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第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就很喜欢,跟我的好读书有某种契合。别人看到我读书,就会问我,读书赚钱吗?额,大脑会停顿一下,读书跟赚钱有什么关系,好像在他们眼里,一切与赚钱无关的事情都是浪费时间。
在我这里,读书,就是读书,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太懂,只需要凭借内心的欢喜就可以长期坚持的事情。正如陶渊明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对一件事情发自内心的热爱。
一提到陶渊明,大家第一印象是他的田园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一句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并且能够想到当时的场景,从而想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坦然,淡然,悠闲,就算草比豆子还要茂盛,也不是什么大事。
当然,陶渊明也并不是生下来就如此淡然,他也是一介凡人,也有世俗的烦恼。在《陶渊明传 : 结庐在人境》这本传记里,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的一生。
出生名门,家道中落,从小读书,为了出人头地,跟着世俗的脚步走,当官,也是为了糊口,但是当官不是那么好当的,官场的复杂,令他看不清自己的内心,所以他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我们只看到他在田园里的悠然自得,没看到他在官场的彷徨无助,如果在官场能够实现抱负,当一个好官,何尝不是一种好的归宿?我们大多向往他的桃花源,可是却看不到他是如何走到那一步的。
世俗的力量牵引着我们的方向,比如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子,一步一步按照前人的步骤来,一旦出错,就会认为自己是不是不够好,很多时候,我们应该静下来心来,看看内心的小孩,他到底想要什么?
陶渊明也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官场生活后,才选择隐居过真正的田园生活的。我们在书里可以看到他的纠结,看到他的无奈,看到他的选择,还是悠然自得的快乐来得真实。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我们前行,在前行的路上,我们跟随大部队的脚步,也看到有人中途停下来,有人为了结婚而结婚,有人不愿将选择单身,有人在大城市苦苦挣扎,有人回到乡下风生水起,每个人的选择,都是遵从内心的意愿。
当你能够遵从内心去选择,就会发现“悠然见南山”的快乐。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根本看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你拥有了平淡的生活,就会看到琐碎里的烦躁,当你事业顺利却会发现一路坎坷且孤独,万事有太多不如意,终归是心态的问题。
陶渊明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无奈,走上仕途,不喜,为了生计也得试着走一走。感情上也并不顺利,有过几任妻子。应该说他是回到乡野村间才变得快乐,他单纯的快乐很容易感染人。
在他的田园诗里,我们犹如看到一位老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随意地种菜,不求收获。累了就在田间地头坐一坐,躺一躺,仰望湛蓝的天空,那份悠闲是大自然给予的快乐。
我们的快乐呢?不以世俗的评判为标准,放下比较,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许是坐着发呆,也许是到公园走一走,也许是放下手机,认真做一顿饭,一个步骤一个步骤,仔仔细细地去体会生活带给我们具体的感受。
看《陶渊明传 : 结庐在人境》,能够从通俗易懂的故事中看到陶渊明的生活。他对生活的坦然,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