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旗山,位于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河水口,高插云天,终年雾绕,据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因此山形如旗,故得名青旗山。青旗山地处西江沿岸,山下降水河与西江汇流处是村落聚集地,在明、清时期还曾兴起过一个墟市,是为“洚水市”,人群流动较大,然而青旗山却在千百年来始终能够永葆原生态环境,大片原始森林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山林中还是各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青旗山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性,也体现出降水村民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位于青旗山下的降水村,因位于降水河出水口而得名,过去自仙菊至降水口的河段称为“程溪”,程溪水在汇入西江前会经过一块巨石,从巨石上飞泻而下,其势如降,故得名“降水”。民间相传,先秦时有温氏媪居于程溪水口,拾得龙蛋,孵化龙子,将龙子养于程溪,故程溪又有“龙河”之名,温氏媪也被时人尊称为“龙母”;后来,龙母温氏仙逝于程溪,龙子就将其葬于青旗山上,迄今两千余载,沧海桑田。而降水民间之所以要保护青旗山林不受破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关于当地流传的龙母传说。
在降水人的心目中,龙母有着崇高的地位,她是祖神、水神和保家神的象征,整个西江流域都是她管辖的范围,加上传说中她生活、终老、归葬都在降水,所以降水人对于龙母的崇拜和敬仰之情自然是无以复加的。而青旗山,既然是传说中龙母的归葬地,山上的一草一木自然都是沾有龙母灵气的,所以世代以来的降水人,都以保护青旗山林为己任,就更加遑论会主动去破坏它了。降水人不但自己保护青旗山林,同时还要求其他村的人都不能破坏青旗山林,而且还制造出许多神话传说(如白鹿守墓、腾蛇守墓等),故意散布出去,目的是为了使外地人不要觊觎青旗山的一草一木。关于这一点,古代文献已有详细记载。清道光《东安县志》载:“青旗山,在城东北六十里,开展若旗,横连蔽日。楚怀王时,龙母寄寓程溪,即其地也。后迁庙悦城,以此为照镜山。树林茂密,有三足鹿驯伏其中,官船至,辄先鸣。康熙癸巳岁,大饥,乡人诣庙乞以山木赈,许之,自是斧斤相寻,遂成濯濯云。”根据这则文献,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信息:首先是古代降水人只砍伐青旗山以外的树木,而不会砍伐青旗山的树木;其次是清康熙年间青旗山一带曾发生过大饥荒,降水人不敢肆意砍伐青旗山树木,而是到供奉龙母的庙宇中祈祷问卜,在得到神灵应允之后,才敢上山砍伐树木,将伐到的木材运到外地出售,以获得的资金赈灾。也就是说,除非是遇到万不得已的情况,降水人才会破例砍伐青旗山树木,而且行动之前还是要到庙中问卜一番的,由此可见降水人对于当地流传已久的龙母传说是深信不疑。
而在笔者看来,降水人对于青旗山林的保护,不但因为有龙母传说影响的原因,而且还有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降水人虽然没有形成一个对于山林保护的明文规定,但是已经形成一个对于青旗山林专门保护的乡俗村约。为什么会如此呢?这就联系到降水人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了。我们都知道,人们日常取暖、饮食都与火有关,而在过去,生火必需柴草,而柴草又是取自山上的,所以过去每座山(尤其是靠近村落的山)的柴草基本上都是寥寥无几的;而青旗山林就位于最接近降水村的地方,反而没有受到村民的滥采滥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村民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很大关系。降水人认为,对于自然资源,就要取之有度、合理开发、持续发展,在开发一片山林的同时,也要保护另一片山林,换言之,就是储蓄资源、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这样一来,既稳定了生态平衡,又保证了自然资源持续发展,这种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是绝对正确、有利的。这一点道理,在康熙年间大饥荒、人们砍伐青旗山林木赈灾的例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如当时没有降水人的未雨绸缪、青旗山林没有得到保护,那么灾情一旦发生,时人将凭借什么去与灾难相抵抗?所以说,青旗山林既是大自然的恩赐,又是降水先民遗留给后人的财富,只要善加保护,这份恩赐、这笔财富就能传之久远,成为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命的重要保障。
正因为世代降水人对于青旗山林的善加保护,所以千百年来,青旗山域成为了各类动植物成长的乐园,山上古树名木、珍稀动物尤为不乏。在植物方面,青旗山有松树、杉树、桂树、榕树、竹树、棕榈树、假菠萝树、假黄皮树、杜鹃树、稔子树、金银花、鸡冠花、山姜等等;在动物方面,青旗山有古文献记载的鹿、猿、鷔、鹇、野牛等,还有华南虎(已绝种)、蟒蛇、蚂蟥、肥螈、山虾、山蟹、雉鸡、鹧鸪鸟、禾花雀、画眉鸟、崖鹰、乌鸦以及各种昆虫类等等。可以说,青旗山是动植物的王国,各类动植物都能在青旗山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达到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青旗山无愧是云安区的“绿肺”。但是,由于近年来地方通路、农民开发的原因,青旗山麓一带的自然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许多动物已经被迫远离或灭绝,许多植物也是遭受毁灭,这一点应该引起降水人的警惕,不能再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但凡是人类的发展,都与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相联系,但是一旦人类的生存空间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就会破坏大自然发展规则,造成自然环境生态不平衡,最后带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子孙后代遭殃,因此人类自身对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还是需要带有警惕和防范心理的。
青旗山是古今自然环境保护的典范,应该成为各个地区学习保护自然环境的例子。而青旗山本身,不但有深厚的自然底蕴,而且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明朝嘉靖年间,德庆知州陆舜臣、高要推官陈辂、德庆同知刘魁、德庆学正陈朝器、德庆训导伍云龙、德庆庠生陈本义等人游览青旗山景,然后各自以“青旗拥翠”为题写下诗歌,歌颂了青旗山迷人的风景及古老的文化,青旗山亦从此成为“晋康八景”之一,被载入史册,永昭经典。因此,青旗山是云安地区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应该得到重视和受到保护,假如能够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就一定能够丰富地方旅游资源、擦亮地方文化名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是青旗山对于人类的恩赐和回报。
当然,如果有朝一日青旗山要发展旅游业,那就要在自然资源方面避免金鱼沙和勒头沙之殇、在自然环境方面避免仙菊瀑布和降水沙滩之殇,只有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保护好自然环境,青旗山才能够更加稳定地发展下去,让青旗山变得更美,这是我们所有人最衷心的愿望!
作者:周业锋;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