,但是否专作为中秋的节物,则不得而知。至明时,月饼确已成为中秋的食物了。
    
  22. 重阳亦称重九,以时在九月九日,故名。道家谓老君九月九日生,是重阳为道家所设。晋时即有种种风俗,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其后又有登高之举。
    
  23. 古时十月有立冬节,天子迎冬于北郊,视为隆礼。宋时则立冬日之外,更重视十月朔。今天则立冬已无人注意了。
    
  24. 冬至在古时认为是重要的节日,《周礼》有“礼昊天上帝于圜丘”之说。当时朝贺享祀,皆如元日之仪,至魏晋始稍亚于元日。在宋时仍有视之如年节的。吴俗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25. 俗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亦称腊八。腊本为岁终的祭名,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也。腊虽在岁终,古 时日期无定。今以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者,实与腊祭无关,而为佛家之说。此日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为供,名为腊八粥。
    
  26. 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祭灶日,亦有在二十四日的。祀灶为古五祀(门、户、行、灶、中溜)之一,其日期原无一定。《礼》有“孟夏之月其祀灶”,则古时于夏时举行。汉时有于腊日祭祀的。
    
  27. 晋周处《风土记》始云:“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时事,故先一日祀之。”则此日祭灶之风似始于六朝。各地多有以祀灶日为小年,宋时谓之交年,盖从此日之后,家家都预备过年了。
    
  28. 除夕亦称除夜,又称大年夜。汉高诱注《吕氏春秋·季冬纪》云:“前岁一日,击鼓驱疫病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除夕之称,由此而来。
    
  29. 春联始于五代。蜀主孟昶自题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其时犹用符板,至宋始有用纸。
    
  30. 压岁钱不详其由来。考《武林旧事》述:“岁除禁中后妃诸阁,各进岁轴儿及诸翠百事吉,利市袋儿,小样金银器皿,并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此年金钱性质如同后世的压岁钱,赐于后妃,亦犹长者赐于幼者。上行下效,也许宋时民间已有此风了。
    
  31. 生肖的说法,究竟始于何时,用意何在,尚无定论。以十二支象十二兽,东汉时已有之,在它之前则未闻。有说十二生肖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似不足信。
    

神仙鬼怪

  1. 世传阴间有阎罗王,管理一切鬼魂。此说起于佛教,阎罗乃译音,为阴司之王,别有十八王乃其僚属,此十八王即主十八地狱。道家则改为十殿之王,以阎罗为第五殿王,宋时已是如此。
    
  2. 至于地府所在何处,释家未有所说,今以为在四川酆都县。此说宋已有之。其实传说东汉阴长生在酆都得道成仙,有阴君丹炉。所以酆都阴君其实是阴长生,而讹为幽冥之主。
    
  3. 古代还有许多人变为阎罗王的,如隋代的韩擒虎,宋代的韩琦,连范仲淹也当过阎王。
    
  4. 西王母相传为女仙之宗,其说始于道家。其实据《尔雅》,西王母本为地名而非人名,《山海经》里屡言西王母之事,则虎齿豹尾,形同妖怪。到了《穆天子传》,渐变为真像女王。道家还附会出一个东王公来,与西王母相对。
    
  5. 观世音为男为女,古时似未有定说,至宋时始确定为妇人,不复为男像了。今以普陀为观世音所居,与五台的文殊、峨眉的普贤,并称三大道场。
    
  6. 八仙之说,始于元时。元以前也有八仙之名,其实为文学之士。杜甫作《酒中八仙歌》,则指李白、贺知章等八个酒徒了。元人对八仙的名目,还不怎么统一。直至汤显祖撰《邯郸梦》,吴元泰撰《上洞八仙传》,名称才与今日完全相同。
    
  7. 今各地多有天妃宫,或天后宫,所祀天妃,相传为五代时林氏女,显圣于海,护海运。此即妈祖。天妃之号,始于元时
    
  8. 土地之为神,是神之最下级者,俗亦多不称神,而称为土地公公。考土地神的由来,始于古之土示地示。土示,五土之示,即社也;地示,地之百示。盖古时祭地之神,有官民之分,官社即今所谓社稷坛,与稷并祀;民社乃立于村里的,今多废置,而土地神即由此出,地位实卑下。
    
