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刘夏苒
—这些我都不想要了,我太累了。
—你不要的都给我吧。
前些天,考研的朋友们成绩都陆陆续续出来了,有些朋友没有发挥好,打算明年再战或者放弃考研直接找工作。我安慰他们的时候,说得最多的话大都类似于“没事,大不了可以回家乡工作。”或是“实在不行,还能出国。”
可是,有时候,这样的安慰是徒劳的,我记得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早知道,当时就应该一心准备考研,一边想着考研害怕考不过,还在一边准备出国的事情,最后两边都没有收获满意的结果。”因为给自己留了太多的后路和回头的余地,反而一事无成。
其实,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在身边发生,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是太笃定自己想要的东西,又太害怕得不到它,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失败的太难看,给自己早早预留了一条风险低的后路,或者给自己准备了很多条路。路是多了,但走起来,依然踉踉跄跄。
我相信一定有人和你说过,或是你跟别人说过,“干吗活得那么累,顺其自然就好啊。船到桥头自然直,干吗害怕无路可走。”尤其是女孩子听到这些话的机会或许更多。自己一个人在外打拼,家人朋友告诉你,没事,大不了让父母帮你找个工作呗;没事,实现不了就算了呗。
我曾经也是这样深信不疑的,可是慢慢发现,生活根本不像儿戏那般说得轻巧容易,哪儿有那么多百分百满意的后路,哪里敢留下那么多回头的余地。跑道在变窄,别人的脚步在变快,我们根本不敢回头,不敢后悔。
记得蒋方舟在书中写道过“为什么不敢给自己留点余地”,因为从我们小时候玩抢凳子的游戏开始,我们就知道,这个社会只有输家赢家,没有弃权家。余地是仅存的奢侈品,你不要的别人都会拿走。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她几乎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每天早晨四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休息。她有几次压力太大,被直接送进医院。她聊天时会习惯问问我,你说我这样看不到终点的前进,每天的进步都微乎其微,到哪天才能达到我的目标啊。我说,不能急功近利,一步步来,就算实现不了还有别的事儿可以做啊。
她说,“我也羡慕身边那些说着二十五岁前要放纵自己享受青春的朋友,羡慕他们敢慢慢走慢慢寻找,羡慕他们知足常乐的心态。可生活是有惯性的,我习惯了一条路黑着走到底,都没有回头的余地。”
一个习惯了奔跑的人,你突然让他放慢脚步散散心,他不但不会有好心情欣赏沿途的风景,更多的只会是焦虑和不安。他会带着强烈的不安全感,觉得同他竞争的人正在慢慢赶超他,他害怕不再领先不再优秀。
生活似乎早已经过了赞叹从前车马邮件都慢的时候,也没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畅快,为了不被淘汰,我们成不了旁观者,只能铆足了劲往前跑。
去年年末的时候,阿呆依然没有从雅思的噩梦中摆脱出来,她有些泄气的跟我说,“我要是再考不过,我可能就不出国了。”按常理,我会好声好气的安慰她,可是还是没忍住说教了她一顿。我问她,“不出国的话你准备干什么?”阿呆愣住了,许久没说话。
我说"考研的话,报名已经结束了。公务员的话,你已经来不及准备了。工作的话,你觉得以你的学历和实力你可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吗?"她想了想,除了浅薄的专业知识,短暂的一两次实习经历,一些拿不出手的作品,除此之外,她就是个毫无杀伤力的普通本科生,想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几乎不可能。
所以,阿呆没有退路,只能一口气考过雅思坚持走完出国的道路。可也正是因为没有退路,她才能把自己最初选择的路咬着牙走完。为了不被淘汰,不被踢出局,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不断的告诉自己,回头或是弃权,都是失败。
听朋友说起她在上海工作的姐姐,每天都过着踩在刀尖上的生活。生活得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齿轮,没有迟疑,没有停顿。她年纪轻轻已经是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管,家庭事业都很稳定。可她是个闲不住的人,这段时间又和朋友跑到中东合作做起了生意,家里人都让她别整天只顾事业,钱够花就好,那么辛苦该多累啊。
可是她说,我也想停一停,可是我怂啊。谁都知道上海是一座优胜劣汰极为惨烈的城市,我一停下,千军万马都会从我身上踩过去,到时候,哪里会有我的容身之地。
所以,大多数时候根本就没有后路。一但停下,就等于宣告弃权,等待着被淘汰。留下的后路是温柔乡,是死于安乐,是失去动力的年轻人口里的宿命。
我们所谓的努力,前进,奋斗,理想,也许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竞争对手,他们不停下,不喘息,不回头,我们就永远别想着一劳永逸,别想着苦苦寻找后路,哪里都没有后路可以退。
一定有人余生选择了后路,走回了安逸区,生活的并不差。可只要想到那些昂首阔步从不回头的“精英”们还在与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斗争时,我根本不敢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