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一个周六。又是一个刷小视频的周六……看手机屏幕多了头晕……
我在想怎么才能减少我看手机屏幕的时间呢?前几天为了减缓看电子书费眼睛的问题,我用听书的方式听《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之前就看了个开头,但电子书真的费眼睛就没继续,这次选择听书,用4天的空闲时间听完了《良辰周讲明朝》,心里想的最多的是“这些皇帝都是些啥人啊,在其位不谋其政,当道士的、不上朝的、当木匠的、听太监的……”“又听了文臣武将的故事,感慨千里马常有 伯乐不常有,领导应该把会用人这个能力列在第一位”……
今天发现,听书可以减少我看电子书的时间,但不能减少我刷小视频的时间。回想自己工作日的安排:白天上班规定了我的行动,其他早中晚的时间就会把看书听书写作放在最高的优先级上。而周六周日出大问题了,时间一抓一大把,我心理上就会松懈,反正等会儿有时间,不着急……开了小视频就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今天想减少看手机屏幕不是根本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怎么才能让我在周六周日的行为也有规划而不是全天无聊的刷手机?
有一个根本问题:我还没有成家没有小孩,所以周六周日的时间不会大块的被小孩子分走。而我周六周日在家呆着,家里只要我偷懒,活就可以少干不干,导致我有时间玩手机……也就是我在周六周日会把自己当作小孩,不承担任何责任……对应的周内我把自己定位为打工人,上班想着准时干完活,下班想着我得提升自己,不能原地踏步,所以行为有秩序。
从上面的分析我发现自己需要一丢丢的外部push,让我动起来,偷懒的惯性会小,然后自己动的概率就会增加。在没有外部的push(锚点)的时候,我懒惰的惯性会占很大的上风。这个锚点可以是6点的闹钟、晚上10点写字的ddl、工作日的上班时间、提前和朋友约好的事情……
分析上面这些锚点,它们都是我权衡利弊后主动选择做的,也可以理解为它们都是我目前已经定型了要做的,也就是习惯了做的,而没定型的动作我就优先开始刷手机。为啥是刷手机不是打扫卫生呢?因为刷手机是最不动脑,最不动体力的一项,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手机有电刷小视频不受任何限制。所以自己才会在周末一睁眼就刷手机……
所以,让自己习惯的动作多一点,就能让自己的行动更有秩序一点(把刷手机的优先级挤到后头去),锚点多一点,锚点之间的间隔短一点,就算有短暂的刷手机,也被下一个锚点叫停。
那怎么增加自己的锚点呢?有什么锚点是增加了就一定有用的呢?
目前早上6点到闹钟锚点只用在了周内,晚上10点到ddl的锚点是一直定的。我最先也最容易的就是把6点闹钟的锚点定在周末,把这个定好之后,再给周末进行分析,增加专属于周末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