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上周日的预告《为何我们总是见不得别人好》中,笑来老师给我们出了个文字游戏,让在“大多数人着实见不得别人好”中加上一个字,以便看到根源。
和不少留言的读者一样,我想的也是“见不得别人变好”,因为对比之下,自己就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了,这种挫败感实在是让人难受。
这周一发布主文《看得见别人的好才能获得新生》,开篇提到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三本书:
钱锺书的《围城》——修辞启蒙书籍;
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英文写作启蒙课本,知道了plain English的精髓;
文森特·鲁吉罗的《超越感觉》(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逻辑启蒙教程。
第三本书就讲到人要经历的下面几个阶段:
1.我不行,你也不行;
2.要么你行我步行;
3.要么我行你不行
4.你挺好的,我也挺好的。
很多人困在第2、3阶段,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而很难进入到第4阶段。笑来老师说他自己也花了好多年的功夫才进入到这个阶段。
为什么会这么难呢?可能的解释是:“你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认,出可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因为这样就不必再费心去比较了。
所以,关键是:无论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2
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是:能够看见别人的好,能够带着欣赏的眼睛去学习别人的好。
通常我是比较能见得别人好的,可惜的是,没有能够好好学习别人的好,因此,常处于临渊羡鱼的状态。
想到一本书,书名就是《见好》,柏邦妮2013年出的一本采访集。内容简介中说,“见好”就是看得见对方的好。
看得见别人的好,才能获得新生。嗯,放弃抱怨,正大自己的“慧眼”,去发现他人的好,去欣赏,去学习那些好。
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