  9. 各处土地多以人鬼升任,其风或始于六朝。像韩愈、岳飞,都当过土地神的。
    
  10. 财神之说,古所未闻。考财神的由来,或谓财神即五路神,或谓即古之行神。道家有财神之说,以三月十五日为其生辰
    
  11. 门亦有门神,但此门神并无所特指。今绘神像而贴门上,左右各一,则别有所据,或始于汉时。门神为神荼、郁垒,可驱鬼。但后世又不以此二神为门神,宋时为镇殿将军,明时为将军朝官各一,或又为温岳二神,而清时则变为秦琼、尉迟恭二人。
    
  12. 灶之有神,始于古之祀灶。古有五祀,如《礼·月令》及《吕氏春秋》所载,孟春祀户,孟夏祀灶,季夏祀中溜(室中),孟秋祀门,孟冬祀行。
    
  13. 关羽被祀为神灵,始于宋。宋徽宗始封为忠惠公,又加封武安王。明万历时因道士张通元之请,进爵为帝,庙曰英烈。可知关羽的被祀及加封,乃由道家推崇而来。至于道家何以推关羽,据说是关公曾听天师之召,受戒护法。
    
  14. 文昌为文学之神,旧时学校多崇祀之。相传神姓张名恶子,居四川梓潼,亦称梓潼帝君。道家谓帝命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其实张恶子本是一蛇妖,宋时据说有举人夜宿其庙,梦见诸神预作来年状元赋,甚灵异,故得文昌之号。
    
  15. 旧时各郡县皆有城隍庙,城隍管理一城,一如郡县有司。考正史之记载祀城隍神者,以北齐书为最早。然六朝时似未遍设。至唐代则已渐普遍,惟初年限于吴越。城隍神本为城隍之神,后世又变为司民之神。各地又有人死而为城隍神的。
    
  16. 因为泰山在东方,古时东方配春,春是万物始生的时候,既知其始,自然又知其终,所以乃有知人生命之说。唐玄宗封禅泰山,加号天齐;宋真宗又加仁圣天齐王,再加为天齐仁圣帝。据《五岳真形图》,泰山神姓岁名崇,不知何据。
    
  17. 古以泰、华、衡、恒、嵩五山为东西南北中五岳,岳皆有神,要以东岳泰山为最著称,称其神为东岳大帝,立庙祭祀,不限于泰山一区,且有治鬼之说,其说较阎罗为古老。
    
  18. 神仙鬼怪之说,大多倡自道教之徒。其说或本诸古代传说,或袭自西来佛经,加以虚饰,及种种附会之谈。
    
  19. 曹操曾表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地名,亭侯乃爵名。后人往往以汉为汉朝,以寿亭侯为侯名,实误。
    
  20. 传说钟馗能吃鬼,始自唐玄宗时,前世无闻。其说本于《唐逸史》,说唐明皇某日梦见小鬼偷盗,被一大鬼捉而啖之,大鬼自称终南进士钟馗,应试不第,触阶而死。唐明皇醒后请吴道子画其像。
    
  21. 考魏晋时多有人名为钟癸的,魏有人名尧种癸,字辟邪,则钟癸本有辟邪之意。据顾炎武考证,终癸为椎,古人以椎驱鬼,终癸又作钟癸或钟馗。所以钟馗捉鬼的传说,由此附会而来。
    
  22. 白蛇传故事,最早见于明冯梦龙所辑《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则故事是冯取自南宋话本。更早一些,唐郑还古所撰《博异志》中有《李黄》一则,言李黄为白蛇化身女子所惑,已具备白蛇、青蛇等故事元素。
    
