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
教育教学信息化未来,如此宏大的问题,只做一些简单的概述,浅析大的时代背景,再回归到一些信息化产品应用的案例。
纵观人类文明,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独自存活。发展太超前,基础设施跟不上;发展太滞后,必将会被技术进步的浪潮所淹没,如何与时代的发展保持相同的增长步伐,是每一个行业、职业、岗位、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和素养,教育行业亦是如此。
我们的时代被下过不同的定义,其中比较主流的应该是“互联网时代”。可以说传统的各行各业都被互联网影响着,其中冲击最大的要数商业,间接又渗透到就业、培训、教育等领域。有的人能察觉到被改变的是组织架构、人与人链接的方式,世界更加扁平化,处处是创新的天地,决心用新时代的工具改变世界;有的人能察觉到的是信息大爆炸,我们每天在接收前所未有的海量的数据,对身处这样的信息洪流之中满心焦虑;有的人对这一切视而不见,或者干脆抵制、逃避,或者根本就毫无察觉。如何积极的改变自己对世界的感知方式,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再主动的培养自身所需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行业】
“互联网+商业”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么“互联网+教育行业”该何去何从,谁也没有标准答案,但大致的方向还是能够清楚的,就是---信息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我们所教授的对象,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但反观我们的教育行业人员,整体平均而言,除了最新的几批教师是80、90后;体量更大的是年长的60后、70后,而这两个年代出生的人被称为互联网的“新移民”。虽然这样的“定义”不能反应所有真实客观的情况,却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思考角度:毕竟电子产品还是年轻人玩的溜一些。会玩就一定厉害吗?不见得!但不可忽视的是,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这才是最本质的问题。
如何在这样的基础设施之上建构我们的行业标准、行为规范、教学方式,最核心的就是教育工作者要具有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按现在教育行业对学生培养的主流---核心素养来讨论的话,教师在未来要具有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更像是一种学习能力,而不是一种专业技能,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快,行业变化快、信息流通快、技术进步快、产品迭代快,如何在这样变化的时代快速适应?答案是拥有学习能力,这个范畴太大,当落实到具体的职业之后,再到教师群体,能直观体现出来的就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再浅显一些解释就是,老师会不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平台、资源上课的能力。
【定位】
上一代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对办公软件的使用,像office的word、excel、ppt,苹果的pages、numbers、keynote,国产的wps等工具。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将知识更加高效的记录、传递,现在看来更本质的是知识的信息化,通过这些工具,知识被迁移到了互联网上。当汇聚成了海量的信息之后,便构成了现代信息化深度课堂的基础设施,为下一代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可能和数据支持。
信息化深度课堂是更加互联网化的体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学体系大致由两部分构成,教研和教法。传统课堂相对更偏重教研,暂且称为教研派吧,通过规律总结、经验分析,追求知识的严密、结构的完整,偏好把事情做正确。信息化深度课堂更偏重学生的认知,称之为教法派吧,他们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起点,以认知心理学和行为设计学为指导,通过难度更大、分工更细、任务更明确的协作,比如网站建设、软件设计、内容加工、教法研究、大数据分析等更精细的环节解构并专业化,保证学生每个环节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差异化学习。
教师和学生在连接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之一,课堂也只是其中一种方式而已,如何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课程模式。其中引领风潮和变革的当然要数可汗学院莫属了,立即一股翻转课堂的浪潮席卷而来,更多的是以新工具对旧体系的审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怎么落到行动上去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个人观点就老师而言可以从两方面上手:教学内容和信息工具的使用和制作,通俗讲就是用好现成的工具、资源,和自己做工具、资源!
【内容篇一】
怎么落到行动上去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个人观点就老师而言可以从两方面上手:教学内容和信息工具的使用和制作,通俗讲就是用好现成的工具、资源,和自己做工具、资源!
教学内容制作,我们首先要清楚已经有专门的组织在生产制作,经过体验、比较了各类课程内容之后,洋葱数学可以说,是国内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初中数学课程中的珠穆朗玛峰,无人能出其右。虽然也有一些同类产品,却在课程开发的精细度和对应试的适应度上,可谓相形见绌。小幸甫老师就有幸在任教初二年级数学的时候,接触到洋葱数学,如何整合这么好的课程内容,又不和自己的教学产生冲突,这是个前无古人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加上对洋葱数学课堂解决方案的参考,甫老师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教学之路,已形成《洋葱数学常态化分层教学》和《如何利用洋葱数学辅助后进生》等结题报告,并在HOPE卓越教师大会上做了相关的展示和综述,具体操作详见教学实录和洋葱数学全国案例使用手册。
既然有专门的机构做的那么好,岂不是要望洋兴叹了?no!洋葱数学生产的内容是新授课、习题课,对于课堂解决方案是有效预习和教学反馈,但如果把一节课的教学环节解构就不难发现,教师将拥有更大的操作和发挥空间。操作上,我们可以整合这样的优质内容对教学进行强化、巩固、补充,让学生透过不同的角度和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毕竟让学生学会并应用,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殊途同归,教学方式应该互为补充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