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何罗家

            作者:何良忠

何罗家全貌卫星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写得好,道出了游子在外漂泊多年,回到家乡时的小儿不识家乡人的那种囧迫,引发了无数游子心灵深处的共鸣,所以后世之人不断吟诵。

        我的老家在永登县民乐乡铁丰村何罗家。提起何罗家,你也许不知,但说起民乐乡出产大西北最好的石灰石的那个村庄,你可能略知一二。对,出产最好的石灰石的那个地方就是我的老家何罗家。

      一九八七年九月,我十九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省内中专学校,离开了生我养我的何罗家。一九九〇年伊始,我被分配到红古区。一九九一年的冬季,恰巧有一个机遇,我将父母弟妹迁到了红古区。我家那座院子售给了别人,这一下去老家的机会越来越少。真成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中国人喜欢寻根,我的根在何罗家。在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的记忆里,我的祖上是应天府(南京)人,明朝洪武年间迁到永登连城。成书于大清光绪卄五年(1899年)的何家三房人的家谱中说,何家祖先原居住在应天府(南京)小桥巷,因“脱氏有罪,仗救灾恤患之大义,据持危扶颠之鸿仁,同心同德,共逃于连邑。”脱氏者,当是连城一世鲁土司脱欢,或者是其弟脱赤。就是说,何氏家族是与鲁土司一道迁移到永登连城的。根据何氏三房家谱中鼻祖为孛洛翁,世代居南京小桥巷之说,我大胆推测,何氏祖上应是跟随蒙古铁蹄从北方草原迁到南京的蒙古族人,居住在南京小桥巷。当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时候,在京都的蒙古族人是不受明政府待见的异族,生存空间堪忧。适逢同为蒙古族的脱欢、脱赤兄弟投降明朝,要安置于西北之连城,祖上孛洛翁抓住机遇,追随脱欢而来西北。鼻祖孛洛翁应该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土司才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一队土兵为“孛洛军”,何罗两氏从连城迁居民乐,“孛洛军”这一军事机构也一同迁到民乐何罗家。

        何氏三房家谱说,何氏原居住在连城水磨沟口,乾隆年间迁徙到水磨沟内何罗家。谱中未说从连城水磨沟口迁到沟内何罗家的原因,据老人讲何氏罗氏祖先居住地在鲁土司坟莹所在的享堂山下连城古城内,由于土司看中了何丶罗氏祖先的宅院要建寺庙,就勒令他们搬家到水磨沟里的官川,就是后来的我的家乡何罗家。那时民乐一带的川平地大多是鲁土司的官地,少部分是东大寺寺院的香火地。土司管辖的土民可以种土司官地,按规定比例缴纳地租,我们何罗家人都种着土司的官地,并且陆续地在何罗家周边的何家沟丶大沟丶小沟开垦出了一些山坡地。这些地照倒要纳粮纳钱。据长期研究鲁土司文化的杨善德老师讲:土民、土兵恳求耕种土司所属土地,并输纳军粮。所耕之地称“军地”,有军地的地方,土民施行军事编制,编为十旗,清末称上五旗、下五旗。上五旗民国时称头、二、三、四、半旗,大体在现今永登县连城镇、民乐乡、通远镇等处;下五旗大体在今永登县武胜驿镇、龙泉镇、红城镇、七山乡,红古区海石湾镇、红古镇、花庄镇、平安镇等处。上五旗、下五旗各总设“总管”一员。上下五旗较大的村庄设“乡练”,以村庄名命名,如上山乡练、茨儿沟乡练、何罗家乡练、胖卜拉峡乡练、大砂沟乡练等等。乡练下设若干“军”,军各有名,如五姓保军、梁大兴军、十九家保军、鲁姓保军、孛洛军、钮克军、单约保军等等。军下属若干“户”。

        依杨善德老师所言,何罗家官庄当属何罗家乡练和孛洛军所在地。

        在何罗家,何氏占比很大,而且所有同宗。何氏家谱记载,何罗两氏的鼻祖为孛洛翁,“生有三子,名不可考。本是一族,户别三房。”后世子孙成了三支,习惯称之为大、二、三房。罗氏在何罗家有两支,一支与何氏同宗。另一支与何氏不同宗的,为晚清秀才、书画家罗仲秀一族。