  23. 据赵景深《白蛇传考证》,白蛇故事本源自印度,这故事也传至希腊,英国诗人济慈据此写出七百行叙事诗诗《吕美亚》,内容与白蛇故事相近。
    
  24. 百兽之中,国人对于狐似乎特别有兴趣,多有狐妖化身美女的故事。其实古时只以狐裘为名贵,又以为狐性狡猾,至汉代都未有狐仙传说。狐妖故事,可能是晋葛洪所造,他在《对俗篇》中说,“狐狸豺狼皆寿八百岁,满五百岁则善变为人形。”
    

衣冠服饰

  1. 衣冠服饰,古今不同。古时自天子至庶人,服制皆有规定,上可以兼下,下不能僭上。古服上衣下裳,今则衣裳相连,裳名转废;古服宽大,惟武装较为窄小,而今服则惟窄是从。
    
  2. 袍为长衣,长至跗,而与衫不同。袍在汉以后即以为朝服之称,其服色历代均有规定,但唐以前都不其严格,且臣民可服黄色。至唐以后则仅天子可以服黄色,臣民不得僭服。
    
  3. 凡取兽皮制服,统称为裘,贵至貂狐,贱至羊麂。古时所服的裘,不过狐羔而已,后世乃渐讲究。又古时穿裘,大有等级,天子狐白,诸侯狐黄,大夫苍,士羔裘,以别尊卑。
    
  4. 我国人著裘,是将裘向内,不露于外。今天的穿法则是从西方引进,将裘向外露了。
    
  5. 史记里说到孟尝君以裘救命的故事。孟尝君入秦,秦昭王欲杀孟尝君。孟尝君向秦昭王宠妾幸姬求助,幸姬要狐白裘为报。这狐白裘天下无双,孟尝君已献给昭王。幸好孟尝君门下有狗盗之徒,入秦宫中盗出与幸姬。于是孟尝君得释。
    
  6. 单衣为衫,有长有短。古称单衣长的为深衣,短的为中单,称为衫乃始自秦时。汗衫本为中单,汉高祖与楚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
    
  7. 深衣是自天子至庶人皆穿的,古时朝服、祭服、丧服,均衣裳异制,惟深衣是衣裳相连,实为后世长衫的由来。
    
  8. 清、民国时,长衫之外著以短衣,俗称马褂。此为清制,马上所著,故称马褂。但马褂其实源自古时短袖,称为半臂。唐时半臂已流行。至清时,则马褂袖与袍衫同长,成为普通礼服了。
    
  9. 古时上衣下裳,裙即女人所服的下裳。周文王令女人服裙,隋炀帝又制衬裙。唐时妇人最爱红裙,今人称男子爱女子之甚者,为"拜倒在石榴裙下",此石榴裙即指红裙,以其红如石榴花也。
    
  10. 袴,今俗作裤。裤实为裈字之误,音昆,与裩同。古时裤长而裈短,裤无裆而裈有裆,后世既统称为裤,裈又讹为裤字。裤本无裆,其有裆是始于汉。裤在古时并不视为重要服装,甚而有不穿的。所以裤本来不甚讲究,但唐宋以后也渐渐花样多起来了。
    
  11. 今戴于头上的皆称帽,古时则有冕、冠、弁、帽、巾等等之分。冕专属天子以至大夫所戴,弁是皮帽,以巾裹头较为后起。冠中可以有帻,帻本是附于冠中的,后来裁而为帽,不冠时也可戴,帽遂与冠巾同为戴首之物,其风始于汉时,至晋则流行。
    
  12. 袜在三代时已有,本为皮制,有系带。至魏则改为以罗或布裁缝而成,不复系带了。
    
  13. 古时以脱袜为礼。晋杜预说,古者臣见君解袜。是解袜之为敬礼,与脱帽相同。直至晋与南朝,仍以脱袜为敬,而到了唐代,就不再讲究这个了。
    
  14. 《本草纲目》:"鞋古作鞵,即履也。古者以草为屦,周人以麻为鞋,皮底曰扉,木底曰舃。“是以屦为草鞋,履为帛制的缎鞋,鞋是麻制的布鞋,扉是以皮为底的皮鞋。舃是屦加木底,为古时帝王大臣所服,庶人是没有的。屐古亦有之。
    
