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可能算是我的“思维导图年”,而读书一直是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平时读的闲书不算,用作思维导图学习的托尼伯赞《思维导图》系列也不算,今年用来拆的书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加入“”熊猫书院”和“有书共读”,基本上每周一书的节奏是一直持续着。年底盘点,也算一次回顾合复习。
——《自控力》(美)凯利.麦格尼格尔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美)丹尼尔.科伊尔
——《把时间当做朋友》 李笑来
——《情商》戈尔曼
——《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拖延心理学》(美)简.博克/莱诺拉
——《极简欧洲史》
——《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
——《金字塔原理》
——《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尔.卢森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社会性动物(上、下)(美)E.阿伦森
——《影响力》(美)罗伯特.B.西奥迪尼
——《对伪心理学说不》(加)基思.斯坦诺维奇
——《九型人格》
——《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丹
——《围城》钱钟书
——《你的灯亮着吗?》(美)德内拉.梅多斯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系统之美》(美)德内拉.梅多斯
——《决策与判断》(美) 斯科特.普劳斯
——《解忧杂货铺》(日)东野圭吾
——《万物简史》(美)布莱森
——《自私的基因》(英)理查德.道金斯
——《魔鬼出没的世界》(美)卡尔.萨根
——《科学究竟是什么》(英)查尔莫斯
——《关键时刻》
——《哲学是什么》(上、下)(美)罗伯特.保罗.沃尔夫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公正》(美)迈克尔.桑德尔
——《谈美书简》朱光潜
——《城市意象》(美)凯文.林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彼得德鲁克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美)彼得.林奇
——《富爸爸穷爸爸》(美)罗伯特.清琦
“旅行可抬脚就走,去哪儿都是风景,而阅读则必须有所选择。” 前几天刚有同事问我该读些什么书,也遭遇荐书的种种为难。其实正如卡尔维诺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典书目”,经典之书值得回顾和重读,一个阅历丰富的人,其书单也自然丰富,但反之未必成立。当我们在成熟时期重读经典,会重新发现那些已构成我们内部机制的一部分恒定事物,尽管回忆不起它们从哪里来。这或许就是双环学习,温故知新。但这不仅仅是从一次阅读到另一次阅读的过程,其中必须加入日常生活的琐碎、磨难和喜悦。
这几天正在学习的思维导图中正好也看到类似观点,原来阅读和记笔记,也是一种分析、创造和对话的过程。大脑和心灵的房间隔一段时间不加清扫就会蒙尘。知识体系也是一样。
坐拥一纸山水,沉浸其中的时候,仿佛尽享美餐,仿佛风景在怀,此时但可不闻不问,窗外阳光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