      索洛这个名字是蒙古族名字,由此断定何罗家何、罗两姓是与连城鲁土司一样,是在蒙古族被汉化的过程中,先祖为自己所取。

       

鲁土司颁的土地证照

        从清代光绪年间鲁土司颁发发何罗家何发玺等人的土地证照看,何罗家还设有以何罗氏鼻祖孛洛翁名字命名的孛洛军。何罗家只需将“帮粮”、“帮钱”交到孛洛军就行,无需交到三十里开外的连城。杨善德老师说,鲁土司的乡练下设若干“军”,军各有名,以地名、人名、族名等等灵活命名。如五姓保军、梁大兴军、十九家保军、鲁姓保军、孛洛军、钮克军、单约保军等等。军下属若干“户”。同军各户,在该军下集中供帮军粮,再由各军按时运营完纳,上五旗运连城营,下五旗运庄浪营。何罗家人的帮军粮运送到四十里外鲁土司衙门所在地的连城营。

    关于何罗一姓,何氏宗谱的说法是:“因兄弟私议曰‘吾辈虽有寄身之地,而无糊口之田,其何能创业于前,垂统于后?于是一姓变两姓,兄为何而弟为罗。两姓站一军,兄站此而弟站彼,业占一处,差应三门。”《何氏宗谱》说的比较简单。据有关资料介绍,历代鲁土司都规定所辖土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一份耕地,一匹军马,一户人家,一个土兵名额是捆绑在一起的。弟兄再多,如果只有一个土兵名额的话,鲁土司只给一份耕地,那么温饱将是大问题。如果兄弟不同姓,则成了两家,鲁土司会分给两个土兵名额,就会有两份耕地,温饱问题就容易解决。正是这个原因,兄弟二个一个姓何,另一个姓罗了。在何罗家,罗姓有两支,一支是从何姓分离出去的,另一支原本姓罗。至于为什么何姓改罗姓而不是改为其他姓,没有统一的说法,但从何罗家有另一支罗姓的情况分析,应该在何罗分姓时,何姓与罗姓本就存在姻亲关系,或外甥随舅舅姓,或侄子随姑妈姓。这种换姓,自古在民间常见,正所谓顶门立户,“人亲房分远”。

      何、罗本是一家人,不光是说在嘴上,而且已经渗透到何罗两氏人的骨子里了。几百年间何罗两姓从不通婚,有严格的辈份。譬如何氏的外甥,见了与亲舅舅同辈的何氏人叫舅舅,见了罗氏的同辈人也叫舅舅。

      古代科技不发达,古人有求神灵保佑的习俗,每家都在供神,称之为供家神,何罗家人亦不例外。何氏大二三房和罗氏的家神各不相同,都各自有家神庙。据说,当年何罗两氏的先祖供奉着多个神灵,兄弟分家时将供奉的神灵也分开各自供奉。何罗两氏人从连城迁移到何罗家后,为祈求风调雨顺,拜龙王为地方神,建成庙宇一座。

   

冬日里的何罗家

        何罗家主产小麦、豌豆、洋芋,也种植过大麦、油菜、燕麦。据说何罗家小麦尤其适合加工挂面,解放初在永登县十分受捧。

      何罗家有何罗丶官庄丶下川三个社。何罗两氏迁到何罗家后,鲁土司安置的居住位置在今天何罗社,俗称“大庄子”。随着人口增加,居住地变得分散,到后来下川一带阴阳两屲都有人居住了。

      “大庄子”也叫何罗社,是何罗家的发祥之地。是何罗家居住最集中,住户最多的地方,约有一百三十户人。何氏中的大房人和罗氏里的多数均住在“大庄子”,也有何氏二房人丶三房人和雷丶贾等杂姓。