  15. 靴,古用于骑马之时,始于赵武灵王。至唐则不论文武百官皆服,甚至连宫人皆着靴了。靴本皮制,唐马周以麻为靴,所以唐后也有用麻制的。
    
  16. 古巾有两种,一种用以覆物,一种专用以拭手,别称为帨,其名始于汉时。此种手巾,或用葛制,或用丝制。古之所谓布,实为麻葛类。
    
  17. 带在今天用处较少,惟裤带鞋带而已。古时则服皆有带,用以束衣,且视为重要之物,尊卑有别,不可混用。即后世已失其系束之用,亦以为饰物,以存古制。
    
  18. 古时被为总称,大被为衾,单被为裯。《缀耕录》:蜀主孟昶有一锦被,头作二穴,若云板样,盖以扣于项下,如盘领状,两侧余锦则拥覆于肩,此之谓鸳衾也。这大概是最早的睡袋了吧。
    
  19. 褥有二种,一种用于床上,俗称垫被;一种用于椅或车上,俗称坐垫,古时则称为茵。至于坐褥,古时也分等级的,清制尤甚。
    
  20. 衣料有三种,丝织物、棉织物和毛织物,古今皆同。我国古时以丝织物为最多,名称种类有锦绣绫罗素绢等。棉织物较为后起,毛织物古时较稀有,民国时方才盛行。
    
  21. 魏晋时蜀锦负名,出于成都,故成都有锦官城之称。
    
  22. 古时布帛往往对称,盖帛为丝织物总称,布为麻葛等织物总称,今则多称棉所织为布。棉之传入我国,约在唐时。唐以前虽也有棉布,大抵为外国所贡。
    
  23. 古时所谓首饰,指头上所饰之物,连冠冕也算在内的。
    
  24. 指环古时亦为定情之物,且戴于中指。唐冯贽《云溪友议》云:”韦皋游江夏,与一青衣玉箫有情,约七年再会,留玉指环。逾八年不至,玉箫绝食而殁。后得一歌姬,真如玉箫,中指有肉隐出如玉环。"与今日从欧美传的风俗相同。不过古时指环惟女子所戴。
    
  25. 古时衣中没有夹袋,所以所用的物事,都须佩带在外。当然也有的须用袋子装起来,称为筭袋。另有一种鱼袋,只为装饰之用,与普通的袋不同。
    

饮料食品

  1. 最早茶字作荼,自中唐以后才改为茶字。因为荼有三义,一是苦菜,一是茅秀,一为茶。所以唐人改荼为茶,以作专称。茶还有许多别称,陆羽茶经说,茶也作槚、蔎、茗、荈。茗是晚收的茶,与茶是早收的有别。现在则称茶只有茗茶两字,也不分早收晚收了。
    
  2. 茶最早产生大约是在蜀地,自秦人取蜀,茶乃移植于各地了。所以饮茶的事,也始于秦汉。(好像另有说茶引自印度的)
    
  3. 唐人所饮的茶,首重阳羡,即今江苏宜兴,宋人则重建州,今福建南平,明人则重罗岕,清人则重武夷、龙井。
    
  4. 唐人煎茶,有用姜用盐的,至宋始不用此二物。现在饮茶,除自饮外,客来也必请以茶,此风宋时已有。
    
  5. 卖茶的为茶博士,现四川仍如此称呼。其实唐时本是鄙称陆羽的。唐封演《闻见记》云:“李季卿宣慰江南,时茶饮初盛行,陆羽来见,既坐,手自烹茶,口通茶名,区分指点。李公心鄙之,茶罢,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
    
  6. 酒是用米曲酿成的饮料,其字从水从酉,酉是成就的意思。酒的渊源一定很古,也许有谷就有酒了。
    
  7. 绍兴花雕酒本名女儿酒,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中已有女酒这个名目。绍酒之别称花雕,即其坛上有花雕绘之故。
    
