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后主立于砌下静默思索,不知觉间漫天梅花已落满头,懒拂衣襟,拂不去的落梅,正如斩不断的愁思,正如人世间不断的苦难。
王国维曾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不曾在一地鸡毛的街市里打过滚,也仍对着御花园的落英默默落泪。年少时的“钟隐”避得兄长猜忌,整日只读书写字、游访山水;山河破碎之际,“江南国主”也不曾在意什么祖宗基业、江山社稷。从这烂漫人间而过,他仿佛就站在左上角的枝头,冷冷淡淡地观着人们抢着夺着功名利禄。这不同于武侠小说结尾处,侠者们历过江湖、决心归隐于黄沙漫洒处的那种淡然,他是不曾染过纤尘,便偏偏悟透了人世间的那种超脱。用一双重瞳、以一颗赤子之心,世间万物就跃然纸上,不是俗人写烂了的那些山花秋月、江河湖泊,是“拂了一身还满”的落花,是“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月,是忧愁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是他李煜一个人的山花秋月、江河湖泊。“生于深宫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李煜不是一个好帝王,但天生是一个诗人。
《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引述了叔本华的天才论: “天才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而受叔本华影响甚巨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说李煜:“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说李煜为天才,绝不为过,因王国维又曾说:“苦痛之大小亦与天才之大小为比例”,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苦痛,苦痛得无边无际,苦痛得广袤无垠。银河合唱团出身,17岁红遍中国,被韩红等歌者称为天才的大张伟说:“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当代诗人,提笔就能写段子,却只爱严肃文学的李诞说:“人间不值得”。生为天才,好像能天然地感知到人生的苦痛本质,愁苦得愈多,便愈加无法用短暂的快乐来麻痹感知,诉求无门,只好求诛自己,将漫过心际的愁思都化作纸上神来之词句。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擅于精心雕琢浓艳的辞藻,描写幽美的风光,句子华美绚丽,但是题材狭窄,是句秀;韦端己“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一弯古色古香的船摇摇晃晃在水天相接中,雨点泛起涟漪,雨声衬得天地间很静,船里的人儿听着雨声安眠,不绚丽不张扬,是一种安和的美,有一种别样的风骨,但你只能远远地看着这幅画,而不是船里的人儿,是骨秀;而李煜的词“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你的心里就好像开始长起了离恨春草,你站在春草生成的原野上,希区柯克式镜头,你离故人之地远去,而春草愈加旺盛掩映,思念所到之处,春草一遍又一遍,笼罩着你的悲哀境界,让你体验到书信不达的郁结和无奈。王国维评词最注重意境,而李词恰好意蕴深远,他总能将个人之悲共鸣为人类之悲,使每一个读得的人,都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感染,这种无以名状的辽阔的精神共鸣,是神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温韦二词,伴着美酒入喉,随着酒香飘在空中,最后在女伶的笑声中渐淡;李煜的词则是沉甸甸坠在心头的美玉,是抒发志趣、表怀情感的一封血书。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宋道君被金兵押往五国城见杏花“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是伤怀故国的私情,而李煜则是感到了全人类共同的哀愁,感受了人类普世的苦痛。“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人生是无尽痛哭的咸和间歇性的甜,但梦里一晌的贪欢让人甘愿去受苦受难。愁,是永恒不灭的感怀;苦,是世人难逃的命劫。
不仅因“有篇有句”(有工巧的美句,有浩渺的意境)王国维才推崇至极,更因为李煜悲苦的气质实在太暗合王国维的胃口。生母在他四岁襁褓之时便离开人世,年少发奋十六岁乡试受挫,三十丧父,三十一丧妻,五十丧子,他笑着向命运伸出右手,命运却始终不肯与他握手言和。五十岁,终于颐和园的昆明湖。水浅只至膝盖,而头却倔强地沉入水中,身上的衣襟还未湿透,而灵魂已浸润澄湖而飞升。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中写道:“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也是为文化殉死的赤子。
1927年的昆明湖,在清冷的湖水中等待解脱之时,不知他会在心中念起谁的词句。千年前一身落梅的李煜,仿佛想起什么似的蓦然回首,轻轻拂去肩上的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