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喝酒了,喝得有点迷糊,喝得有点飘忽。
有时候,到想真的“我也是醉了”,但是,始终没有一个场合能让我舍命的喝痛快,喝醉了,忘了自己。哪怕毕业时,也只是喝了几口。毕竟酒难喝啊,除非来一次痛彻心扉,才将自己麻醉,我一直太清醒了。
我从来都觉得这个酒没什么好喝的,但这个社会都是从来就是,“喜事酒来祝贺,坏事酒来破。”。高兴了朋友聚会一杯接一杯。
各种社交,为了办事的时候,各种应酬饭局,白的红的黄的一瓶接一瓶,喜欢酒的是喝得高兴了,但每逢这个陪酒的,真高兴的没几人。
酒能助兴,让不说话的人开口,让矜持的人放开。兴致来了吗,几杯酒下去,找不到北了,忘了自己是谁了,自然能放浪形骸。
自古文人骚客也大都喜欢把酒言欢,以酒助兴。但是,我还是觉得酒太难喝了,喝了身体超级不舒服。
古人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现代呢,是酒逢千杯知己少。
酒有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解愁。不管酒的药性里是否真有解愁这一个功效。但是,酒入愁肠,麻醉神经,迷迷糊糊,可以放纵一回。
成人的世界,总少不了酒。
一次去一个偏远的乡下社会实践,一个地方团委书记说,这个酒要喝到迷迷糊糊才能体会she会主义的优越性。这句话,让我映像深刻,果不然是做书记的。
其实我不喜欢酒,从小讨厌喝酒,所以不胜酒力。
以至于,每次回老家都被说,你出去别说你是我们这出来的,连酒都不会喝,丢贵州人民的丑,丢黔东南人民的丑。老家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这个酒不会喝,就跟不会打麻将在贵州没朋友一样。
我老家贵州乡下,喝酒盛行,家家都会烧点米酒。逢年过节,置办喜事当然少补了酒,甚至“喝酒”成了喜事的代称。如果说去哪家喝酒,定是那家有了喜事。
很多小孩子也从小喝酒,上初中的时候,一些同学拿着袋装的米酒当水喝。老师在上边上课,有些人时不时把头塞到座位地下喝几口。喝得多了的,就趴着睡觉,正好用老师讲课的声音借着酒性入眠。
当然,喝酒多了,跟酒相关的丑事也是很多,有的人因为喝酒送了命。有喝出胃大出血的、有喝醉了摔下山崖田坎,摔死的。也有喝醉了发酒疯,拿柴刀砍人的....反正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所以我是很不喜欢这个酒的。但是,为了工作,一些场合和饭局又不得不喝。
自觉酒比中药难喝多了。酒除了苦,难入口,入口后的感觉也是难受。另外,就是喝酒后带来的后遗症。酒后,头脑发蒙、没精神,头身困重、乏力,喝一餐酒人得蔫几天。
那怎么办呢?不得不喝酒,那还得解酒啊。
中医辨证治嘛,一看喝酒后的那些个症状不就是湿困嘛。
对付湿困我是很有经验的,因为经常湿困,脾胃不好的人自然体内湿气重,对这个湿自然是不能耐受的。广州的天气还是比较湿的,处处来的时候,天天湿困。
湿困什么症状表现呢?整体精神不振、累、身体重,站着想坐着,坐着想躺下,躺下想长卧不起.....睡不完的觉,但一闭上眼就是梦,连续剧一样的,一集接一集,反正播的是韩剧。
胃口差,很多时候胃胀,吃饿了也不消化。并且每每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第二天准时下雨,就一个天气预报了的。
那怎么办呢?每当出现湿困的这些症状,从小家人传的经验“土办法”就是刮痧。后背刮一背,有时候是红色、有时候是暗红或者乌黑的。但是,一刮完,整个人,轻松了,也不睡了,自己跑去找吃的。
那我自己总结的一个绝招是什么呢?出了刮痧就是藿香正气,我觉得效果最快的是那种两块多一盒十瓶的藿香正气水,超级便宜,简单有效。当然这么重口味的,没几个人能接受。
只能吃一些高级一点的,例如赵本山曾经卖广告的那个藿香正气Ye!这个是好喝很多,价钱贵十倍不止,并且效果差很多。反正多年的战斗经验告诉我,最便宜那个,效果好!
这种重口味的藿香正气水,效果块喝下去就感觉气散了,接受不了的呢。也可以用丸剂,加味藿香正气丸,这个是家里必备的了。无论暑天中暑还是感冒、腹泻基本都能用。
稍微普及一下,霍香正气丸这个药方的来源呢,是来至一本《惠民和剂局方》这本书。这本书记载了好多实用有效的方子。例如市面上卖的很好、用的最多的霍香正气丸、逍遥丸、四君子汤等等。
这本书是当时的宋朝卫生局官方编写的,当时政府号召天下,大家有什么好用的方子都献出来,政府大大有赏。于是,重赏之下,民间纷纷把自己家传的秘方都献了出来。最后编写成《惠民和剂局方》这本书。
并且,当时政府药局,为了老百姓都方便使用。很多方子都做出丸剂、散剂出售、这样方便携带和服用。
正气水或者加味藿香正气丸,就是二羊对付酒后不适的灵丹妙药。当然,也有朋友实践,在喝酒之前,来一包藿香正气丸垫肚子,可以延长撑场时间。
喝酒后,湿困严重,我的绝招就是藿香正气水+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