  8. 葡萄酒传自西域,后汉书已说"栗弋国出众果,其土水美,故葡萄酒特有名焉"。至唐时始有仿造的。
    
  9. 啤酒(麦酒)在唐书西域传中也曾提及,云"党项取麦他国以酿酒"。不过其法似未传入我国,直到近代方才盛行。
    
  10. 古人于饮酒之际,往往赋诗以助余兴,这实为后世酒令的滥觞。今酒令中有歌诗令,即其一种。不用歌诗而行令的,则始于魏文侯。《五代史》有"史宏肇与苏逢吉饮酒,酒令作手势”,这或者就是现在猜拳的由来了。
    
  11. 古时饮料有酒与浆两种,茶是后起的。古人所谓的浆,按《说文》所说,一是酢浆,一是水米汁。酢即醋。浆的范围很广,不一定是酸液或米汁,其余只要捣为液汁,都可以称浆。
    
  12. 今天豆浆很是普遍,古时是否也饮,无从稽考,但豆浆相传为汉淮南王安所创制,大概发源也很早的。
    
  13. 冰在古时就有储藏以备夏用的,如诗《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周以二一月为正月,二之日虽指二月,实为夏历的十二月,而三之日也就是夏历的正月。凌阴即冰室。十二月大寒时凿冰,至正月蔵之于室。
    
  14. 以牲畜的乳汁为酪,中国古时原是没有的。古时所称的酪,其实是一种酒类,所以从酉旁。后来以北方外族以牛羊乳为饮品,如国人饮酒浆一样,所以也并称之为酪,再后就将乳汁专称为酪了。
    
  15. 酪在汉时国人还不喜饮,但至魏晋时已为士人所喜了。世说新语里曹操写"合"字,杨修谓一人一口的故事,就说的是这个酪。
    
  16. 饭,一般指稻米饭,不过古人所吃的饭,按礼记所载,有稌(即稻)黍稷粱麦苽六种。普通所吃,还是以米饭和麦饭为多。
    
  17. 粥本作鬻,象米在鬲中相属之形。因为煮米使其糜烂,故古时亦称作糜。平常人家,不以粥为正食,常食粥的,一定是贫寒之士。范仲淹少时贫寒,每日煮粟米二升作粥,凝结成块,以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如果者三年。
    
  18. 饼是并的意思,是用面粉调和使它合并的一种食品。其名似起于汉时,主要有胡饼、蒸饼、汤饼等。胡饼当起于胡地,即今日所谓大饼。蒸饼即今馒头。汤饼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面,古人称饼则指面粉,用汤煮面,所以叫汤饼。
    
  19. 饺子,古时称为角儿,宋时已有了,称为饺是明时的事。
    
  20. 古称油为膏脂,融解的叫膏,凝结的叫脂,都是动物油。到了汉代,才有捣果为油的方法,榨取植物油。但以植物油用于菜肴上的,似始自宋时,之前是用于点灯的。

  21. 现在所用的糖,多用甘蔗汁煎成,此法始自唐,是从印度传入的。甘蔗虽然中国自古就有,但煎糖方法却不知道。

  22. 烟草原产于美洲,明万历年间从吕宋传入。至崇祯以后,吸烟之风已普遍至于妇孺了,清时此风更甚。

居住交通

  1. 《说文》:"宅,所托也,市居曰舍。"则宅为总称,舍专指市居。第是高级住宅,非高官其宅不得称第。庐是一种临时住所。别墅或别业是正宅之外的游息之所,晋时已有此风。

  2. 于厅堂之旁,另辟小室,以为读书养心之居,通常就叫做斋。斋本意是洁。称之为斋,也含有在此斋戒的意思。

  3. 寺本为官署的名称,后则成为僧居的专称了。汉明帝时,西域高僧以白马驮经来,遂建白马寺,为最早的佛寺。不过取名白马倒不是因为白马驮经,而是印度本有白马故事。寺亦称伽蓝,梵语为僧伽蓝,即众僧园的意思。

