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程:(?—132)东汉涿郡新城(今河北徐水)人,字稚卿。安帝时为中黄门。后与中黄门王康等十八人拥立顺帝,诛外戚阎氏、宦官江京等。以此封浮阳侯,任骑都尉,康等亦同日封侯,时称“十九侯”。后以过免官,徙封宜城侯。阳嘉元年(132),拜奉车都尉,位特进,后养子寿袭封,开宦官以养子袭爵之始。
郭镇:(?—129)东汉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字桓钟。少习《小杜律》。永建元年(126),率禁军羽林士击杀卫尉阎景,扫除了汉顺帝的反对者。以功封为定颍侯。后又被顺帝追封为昭武侯。历任太尉橼,尚书,尚书令。
王国:东汉宦官,“十九侯”之一,原为长乐太官丞。王国原先在邓太后处任职,又与蔡伦相善。
东汉十九侯:公元125年十一月2日,孙程、王康、王国、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十九个宦官在皇宫大钟下秘密商议,冲入省门,将江京一党就地斩杀。扶立刘保登基,并铲除了阎氏外戚,结束了外戚乱政的局面。
延光四年(125年)十月,刘懿病重,阎显兄弟和江京等人都在刘懿身边。江京将阎显带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北乡侯一病不起,国家继承人的事应该及时确定。先前没有立济阴王刘保,现在如果立他,以后必定要怨恨,又为什么不早做准备征调其他王子,从中挑选立为皇帝的人呢?”阎显认为很对。
十月二十七日,刘懿去世,阎显与江京等奏请太后阎姬秘不发丧,征调济北王、河间王的王子。刘保得知消息后,把宫门紧闭,屯兵自守。
十一月初四日晚上,济北王、河间王王子还没有来到京城,中常侍孙程意识到机会来了,就对济阴王谒者长兴渠说道:"王以嫡统,本无失德。先帝用谗,遂至废黜。若北乡侯不起,相与共断江京、阎显,事无不成者。"
长兴渠认为孙程说得很对,中黄门王康、长乐太官丞王国等太监也都愿意跟孙程一起干。
十一月乙卯,孙程、王康、王国等19个太监聚集在皇宫西钟下密谋,丁巳夜里,孙程等人在崇德殿上汇合,然后攻入章台门。
当时,江京、刘发和李闰、陈达等人都在章台门附近,孙程与王康一起将江京、陈达等人杀死。
考虑到李闰的权势是宫内最大的,孙程等人想让他带头,就拿刀胁迫他:"今当立济阴王,无得摇动!"
李闰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于是孙程等人把他扶起来,一起到西钟下迎11岁的济阴王即皇帝位,是为汉顺帝。
汉顺帝立即召集百官觐见,孙程等人留守省门,并命令虎贲、羽林兵屯守南、北宫诸门。
阎显当时在禁中,担心害怕地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小黄门樊登劝他以阎太后诏书的名义,让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带兵屯平朔门,来抵御孙程等人。
阎显就把冯诗诓骗到皇宫里,对他说道:"济阴王立,非皇太后意,玺绶在此。苟尽力效功,封侯可得。"
阎太后还授给冯诗等人印信,并对他们说道:"能得济阴王者,封万户侯;得李闰者,五千户侯。"
冯诗等人都答应下来,并以"卒被召,所将众少"等理由离开,阎显命冯诗与樊登在左掖门外带领军士,冯诗趁机杀掉樊登,然后归营屯守。
阎显的弟弟卫尉阎景从省中回外府,带兵来到盛德门,孙程传召各位尚书去抓阎景。
尚书郭镇当时在卧病,听说后立即率直宿羽林军赶到盛德门,遇到阎景后,从军士手中拔刀喊道:"无干兵!"
郭镇又下车宣读了逮捕阎景的诏书,阎景不服,还用刀斧砍郭镇,没砍中,郭镇拿着剑把阎景打下车,左右军士用戟叉住阎景的胸部将他抓住,押送廷尉狱,当天晚上就死了。
第二天一早,汉顺帝派使者到宫中夺得玺绶,驾临嘉德殿,又派侍御史持节将阎显、阎耀、阎晏等人下狱处死,阎太后被迁到离宫。
孙程等19名有功的太监都被封为列侯,是为十九侯,李闰没有第一时间参与,就没有得到册封,北乡侯被以诸王的礼仪下葬。
中黄门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合力斩杀江京等人,迎立济刘保继位,是为汉顺帝。汉顺帝将阎显、阎景、阎晏兄弟及其党羽全部诛杀,把阎姬迁到离宫居住,其家属迁往比景县(今越南)。
汉顺帝赏赐给孙程等19位宦官所能赏赐的一切,封侯拜将,但是爵位作为一种长期饭票,只给宦官一个人太浪费,于是从汉顺帝刘保开始,正式有明文规定,就是写在皇帝的诏书里,宦官可以领养义子,养老送终。
得到赏赐的孙程,开始自大起来了,他不再满足只是一个小宦官,刘保能做上皇帝,他的功劳最大,所以孙程渐渐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最后的结果就是那立功的19个宦官,杀的杀,其余的都被赶出了京城,流放边疆。
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刘保本人虽然温和但是软弱。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宦官、外戚互相勾结,弄权专横,汉朝政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百姓怨声载道,简直是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