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暘随笔】故乡散忆(45-46)——麦田四韵·秋之耕种1

文/巴暘

家乡的麦田,一年四季景象大不相同,各有各的韵味。

麦田有四季,南方的朋友可能体会不到,但在我的家乡,情况确实是这样的。家乡的田地里,一年种两茬,一茬是小麦,一茬是玉米或棉花,小麦占据了田地的绝大部分的时间,大概有八个月之久。一般在公历的十月初播种,第二年的六月上旬收割,历经秋、冬、春、夏,一年四季,景象各异。

农历中秋节前后,就是收获玉米,播种小麦的时间。传统的收玉米方法是在贴着地的地方把植株砍断,根须留在地下,地面上露出几公分的一小截。每当田里的玉米收了以后,就会留下满地的玉米茬,这时是不能播种小麦的,得把地深耕一遍,一般要深翻个尺把深。

要翻地,就需要一个得力的工具——犁,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刚记事的样子,家里养着一匹马,这匹马除了从田里往家拉收获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以及秸秆外,另外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犁地。将犁套在马的身上,一人前面牵着马,一人后面扶着犁,顺着玉米趟笔直的犁下去,到了田地头折回来,反复如此。十来亩的田地就这样慢慢的犁下去,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还要照顾马的体力,效率很慢。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很快就被淘汰了。因为村子里面有了最早的农用机械——拖拉机。

拖拉机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犁地方式。那时不是每家每户都买得起拖拉机,记得儿时村子里只有一户人家买了,不过已经足够全村用的了。付出一点儿成本,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与体力,大家也都乐得请他帮忙犁地,这应该就是村里最早的市场经济。拖拉机带上犁,一开动,“吞、吞、吞”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来回,效率快得多,一户人家,十来亩地,不大一会儿就能犁完。全村40来户人家,三四百亩地,要犁个遍也就几天功夫。

在犁地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撒底肥。儿时的家乡,用的底肥一部分是自制的农家肥,一部分是化肥。自制的底肥很简单,那是每年收了麦子以后,将麦秆儿堆到粪坑里,经过一个夏天的发酵,形成一种天然的农家肥料,另外还有人、猪、鸡鸭的粪便,这个时候也一起运到田地里,和自制的农家肥一起,先撒到田地里。用的化肥一般就是碳氨、磷氨和尿素,由于化肥会挥发的缘故,要等到犁地的时候才撒,边撒边犁,撒一垄犁一垄,这样才保证化肥的效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现在的城里人,对化肥嗤之以鼻,岂不知没有化肥的话,人的温饱就成问题,更不要说其他。记得村里的长辈人说,当年没有化肥,不打农药,靠天种地,一亩地的产量也就百十来斤,能产个二百来斤就是丰年了。忘了是我的爷爷还是奶奶说的,解放前,我们家也算是富农,有六十多亩地,就这样,全家不到十口人,还不能保证一年到头来都吃得到白面,可见当时粮食产量之低下。听妈妈也说过,我三岁的那年,爷爷找村里的人借钱买了化肥,用了化肥的第一年,家里的十来亩地就产了四千多斤小麦,可把爷爷高兴坏了,活了那么大年纪,从来没见过田地能产这么多粮食,除了能满足家里人的口粮之外,还有些余粮拿来卖钱。现在家乡的一亩地,一年能产一千二百斤左右的小麦,和没用化肥的年代比,那可是十倍左右的差距。试想,全国的粮食如果只有现在产量的十分之一,那将是怎样的一幅惨状?

地犁过以后,深层的土壤就被翻了上来,田野里顿时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这种气息虽比不上花的芬芳,草的清香,却让人无比的愉悦与舒坦。小孩子们最爱在刚犁过的地上奔跑,踩着松松软软的泥土,一脚高一脚低的,在田野里飞奔着,有时不小心就一个狗吃屎,栽倒到泥土里,与大自然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没关系,这是常事,爬起来,拍拍身上沾着的泥土,继续疯跑。

跑累了孩子们,有的就直接躺了下来,感受着深层泥土带来的清凉,望着一望无际湛蓝如洗的天空,看那大雁成群结队的优雅地飞过。有时就那么瘫躺着,和刚翻出的泥土肌肤相亲,气息相通,闭上眼睛深深的呼吸,不禁陶醉在这大自然的清新中,让人觉得浑身舒坦。

孩子们在犁过的地里疯跑玩耍,而大人们确是一刻也不得闲着。地犁了以后,还要几道工序才能播种小麦。犁过的地里,满地都是和犁齿一样大的土坷垃儿,虽然很松软,但也必须把他们弄碎,这就要用到另外一个工具——耙,首先用来耙地的是一种传统的大型耙,两三米长,两尺来宽,有两排钉齿,用绳索套在马背或者栓在拖拉机上,耙的上面蹲着个人,以身体的重力压着耙,让两排钉齿深入到泥土中去。拖拉机开动以后,蹲在耙上的人需要小心翼翼的扶着耙前面那根横着的耙杆,免得被甩飞出去,这时耙齿就深入地中,把大的土坷垃儿不断耙碎,同时还有些没有被翻到地下玉米根,在耙地的时候也能被耙出来,堆在田间地头。

拖拉机拉着耙在犁好的田里反复耙几遍,那些大坷垃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些小土坷垃,这时,猪八戒用的那种九齿钉耙就该上场了。大人们人手一个,边耙地,边搂土打埂。那些小土坷垃们,要么就是被耙耙碎了,要么就被搂在一起,打出一条条笔直的田埂。

这小小的田埂可别小看,除了相邻两户的田地需要用田埂做分界线,每家的田里也要打几条田埂,竖着大约每隔十步左右打个田埂,如果田的地深比较长,横着每隔四五十米远也要打个埂。这些田埂把田分成一块块,主要是为了方便浇地灌溉,如果没有这些田埂,每家每户都是好几亩的一块大田,在浇地时,水从田的一头漫到另一头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用掉更多的水,因为水在漫的时候也在不断的浸入地下,面积过大的话,一边漫,一边浸,浪费时间不说,还大大的浪费电力和水资源,打了田埂之后,就可以一块一块的灌溉,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了搂田埂,还要打水路,水路是一个很形象的叫法,顾名思义,就是水走的道路,什么时候需要水走?当然就是灌溉的时候,水路其实就是一种用于灌溉的农田设施。先伴着田间小路,沿着田的竖向,从井边或者河边开始,打一条水路,然后在田的中间,横着再打一条,这一条横着的水路把每家的田拦腰截断,可以保证水能留到每一户的田地里。水路一般有尺把深,两边比田地高出个半尺左右,每当浇地的时候,就从井里或河里用水泵把水抽到水路中,水沿着长长的水路,从竖向走到横向,就能流到每一家的田里,浇那一家的地,就在那家的水路上开个口子,一股清水就汩汩而出,流到一垄垄的田中,滋润着每一棵庄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