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90后,毕业这几年并没有经历什么人生太大的起起落落,也没有什么令我大彻大悟的事。若非要说出个人生感悟,其中一个应该就是:我要为我的决定负责,我做决定时那些为我出谋划策的人却不需要为他们的话买单。
我想先举个栗子。
以下是我爸缩减版的成长史和失败史:
我奶奶有五个孩子,我爸是家里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所以我爸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奶奶甚至给他脑勺后留了个辫子,以此表示他是被“惯”着的,也正是因为这个辫子,我爸在村里出了名,他的同学称他“老惯”。家里那时候伙食的最高规格便是米了,一家人平时都是吃着番薯干或者番薯藤,一煮就是一大锅,没人能吃上米,只有我爸是例外。我奶奶专门找了个纱布袋,里面装上米,一人份的,扎得严严实实丢进大锅里,那是我爸的饭,其他人坐等番薯干的汤。
关于教育方面,家里也是只有我爸读到了高中,那时候他还很年轻,所以很任性,只因为书包被人偷了,便毅然决然地退了学,为此,我奶奶伤心到好几天没吃饭,用她自己的形容:像是得了一场大病。
我奶奶真的很疼我爸,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爸。可是她仍然没办法替我爸的人生负责。
我爸年轻时生的英俊,那年到了结婚的年纪,我奶奶全村里张罗要给我爸找媳妇,那时候村里女孩能上学的不多,我妈是村里学历算高了,初中学历,平时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就这样入了我奶奶的眼。尽管我爸一万个不愿意,但最后还是拗不过我奶奶,毕竟我奶奶是村里的“劝架高手”,“劝婚”这事还难不倒她。
就这样,我爸我妈结婚了。
不过,婚后生活就有点不忍直视了。
凭我自己的记忆,没见过他们恩爱过,脑子里回忆起来全是他们打架的画面。有一次我妈甚至半夜拿着啤酒瓶来到我爸床头,要不是我爸听见动静惊醒,后果简直不敢想象。还有一次,两人吵架,我妈气的回娘家,有天夜里,我爸听见敲门声,以为我妈消气回来了就去开门,一开门就被拖了出去,我外婆一家穿着皮鞋把我爸拖到马路上打了一顿,我爸被打的时候只护住了一个地方,就是脸(毕竟颜值不能丢……我很严肃)。其实从那一刻我爸的决心已定,若是能活着,没了容貌就不好找媳妇了,所以自那次以后,我爸便再也将就不下去了,我妈先提的离婚,我爸毫不犹豫同意了。
这些时候我奶奶在哪里呢?我奶奶在每天在家里坐如针毡,日子很是不好过,然而这又如何呢?她丝毫帮不到我爸,也根本没有能力挽救我爸的婚姻。
其实我们本该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过好这一生的。然而我们听过那么多前车之鉴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是人们可能更喜欢自己撞破南墙得出的经验。
以下是我撞的两次南墙:
我爸妈离婚后,我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打小就是班里的学霸,尽管我爸根本不太关心我的成绩,我们那儿普遍不太注重教育,革命完全靠自觉。小升初的时候我是准备考重点中学的,成绩也是绰绰有余。我爷爷奶奶跟我说:“就算考上了也不会让你去上的,太远了,住校不放心。”当然我很清楚他们更多的其实是考虑到重点中学学费贵,我爸经济收入又不是很多,会给我爸造成压力。我对重点中学的欲望并不强,所以就听了他们。上了镇上的中学。
后来我常常为此后悔,十分后悔。也许当初我意志坚定我的人生可能又会不一样。
到了初三,我仍然是班里的佼佼者。关于学习方面我最信任的就是班主任了。临近中考快填志愿了,班主任可能收了某高职院校的钱,找我谈话,跟我说:“就算读了高中,考不上好的大学,仍然找不到好工作,你还不如读某某职业技术学校,又节省时间,又省钱的。”多么关心我的班主任啊,我当时傻傻的觉得班主任必我爸还关心我。我爸的意思是要我读高中的,但也就劝了我几句,就“尊重”了我的决定。
后来看着昔日里成绩不如我的同学朋友圈各种晒着大学生活的时候,我嘴里叼着的食堂馒头成了蜡烛的味道。
明明当初是听了别人的话,但最终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怪罪的人,只能自责。这就是人们在后悔某件事时最痛苦的一点。
在这里我并没有丝毫怪罪那些曾经为我出谋划策的人,因为那些都是我至亲的家人和朋友,和一些我认为的“有权威”的人,我很爱他们。我也不再为这些事情后悔了,直到现在我也很少后悔。认为发生过的事情都是人生组成的一部分,缺少了就不是人生了,也没有了现在的我。
其实我只想说,别把别人想的有多清醒,给你提建议的人当时的脑子里可能也是一团浆糊,随着心中一些主观感受,随口一说,就成了你视若珍宝的宝贵意见。过了几天可能连他自己也忘了自己的话。
也许你问他如何看待“刺死辱母者”一事。可能仅仅因为他一个亲戚做警察的,他就可以说出:“情绪是情绪,法律是法律”这种话。
也许你问他创业好还是,还是踏踏实实工作好,可能仅仅因为他最近看了很多创业失败的故事就跟你说:“还是老实工作吧,别好高骛远了。”
没有人会去追究提建议的人,只会去追究做决定的人。
美国教授马克·鲍尔莱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是时候有点主见了,人生是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