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意识到规划自己的人生之后,就不再像以前毫无毫无目的的重复吃饭、睡觉、干活三部曲了,而是在生意不忙的时候主动和周围的长辈聊天,聊他们的孩子在哪上学,做什么工作,有什么理想。晚上就读报纸、看杂志。
有一天,我一个人去天大教学区闲逛,也许是为了体验那和我擦肩而过的校园生活吧。走着走着就到了图书馆门口,我也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就直接进去了,居然没人拦着我。一进去我就被震撼了——偌大的空间被一排排书架占满了,每一排书架靠近过道的侧面都写着此架图书的类目,有经济、哲学、人物、社会、建筑、环保 、光电、政治、外语、文学、心理学等各种标签,而每个书架的每层空间都按照书号顺序整齐排列着同一类目的书籍。林立的书架让很大的空间显得有几分拥挤,旁边的区域摆放着一排排桌子,方便学生阅读。角落里还摆放着几个矮一点的书架,里面放着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报纸,以及《财富》、《文摘》、《人物》等各种杂志。这对于一个第一次进入图书馆的喜欢读书的人来说,用震撼一词来形容毫不为过。
这次图书馆之旅意外地为我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从那以后,只要店里不忙,我就去翻阅各种书籍,对于计算机、哲学之类的专业书籍 ,我也只是翻翻而已,里面凌乱的符号、枯燥的学术用语真的让人不知所云。刚开始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杂志、报纸,人物传记和历史著作。相对于每天枯燥的体力劳动而言,通过读书来觉察一些社会现象,了解历史故事,真的是一种享受。
去过四五次之后吧,有一位四五十岁的戴白框眼镜的女老师,在我进门的时候让我刷学生卡。我很紧张,只好局促地说我没有学生卡,我是居民区的务工人员,但我很喜欢看书。她又问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我当时的样子一定窘迫极了,就像犯错的孩子在接受老师的训斥一样,生怕从此不能再去那儿读书。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位老师竟然拿出一张卡递给我,说:“以后你来刷这张卡就行了”。那真是我人生中发生的最让人感激的一件事了,那张卡带给我的感动让我兴奋了很久。这件事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教师这个角色的看法,之前见到的老师有的脾气好,有的很严厉,有的也很现实,但我都没有把他们和“传播知识、教书育人、无私奉献”联系起来。这位慈祥的教师在我看来,确实是在通过各种途径无私地传播知识,虽然这可能对她来说不算什么,但于我而言却是一大善事。再后来每次去图书馆,只要她在,我都会和她聊天。如果我连续几天不过去,等我下次再去的时候,她就会叮嘱我不要放松,要认真学习。张老师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对大学的理解也不会那么真切,对读书的感受也不会那么强烈,更不会养成这个足以改变我一生的阅读习惯。后来离开天津大学去北京工作之后,我常会抽时间会给她打电话,也会回去看望这位老人家。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还用微信聊了半小时。她现在已经退休了,在帮儿子带孩子,享受着富裕、幸福的退休生活。
有了这张通行证后,我进出图书馆就畅通无阻了。开始看各种书籍、杂志、报刊。也是在校园生活结束后,开始认真地看这些“课外书”,之前在学校的时候,只要是和考试、上课无关的书,基本上都只看过封面。在这里看的书大多是人物传记、历史,还有各种杂志和报刊。人生中第一个阶段,通过文字来极大的丰富了大脑贫瘠的精神世界和不断增加了对这个社会的了解。
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这里读到的朱敏和罗红的故事。朱敏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后来学成出国,在美国创建了著名的网讯公司,并成功上市。罗红是好利来的创始人,他读书不多,却以一家小小的蛋糕店为起点,发展成国内顶尖的糕点连锁企业。这两个故事给我最大的激励就是——“原来人生可以如此跌跌宕起伏,可以按个人的意愿去改变”。比如朱敏先生在听到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正在务农,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大学,并出国留学,后来创立了伟大的公司。罗红也是靠自己的能力和机遇,将企业做大做强之后,自己也有更多时间和资源专注于爱好的摄影和慈善事业。也许正是因为这二位的故事对我的启迪,我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才选择了互联网行业和投资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