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叔是唱皮影戏的头。
三表叔是得了他师傅的真传,学会唱皮影戏的。
他的师傅在世时,皮影戏唱的那个红火,就一个字“绝”!
“隔帘说书,一口道尽千古事,影子乱弹,双手舞动百万兵”听说这是对皮影戏的最形象的描述。
这是一种真人造假人,假人借真人的手动起来的剧目。
最关键的是,三表叔他师傅会造假人——设计皮影子。 设计皮影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来的。
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纸板或兽皮做成的假人剪影为故事的民间戏剧。所以设计皮影子就成了一项高超的技术活。
三表叔他师傅不仅会唱戏,会敲打乐器,他刻在兽皮上的各种人物更是栩栩如生。如武松打虎,武松如锤般的大手,怒目圆睁的神态,都刻的惟妙惟肖。
刘备,诸葛亮,但凡古戏曲所涉及的人物,三表叔他师傅都会刻。刻好了的人物按角色做好彩绘,最精致的是每个人物都有十一个关节,每个关节都有一根长秆控制,仿照人的关节活动自如。
三表叔是七十年代的初中生,由于家贫辍学回家务农,他天资聪颖,被他师傅收为徒弟。
七十年代的农村,闭塞的农人,文化生活贫瘠,除了看少量的露天电影,就是看皮影戏。
三表叔和他师傅的皮影戏班相当红火,那时是大集体,白天出工挣工分,晚上唱戏。
三表叔跟着师傅,两年的光景,他学会了师傅的所有本领,而师傅却在一个风高夜黑的晚上,圆寂仙逝。
从此,三表叔就成了皮影戏班的顶梁柱。唱皮影戏成了三叔除了农耕以外的职业。
那些年,邻居刘奶奶家大媳妇老是生女儿,刘奶奶就许愿,要是老大家生了儿子,就请一台影子戏。
天助人意,彼年,刘奶奶家的大媳妇果然生了个大胖小子,过九盅那天,把三表叔的皮影戏班请来了。我也有幸见识了三表叔唱皮影戏的本领。
一个相当于窗子的木框,木框上用素麻纸糊着,放在台子中间的一米高的桌子上,桌子上摆着一排排皮人儿,木框上方搭着檐子。
皮影戏开始了,木框后亮起了光,伴着音乐,锁呐,在一方纸白幕上,送子观音双手抱着男童,低眉顺眼,慈祥地坐在莲花上,飘然而至。
“哎!……,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随着三表叔那声高亢的开场曲,皮影戏正式开演。
只见一个个手掌大小的人物跃然幕上,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却惟妙惟肖,连观音菩萨的睫毛嘴巴,头上的饰物和腰间的裙带都极为形象生动。
唱皮影戏得三四个人,分角色各自拿着皮人,在幕后随着剧情来来回回,把皮人投影在幕布上,皮影人的一举手,一投足全凭这些“操控者”的意念,所有的形象被演绎的生动不仅靠手上功夫,还讲究“唱念”本领,这唱念除了三叔和他师傅,其他人都干不了。
三表叔站在幕后一边敲着乐器,一边唱着曲子,一曲《观音送子》唱的婉转动听,如泣如诉,绵绵的乐声中,仿佛万能的观世音菩萨踏着彩云,翩然而至。
唱皮影戏,有很多的讲究,什么场合唱什么曲目,三叔都有一定的套路,并不是千篇一律。
《封神榜》《穆桂英挂帅》《武松打虎》三国里的《火烧赤壁》,三表叔他们都会唱,和着“乐队”的伴奏,或喜或悲,亦忧忧怨,热闹或肃静,无论怎样的天地,怎样的故事传奇,三叔他们都能展现在白幕上。
影是光的魂,观众沉浸在剧目中,“操控者”更是陶醉在剧情里。一曲终落,万籁俱寂,瞬间场上灯光骤亮,围观的群众久久不愿离去。
在贫瘠的土地上,这种文化形式曾经丰富了多少人的心灵啊。
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儿,寄托了农耕时期农人对古文化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现在,互联网布满了城乡,数字电视,智能手机家家拥有,皮影子戏没有了用武之地,三表叔人也老啦,唱不动,年轻的下一代没有谁愿意学这影和光的剧目了。皮影戏彻底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怀念那影和光的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