  4. 女尼所居,称为庵,这是由明时开始的。明以前则均称为寺,且古时僧尼常同处的。

  5. 古者乘车,皆立不坐。车前横木曰轼,在车遇所敬,则俯身以手按轼。周时才有安车,始坐乘,为妇人及老者所乘。至后汉则安车渐盛行,亦不分男女了。

  6. 古时驾车,最早用牛,渐后则贵者用马,普通多用牛。晋时虽为将相,亦乘牛车。牛车至宋以后渐废置。车除牛马以外,也有用人挽的,古谓之辇,似始于夏末。

  7. 古时以马驾车,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有乘骑的事。到唐时骑马才渐常见,宋时则文武百官一律骑马,南渡后才改乘轿。以后至于明清时武职还以骑马为常事。

器用杂物

  1. 笔字从竹从聿,聿也是笔的意思。称为笔是从秦时开始的。蒙恬以兔毛制笔。狼毫笔为名贵,则是始自朝鲜。笔管最常见的是竹,也有金银等华丽的笔管。

  2. 今笔以湖笔为最佳,湖笔之闻名始于元明,前则未闻。

  3. 大约有了兔毛的笔,就有人发明烟煤的墨,至迟汉时已有。墨的制法是合烟煤和胶而成。烟煤又有松烟与油烟之别,松烟为佳。徽地所产的松又较其他地方为佳,所以徽墨就独负盛名了。

  4. 纸字从糸,又作帋,从巾,是因为纸本为缣帛之类,所以制字如此。汉蔡伦发明了以树、麻、布、网制纸。

  5. 砚字本作研,后乃作砚。砚始于汉时,之前未必有砚。砚在唐以前并不为人所注重,至唐时文士始渐渐讲究,宋人则视同珍玩。宋人推崇端砚、歙砚,而端尤胜于歙。

  6. 灯之起源,似始于秦汉,秦以前但有烛而无灯。古烛也并非今日用蜡或桕油所制,乃是一种火炬。现在所用的蜡烛要到汉时才有。

  7. 古时取火用火绒,今则用火柴。火柴是舶来品,所以也叫洋火。其实我国五代时已有此物,只是不知何人发明,也没有流传下来。

游戏娱乐

  1. 围棋古称为弈,围棋之称,当始于汉。传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又有说是舜以围棋教其子的。传说未必可信,但围棋的起源很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盛行了。

  2. 围棋在汉时是纵横各十七路,至南北朝时始改为十九路。

  3. 象棋始于唐,几经改革,至南宋渐与今制相同。象棋为唐牛僧孺所创制。胡适认为象棋是由印度输入,牛僧孺改作而为中国式的。

  4. 蹴鞠大约起于战国之时,本来是军人用以练习武艺的,后来则用于嬉戏。鞠是皮制,以毛填充。汉时此戏颇为盛行,诸帝多有爱好的,宫中就有鞠室。

  5. 到了唐代,改蹴鞠为打球,骑马而打,双方人数似无一定。唐封演《闻见记》记载,唐中宗时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双方友谊赛数场,吐蕃皆胜。时为临淄王的玄宗出场,以四人敌吐蕃十人,竟大胜。

  6. 到了宋代,打球已为重要礼仪之一,由太宗令有司详定仪式,于三月举行,皇帝亲自出击,仪式甚为隆重。此种球戏,骑马执杖,与今日西方的马球相似。

  7. 魔术,古时称为幻术,或称变戏法、撮戏法,是传自西域的。《旧唐书。音乐志》:“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汉武帝通西域,始以善幻人至中国。”又据《史记》、《汉书》的记载,黎轩有善幻术者来中国。黎轩为罗马帝国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

  8. 斗鸡,周时已有之。《左传》:“季、郈之鸡斗,季氏芥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将斗鸡加以武装,用芥加金,可谓重视。

  9. 斗蟋蟀始于唐。据《负暄杂录》:“斗蛩之戏,始于天宝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蓄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宋代的贾似道,以相国之尊,撰有《促织经》。而以斗蟋蟀为赌,或许就始于贾似道。

