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心里的“双减”。
太多的教育大V纷纷劝父母要放轻松:“ 我们要无条件接纳孩子,多元化的职业选择会让更多不擅长学习语数英科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职....好吧,我赞同接纳我们独立且不可复制的孩子,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带着我们的孩子在记忆力最好,体力最棒的年纪,赞同他们做着“随遇而安”的事情,帮助孩子尽己所能,改变能改变的,才是正道而为,不是吗?
近段时间出现了一批家长,一个电话轻轻松松的投诉老师搞考试,搞排名,搞分数分析。请问,不考怎么知道自己知识漏洞在哪里?不排名怎么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哪里? 一饮一啄,皆有定数。今天种下的因,明天就结下了相应的果,醒醒吧,这些家长!不付出,哪来的回报?作为家长,我毫不否认我内心的焦虑,可能近期最具化的焦虑就是中考分流。承认自己是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家长,不奢望自己的孩子能基因突变脑力过人,但是作为一个妈妈,我真的没办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去读职高,至少目前不行。之前一位清华女教授发表了一篇非常火的文章,这位教授妈妈说自己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她说的每句话都对,但是这位妈妈自己相当不普通,博士学历进入清华工作,这个王者般的履历足以秒杀99%的普通家长。其次,这个妈妈眼中的“普通”女儿,上的是不普通的海淀重点小学一清华附小,且可直升清华附中。明明已经躺赢99%的普通孩子,却要说自己已经躺平接受自己女儿的“普通”。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其实绝大部分口口声声说接纳孩子平庸的父母,但凡仔细去探究,他们大都都是有托底实力的父母。
“双减”后,社会舆论一片叫好,称美术音乐类培训的春天到了!我想说,其实,并没有。试问,连文化课都想着躺平的家长还会花时间和精力在美育教育上吗?让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无外乎两种目的,一为升学添砖加瓦;二为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不管家长出自以上哪种目的,都是有明确目标且有毅力的家长。家长的不坚持很难成就孩子在艺术上的成就。坚持艺术培养的家长往往都不会在学科学习上“躺平”。我始终坚信,“技多不压身”。人生路漫漫,多学一点技能,百利而无一害,不是吗?
顺其自然也好,静待花开也罢,都不是双手一摊,心安理得的躺着刷刷小视频却对孩子不作为,而是应该带着孩子竭尽所能,经历努力之后的不再强求。
在我心里的双减,一减不坚持的孩子,二减不重视教育本身的父母。
为人母,且不易,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