      何罗家的官庄子和大有的官庄子一样,起初是鲁土司收地租丶管土民丶训练土兵的地方,是不允许老百姓住家的,设有何罗家乡练和孛洛军。民国政府成立后“改土归流”,1928年延续了数百年的土司制寿终正寝,官庄子威风不再。何氏大房人中有将女儿嫁到旁卜拉峡崔家者,那边石峡中人多地少,何罗家土地比较多,何氏娘家人将女儿女婿邀回何罗家居住。何罗家崔氏是建宅官庄子的第一户人家,之后何罗家人兄弟分家时陆续有人在官庄子建宅,也有人在官庄子稍北的叫“八封”的地方中建宅,现在已与官庄子连为一体。几十年时间里官庄子迁住进了上百户人家,于是有了官庄社。最新的统计数据,官庄子和八封一共有一百五十户人家了。

    何罗家下川由阴屲丶阳屲丶四楞沟三部分组成。阴屲在河东,阳屲在河西,四楞沟居东南。起先阴屲里住了二房一户人,兄弟两个院子,一个院在上,一个院在下。二房这一脉人丁兴旺,后人已经发展到几十户了,依然保持着“上院子”后人居上(北边),“下院子”后居下(南边)的格局。而且阴屲这个小自然村过去一直没有远房何氏人或杂姓人,近几年才有一户杂姓人通过院落转让居住进来。

      阳屲原先住着三房一脉的两家。其中一家的院子是个大庄廓,所以称为“庄廓人”。他们老弟兄五人,各有后代,树大分枝,现在已发展成十几户了。阳屲另有从何罗家稍南的铁八庄迁居来的火、任二姓几户人家。还有王姓人家弟兄三户、杨姓一户丶薛姓一户。

      四楞沟原先居住了一户张姓大户人家,四楞沟的山坡地都是他家的。解放后张姓的房屋分给了几户外来人家,于是四楞沟的住户逐渐增加,现在达到了九家,其中有何姓两户。

      老家何罗家,何罗两姓占主导地位,其它姓氏有崔、冉、贾、雷、李、杨、火、任、包、薛、刘、徐丶吴等。其它杂姓大多是何家罗家的亲戚,有入赘而来的,出嫁姑娘投靠娘家而来的,还有个别是解放后政府安置落户的。那么多杂姓人能够入住何罗家,得益于何罗家的土地比较多。托祖先的福,何罗家人不仅占据了从铁八到十字路的川平地,也占据了何家沟、大沟、小沟、四棱沟、种家沟等山坡地。人均占有耕地约在五亩左右。起初,何罗家四楞沟一带的耕地全部是何罗家下川社的,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在生产大队的主持下,何罗家人高风亮节,把一部分土地划给了土地少的铁八社,现今铁八社的耕地与何罗家下川社的耕地互相交杂,深深留下了人民公社的痕迹。何罗家西边的大岭,也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运动中烧荒开垦出上千亩土地,民乐公社分配土地时,何罗社、下川社都放弃了大岭土地,民乐公社将这部分土地分配给了耕地少的卜洞大队,成为卜洞大队的“飞地”。卜洞大队耕种这些土地时,社员通常临时住在大岭上,收获庄稼后只带粮食不带草。

      何罗家的骨子里有一种刚强精神,自古以来崇尚团结互助和扶弱抑强。民乐一带代代口传了一句俗语:“八岭头没穷的,何罗家没怂的。”穷苦人到了何罗家,求点吃找点喝,不会没人帮忙。而富家子弟到了何罗家,需好好收敛自己。老人们讲,旧社会骑高头大马的有钱人,打何罗家经过时,为避免惹出是非,大多会下马牵缰而行。

      何罗家何氏大的分支有三房,三房往下有小的分支,从老祖先头上起,约定俗成了一种借代方法,以居家方位、房产特色、职业职务等借代。有“坡上的”、“铺子人”、“大园子”、“巷口人”、“上院子”、“下院子”、“庄廓人”等分支。

      何罗家人杰地灵。清代乾隆年间从连城水磨沟迁徙到何罗家后,何氏二房曾产生过兄弟二人同中文、武举人。晚清时罗氏曾产生秀才罗仲秀,他书画兼备,尤以画鹰为长。据说他画的是“活”鹰,他的鹰挂在房中,鸡就不敢进房;抓只鸡放房内,鸡会恐慌紧张,呱呱叫个不停。他的书法和花鸟画在民间收藏较多,收藏市场上也十分抢手。新中国成立后,何罗家撤庙建校,在庙儿滩建成了何罗小学,受益于何罗小学在家门口的条件,何罗家文盲率较低。建国以来,从何罗家走出的大中专学生有一百多人,也产生不少领导干部和高级技术人员。

