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快餐文化”现象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手机上的朋友圈、各种新闻应用、各种短视频应用占领了人们大量的时间,曾经风靡一时的文章《多少次你想读书的时候,却掏出了手机》也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在地铁上经常能看见每人一部手机,认认真真的频繁的下拉刷新朋友圈。英国移动技术顾问托米·阿霍宁调查发现,人们平均每6.5分钟就会看一眼手机,如果按每天清醒时间为16小时计算,一天大约要看150次手机。
其实过于沉迷手机很大一部分是受环境影响,在我国,许多线下活动,比如社团活动、运动健身等等,远不如许多国家。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是全球第一的,其中一部分也是跟沉迷手机有关。
什么是快餐文化?
百度百科的解释:
快餐文化就是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一种现象,比如看名著只看精简版,想学东西只想报速成班。 快餐文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是人们对名利过多追逐的产物,是人们只求其名不求其实的表现。快餐文化只能填饱肚子,但没有太多的营养 ,吃多了反而会坏了身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快餐文化引发的思考
1.快餐文化,未经筛选的信息
如今五花八门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我们焦急的浏览者这些信息。不过目前我们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快餐文化,且不说作者水平如何,就是无人审校的作品就直接被大量的人阅读,虚假的新闻或者文章经常会引起大量的转发阅读,而经过多年大浪淘沙流传下的精品名著,现在却鲜有人看。
2.快餐文化阅读之后,你到底得到了什么
我们经常身边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反馈:玩了一天的手机,感觉更加无聊了。长时间的阅读快餐文化,大脑不会进入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状态,基本上就意味着看后即忘,很多时候,玩了一天的手机,看了一天的微信朋友圈、视频或者段子,但是到最后我们大脑中并没有留下任何的思考,我们似乎都记不起来今天看过什么。
3.快餐文化引起的全民浮躁
之前有一份调查显示,网络上每一篇文章很少有人能完整读完。每一个视频,用户有很大的几率多次按下快进键,全民停留在浅层次的被动获取的乐趣中无法自拔,非常“着急”的去玩手机。
娱乐至死的时代?社会学家30年前预言成真?
社会批判学家尼尔·波兹曼1985年出版《娱乐至死》,他忧心忡忡地说,电视和网络媒介之下,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1985年,尚是电视娱乐的时代。30年后,手机里的社会人,使波兹曼的担心成为正在变现的预言。以抖音、爱豆、游戏等为例证的网络生态,以及这种生态背后的文化现象,有可能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的娱乐至死。
关于阅读,关于知识
1.关于知识,主动获取和被动接受的区别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们在手机大量浏览信息的时候,大部分你所浏览的信息,是你在刷新网站,或者微信朋友圈的时候,随意刷出来。意味着映入你的眼帘的,也就是说你所看到的并不是你真正想去知道的,而是随机刷新到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去读的这篇文章基本上对你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2.真正的阅读是去读文字
这里我本想去说,真正的阅读是应该去阅读文字。我们可能很少有人去思考过,阅读文字和阅读图片或者视频,到底有什么区别?首先不能否认视频和图片可以更加直接。所以目前视频也确实很受欢迎,大量的文章中都会加入视频,加入图片。但是文字的真正价值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去了解。文字是一个民族的见证,也是民族根本文化的传承,文字可以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增强我们的创造力。
我最尊敬的一位先生,文化学者-马未都老师,之前在中央电视台《开讲了》栏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读书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呢,是锻炼你的抽象能力。我们今天已进入一个读图时代,所以我们不停的反复在问自己读书有什么用?读书是读字啊?你要锻炼你自己的抽象能力,人类之所以文明有推进,是因为人类发明了文字。我们的文字即便是个象形文字,他也是在锻炼你的抽象能力,所以你读书的时候,你读文学书的时候,你的理解跟旁边的人的理解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可惜,我们今天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开始大量的读图,读图是限制一个人的抽象能力的,所以读图的危险逐渐向人类靠拢但我们浑然不觉。我们今天纯文字的书已经非常难卖了,包括我自己的书都拼命的往上配上一些画,来让你理解它。但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来积攒的这些财富,就是你的抽象能力。我们有将近四千年的文字史,锻炼了我们民族有如此丰富的思维和情感是因为我们文字的能力,不是你个人的能力。”
我们处在一个娱乐化的社会,信息传播不是按照人们需求的方向,而是如烟花般四散开来。但是真正的文化不是娱乐环境下传播的文化,那些心灵的洗涤不是网络时代、微博互动所能做到的。
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思想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