  10. 今日诸种博戏之中,要以骰子发明为最早,其制始于唐时,由一种“五木”演变而来。本作投子,后以骨制,乃作骰子。骰子的四点涂为红色,则始自唐玄宗。据唐潘远《西墅记谈》,玄宗与贵妃玩骰子,将败,必须重四才能取胜,掷之果然成重四。玄宗大悦,“命将军高力士赐四绯”。

  11. 宋徽宗时有人将骰子改制为牙牌,以二色成一牌,三牌为一副,则合骰子的六面。以创于宣和,通称”宣和牌“;又以牙制,称为牙牌。至明用骨制,则称骨牌。后来又演变出“碰和”、“同棋”、“花牌”等。今日仍有的牌九也源自于此。

  12. 明时有一种纸牌戏,称为叶子戏,其中最盛行者为“马吊”,共40张,分十万索钱四门。后变为“默和”,凡60张,分万、索、钱三门。再变为“碰和”,凡120张。三变为“马将”,改钱为筒,凡136张,外加花牌4或8张,且由纸制改为骨制,就是麻将了。

  13. 《清稗类钞.叉麻雀》:“粤军起事,军中用以赌酒,增入筒化、索化、万化、天化、王化、东南西北化,盖本伪封号也。行之未几,流入宁波,不久而遂普及矣。”是指明时的马吊牌增入筒索之类遂成麻将牌。则麻将始于太平军中,时间则在道光、咸丰年间。

  14. 手舞足蹈,是有人类就有这种行为的。不过这种舞蹈随情而发,不是表演而供人娱乐的。古之歌舞,是由巫而兴,巫则以歌舞为职,用以娱乐神与人的。其后乃有俳优,渐渐代巫觋之职而为歌舞了。

  15. 中国的戏剧,正由歌舞嬗变而来。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云:“古之俳优,但以歌舞及戏谑为事,自汉以后,则间演故事,而合歌舞以演一事者,实始于北齐。顾其事至简,与其谓之戏,不若谓之舞之为当也;然后世戏剧之源,实自此始。”

  16. 相声的渊源是很古的,比戏剧发生得还早。唐代有所谓“弄参军”的,就与相声很相似了。唐时弄参军盛行,且有女优,也有歌唱。角色则仅二人,一称为参军,一称为苍鹘,正与相声相同。李商隐《骄儿诗》有“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17. 这种弄参军,至明代还有的。至于现在的相声,所创大约在前清末叶,有人说是满人阿剌儿及朱绍文(即穷不怕)等所创。恐怕也是由明代相沿而来。

  18. 双簧的性质也与相声相近,不过一坐于前,一隐于后,至于谈笑歌唱,则一如相声。相传始创于咸丰、同治年间的黄辅臣。

  19. 说书就是以口说史事,讲的只有一人,不用乐器,至多案上一块醒木而已。宋时原有一种“说话人”,正像现在的说书。所说的底本,即所谓话本,现在还有流传的。

  20. 长篇的讲史,在唐代已有了。李商隐《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当时已有讲三国故事的。到了宋代,讲史更为发达。

  21. 中国真正戏剧的产生,是始于宋的戏文,嗣后元有杂剧,明有传奇昆曲,中国的戏剧乃渐发挥光大。其中因曲调及产生地点的不同,向来称戏文、传奇、昆曲为南戏或南曲,称元杂剧为北剧或北曲。

  22. 皮黄戏是合西皮、二黄两调的戏剧,其发祥地在北京,故通称京剧。西皮调源于甘肃腔,又名西秦腔。二黄调源于湖广调,传入安徽,再由安徽人于乾隆间传入北京,当时犹未能独立,故合演京腔、秦腔,此秦腔指西秦腔,即西皮调。

  23. 至道光末,因太平军起,江南沦陷,南北隔绝,昆曲在京益显衰落,而徽班却更盛行,名伶叠出。咸丰最嗜此剧,常命徽班于圆明园中演唱。所以皮黄戏实为徽伶所创始,始于咸、同,而盛于光绪。

谷蔬瓜果(略)

花草竹木(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5,653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321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833评论 0 32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472评论 1 26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306评论 4 35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274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658评论 3 38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35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38评论 1 29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97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454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11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9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8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54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647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84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