      优质石灰石矿藏是冥冥之中上苍给予何罗家人的奖赏。何罗家西靠大岭,大岭高出何罗家川三百多米,除了表层有少量覆土,整个大山是清一色优质石灰石。官方资料说,民乐乡优质石灰石储量达二亿吨,其中大部分在何罗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何罗小学有个烧石灰小土窑,是何罗家的第一口石灰窑。那时课余时间,学校老师带着我们小学生去官庄种家沟里捡石灰石,捡来的石灰石由何罗家三个生产队派来的女社员砸成小块,一层煤砖一层石头地装满窑,窑底下点上火,等过了十天半月,窑里的煤砖烧完时,石灰也烧好了。从窑里取出来,堆在校园里,周边单位、生产队、个人需要白灰刷墙、修房的,就来何罗小学买。学校用卖白灰赚的钱充做办公经费,所以何罗家娃娃上小学不用交学费和课本费。这一小小举措,使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至少可以读完小学,不再当文盲。

        八十年代市场放活,有一定文化,思想活一点的官庄子种家沟几户人开始利用家在大岭山脚下的便利条件小规模开采石灰石,并开始修建土窑,开采出的石灰石和煅烧成的生石灰很快以精良的质量,低廉的价格招吸引来四方宾客。民乐乡政府也建设了一家小型水泥厂。那些最早吃螃蟹的几户社员都掏到了第一桶金,白灰产业迅速在何罗家发展了起来。鼎盛时期,何罗家的石灰土窑达到一百多个,石灰石开发和白灰煅烧每年给何罗家带来几千万元产值。每天几百辆汽车来何罗家拉石灰石和石灰。何罗家人再也不必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了。每当有汽车来拉石灰石,上到七十岁的老孺,下到十几岁的小孩,男女老少一起上阵,每装满一辆车,人人可以均分到几毛到几块的钱,从来没有人嫌那些老人小孩力气小,手下慢。得益于开矿山、办白灰窑、跑运输,何罗家是民乐最早整体富起来的庄子,铁丰村是民乐乡第一个小康村。半数何罗家人在县城里买上了楼房,夏天回何罗家避暑,冬天进城过冬。

      与经济发展同步,何罗家的污染程度越来越重,一度成了生态重灾区。一辆辆呼啸而过的大卡车,卷起弥天尘土;一座座石灰窑冒出的黑烟,盘旋在山涧岭头经日不散;随意倾倒的矿渣废灰,布满了空闲地点及河床。

    十多年前,国家强力治污,石灰土窑悉数被关停,老家何罗家失去了往日的沸腾景象。与石灰土窑一起消失的,既有车水马龙的繁华,也有人声鼎沸的喧嚣。外地人来的少了,本庄年轻人或去了外地打工,或进城陪孩子读书,庄子里只剩下一个个白发老翁。当我回到老家,慢步在何罗家的大街小巷,尽管能切身体会到,我的何罗老家生态已经有了好转,然而心里不免有几许愁怅,几许茫然,几许感慨。正所谓成也矿山,败也矿山!是何罗家的一方水土造福了何罗家人,又是何罗家的一方水土逼走了何罗家人。

      我曾很多次思考过一个问题,何罗家还能再现辉煌吗?我想应该会,毕竟有石灰石的品质和数量放在那。我曾经和我那些孩提时候的玩伴们一次又一次聊起过土窑的关闭,那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必伤感,不必彷徨。我常常想,何罗家人不是血浓于水的本家人,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大家把当年开土窑挣来的那些钱拿出来,筑巢引凤,入股建厂,成立现代化的石灰企业,既当股东分红,又在家门上打工,那样地就不荒了,老人有人照顾了,收入增加了,该多好呀!

      我是生在斯,长在斯的何罗家人,一个漂泊多年的游子,我深爱着我的家乡。拙笔所书,此文仅是肤浅之作。再过五年,我就要退休了,那时我有更多的时间回到故乡,再对何罗家的历史做个深度的挖掘!愿我的何罗家越来越美!

        2023年春节于海石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