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录是最简单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吗?并不然。复杂是因它为看起来是这样的,如果你不去操作,把它变成一种习惯,形成一套流程,它就像一座大山在你面前,想把它移走永远都是困难的。
如果不知道怎么去做知识管理,就去从记录这件事开始去做。记录是最简单的知识管理。
记录不是说做笔记才叫做记录,而是把你想到的或是某种感觉、又或是别人说到什么让你觉得可能是有用的就先记录下来。你可以选择用一个工具,比如一个本子,或者某个笔记软件。
二、为什么要记录?
为什么要记录这些?它们是知识吗?它们可能是信息,也可能是知识。但是知识产生于信息。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它是被形式化和外显现化的,有清楚、清晰、结构化的表达。它可以是短视频、课程等等,又或者是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
而相对于知识,它是混乱、模糊、没有结构化的,它是直觉的,很难交流或难以用语言和表达的。它存在于联系、人际对话、经验性直觉中,及人用于比较环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
很多时候我们突然产生的想法、感悟等等其实是我们内在主动或被动的将过去的经验、知识建立起了联系而产生的。是一种非结构性、零星的、独立的、新颖的想法。同时它也是短暂性的,会被其它事情替代,会将这种想法遗忘在记忆层面中。
记录可以让我们这些不经意的觉知保存下来,方便继续完善和不断建构。这个过程也能大量调动以前深藏不被我们所觉察知道的知识。
三、怎么记录?
很多人在记录时会身边有什么就用什么记,比如有张纸就用纸记录了,没有纸就打开手机备忘录,又或者放在微信收藏里等等。这样的记录是支离破碎的,它们不过是从你的脑子中写下来然后还是零散的,没有结构的。而且非常之容易丢失和遗忘,无法进行完善和建构。
有些人会记录完后喜欢给它们进行分类。比如今天想到关于知识管理的,就分类到知识管理;每天看到关于心理学的,就加一个心理学的分类。然后可能就会不断增加非常多的分类。
其实最好的分类是不分类。分类本身是为了更方便的去找,但分类本身就在消耗你精力和时间。分类多了,你就会不想分类直接放弃了。
所以,你要找一个固定的记录方式,比如你喜欢用本子,就用本子;喜欢用是笔记软件,就找一个你自己用起来觉得顺手的笔记就好。然后就从第一行开始,顺着往下写就好了,有一点就记录一点,不要去设限。当你记录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体会它给你带来的好处。当然前期也不要非逼着自己写多少,你可以设定一个小目标:我就写3条,字数不限。如果实在没有就不写呗。如果突然感觉来的是就记录下来。
四、然后呢?
记录只是第一步,有记录才有发生。但是如果不分类,我要如何知道哪些是有用的?
很多人可能习惯会把不留白。我们最好可以是留出一半的空间,来进行萃取和做复盘用。比如你用笔记本,右边一页可以用来做记录,而左边的一页留白。你可以在记录的同时进行复盘、萃取。也可以在某个时刻想到和这个有关的,就记录在左边这页。在笔记软件上,我用的是康奈尔笔记法:一半做记录,一半做总结,下面留白写反馈。
如果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主题,我就会另外起一页做主题,比如我最近一直对知识管理感兴趣,就建立一个主题,把所有关于这方面的主题链接到这页,相当于做一个索引。这样就把之前零散的信息通过一个主题串联起来。当然一个信息不会只在一个主题,如果是通过分类的方法,相当于把它限制在一个盒子里,它是无法流动的,它就会死了。
所以....
如果你对知识管理也感兴趣,可以添加chxtan(微信长期营业),可以一起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