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热
最近两天的热门话题,莫过于刚刚结束的郑州小升初民办考试的试卷。
真是一卷惊起千尺浪,没有让这个炎炎夏日变得凉爽,反而是热度持续高升,高升。
当我从朋友圈得知这份试卷的时候,模模糊糊,只看到了“骨笛”二字。这不是走上博物馆节目的那个贾湖骨笛吗?心想,试卷也这么与时俱进呀!
等我把这份模模糊糊看得不是很清楚的试卷从头到尾浏览完,才大致知道,这是一份以河南博物馆为主题贯穿的试卷,考试的内容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等。看后忍不住赞叹,出题人真高,涉及的范围面儿真广。稍微清楚一点的,题目,我尝试看了看,觉得并不是很难,基本上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推断辨别能力的。博物馆只是一个情境。
可当我看到下面的留言区,忍不住就笑喷了。从留言内容上来看,赞叹出题出得好的,大部分应该是老师,而骂声一片的,估计是应考的学生家长居多吧。
为什么会出现骂声一片呢?
小升初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最近几年,民办招生比较火热,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想挤破头去民办学校上学。为了上好的民办学校,家长可能在三年级或者四年级就开始了小升初的准备,每年往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投入的钱是一波一波的。就等这几年的辛苦,有朝一日,在民办测评当中能够脱颖而出。谁知看到这样的试卷,瞬间就不淡定了。说什么的都有。无外乎就是题太偏太难,考的范围太广,还有说什么竟然出古龙的小说,就是把古龙的小说看完也做不了题呀。有的家长说,要是当年也是这样的考题,估计学历也就是小学了。
在这众多的吐槽当中,有家长的义愤,当然也免不了看客的起哄调侃。
可是,你们真的把题目都认认真真的看完了吗?知道这些题目在说的是什么吗?不了解真相就这样开始说出题人了?
其实去年的题出来之后,网上也是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只不过今年的题更加出乎我意料罢了。
看到下面也有学生评论的,还好,比较中肯,没有那么偏激,甚至有的学生还直呼过瘾。
是啊,学生尚且没有那么激动,作为家长的你又何必哀声一片呢?
焦虑。没错,就是焦虑,家长的焦虑。在现在这个看分的时代,家长远远比我们想的要焦虑得多,虽然我也是一名家长。
还没有上幼儿园,就开始考虑要上哪个幼儿园,公办的,私立的,是选教学条件好的,还是选师资雄厚的?等到该上一年级了,又开始焦虑了,是上幼小衔接班呢,还是不上?是托人上好的学校呢,还是上家门口呢?是让他早点上学呢,还是晚一年上学?上小学之后,就开始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周六周日就穿梭其中。每一个孩子的节点,都焦虑无比,只要是和孩子有关,再淑女的形象也会瞬间荡然无存。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看到这样的试卷是高兴的。素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我们终于勇敢的向前迈了一步。这份卷子是各学科的整合,以阅读为基础。如果阅读速度太慢,阅读理解能力太差,可能真的是不知所云,难怪吐槽者众多。其实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来,我们的试卷,真的是要进行改革了。
从最开初的看拼音写词语,到现在的具体语境当中填入合适的词语。卷子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简单机械背诵,到现在的理解运用,我们在小步向前,在不断改进。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生活。这也是近几年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语用”提到最多的。
试卷的改革,必然要谈到教学的改革。
我们现在外出听一些公开课会发现,原来那些热闹的课堂,声光电具备的,动不动让人潸然泪下的课堂,悄然不见了,变成了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怎么样来运用语言文字。设想一下,从一开始说话,就会说的中国话,到上学学了几年,竟然写不出来一篇文从字顺的简单文章,是不是也是挺可悲的?
我们的课堂开始关注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相应的试卷也就慢慢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分析和运用。
是不是就说我们不再要背诵和识记了呢?
当然不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步入另外一个极端。
背诵经典诗文,记一些相关的,公式口诀等,还是很有必要的。试想一下,当你准备向同案,介绍你最近看的最喜欢的一本书的时候,张口却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和作者,还怎么向同伴进行推荐呢?背诵和识记必要的知识还是应当的。
在考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识记的比例相对来说要占的小一点,而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应该比例加大。同时还应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相应的分析理解,整合信息的能力,也应该进一步加强。
除此之外,我们的教,不仅仅应该关注语数外的学习,其他相应的学科也不能够应付了事,其实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等等这些学科的学习,反而学生特别感兴趣,更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所有学科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我们只有每门功课老师都做到足够的重视,只知识点把握得当,才会在教学当中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学生学的才会灵活。
这次的博物馆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家长,要理性看待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现;作为老师,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做好改革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