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形式目前已广泛运用在高校升学面试和企业求职面试当中,现下积累的小组讨论应对技巧其实是可以受益终身的,学校和社会看重的能力可以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得以充分展示。
对于很多想入读港大的学生来说,经常会问到港大面试是不是发言越多越好;是不是越强势越好;是不是认识的越深刻、观点越丰富越好…小编认为不能这样绝对地说,港大面试并没有你想象中的简单和单一,在思考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之前,必须先了解港大面试开展的初衷和用意是什么。
第一步、认知港大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的3大考核点
1-表达能力
在港大面试中敢于开口表达自己是首要任务,很多同学过分内向,不善言辞,这在面试中是绝对占劣势的。其次是以全英文形式表达想法,观点鲜明,句意连贯,让组员及考官都可以听懂你的意思。此处的高分项就是表达得既正确又深刻,富含逻辑性,这是可以通过考前多次的练习得以提升的。
2-合作意识
港大面试环节中最重要的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小组成员之间应当是合作关系,而非敌对关系,是通过8人一组的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一话题的讨论,最终达成组内共识。其中会涉及到每位考生的角色定位问题,如果你是leader,那你就要尽量给话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或是讨论方向,带领组员之间更好地进行讨论;如果你是组员,则可以给小组提供更多的论据和思路,促进整个讨论结果更深刻和完整。
3-团队观念
分到的一个小组其实就是一个team,组员们要做到有较强的目的性,并且有结果导向。需要在半小时讨论后拿出一个最好的方案,时间其实比较紧张,不要天马行空地乱发言论,最好是围绕一条主线进行的,将组员间的不同观点得以融合升华。
第二步、总结港大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类型
香港大学面试小组讨论难就难在,面试话题多为时事热点性题目,考生若平常不看新闻不积累最新资讯的话,很有可能说出来的观点是缺乏实战和现实理论依据的,不懂的领域也没有办法自圆其说。小编总结港大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历年真题,从形式上看可大致分为以上5种题型:
1-开放式:此类话题对整场小组讨论的内容方向没有明确的指向,思路可以更宽,只要有一些可以佐证观点的例子就可以了。例如“你认为社会鼓励我们做的最不健康的事情是什么?”
2-两难式:此类话题与前者相比是对讨论结果有明确导向的,只可在两者中选择一个立场来阐述,而不可以说两个方面我都认可。例如“国家应该把钱投在太空项目还是医药研究方面?”
3-是非判断:此类话题在讨论结束后是需要得出一个是或非的观点的,并且此观点必须要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及理念,并阐释对立面观点所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未成年人是否可以使用社交媒体?”
4-追热点:此类话题首先是要考核学生是否知道这个热点事件,以及事件已经造成了哪些影响,可能讨论的层面需把握全局,上升到一定的社会及国家层面上来。例如“如何看待特朗普反全球化行为?”
5-解决问题:此类话题讨论不仅要聊现状,聊影响,还需要给出解决方案。例如“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第三步、找准自己在港大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角色定位
无领导小组讨论其实与一组人共同做一个项目类似,每个组员在其中都是要有分工的,如何在互相不熟悉的情况下快速分配好大家的角色和负责部分,最需要的还是考生们在面试前就可以给自己找准了角色定位。总体来看,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可分为以下五种:领导者、Timekeeper、记录者、建议者、发言人。
1-领导者
请不要把领导者想象成虚有其表、不干实事的角色,一般一开始就提出解决问题思路的人,很可能就会成为leader。做好领导者的关键在于分解和总结问题,相对于提出多种想法来说,协调好团队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能够帮助组员走上系统的讨论方向并按照逻辑顺序有序进行,而不是简单的轮流发言。适合有气场、声音大、外向的考生。
2-控时者
主要负责时间划分、管理及协助leader推进讨论进程。作为timekeeper,可以在必要时打断啰嗦的发言人,同时也为自己争取了发言机会,甚至可以实际控制团队及展现领导力。对于小组讨论的时间要合理划分,包括收集观点、综合讨论、形成结论等部分划分合理妥当,最后还要为总结者预留好时间。可以说是一个“隐形的leader”。
3-记录者
此角色在小组讨论中非常关键,讨论的全部成果和完整框架都掌握在记录者手中。记录者需要掌握科学的记录方法,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万万不可遗漏重点。如果到最后还没有产生发言者,记录者就可以很自然地争取到发言者的角色。
4-贡献者
可以承担起贡献者角色的考生需要视野广阔、富有创意、头脑灵活或熟悉于某个知识领域。如果脑子里有料就一定要提出来,珍惜每次发言的机会,尽量多发言,甚至复述总结别人的观点。
5-发言者
这个角色也非常重要,主要承担着整组讨论后的观点总结,需要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和逻辑能力。发言内容须包括每位组员为整场讨论所做的贡献,以及最终整组是如何达成一致意见的经过,控制好总结发言时间,完整地叙述小组讨论的成果。
在选择好角色之余,对于发言的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第一个发言的考生可以提出讨论方法和框架,并根据话题有逻辑地发表个人观点,比较容易给考官留下好印象,所以如果有能力且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可争取首先发言。第二三发言的考生相比之下没那么大的舞台,但仍可以很好地展现自己,丰富讨论观点,补充讨论框架,如果可以去弥补前面发言者不足的地方以引导后面的考生,也是非常加分的表现。后面发言的考生最好的做法就是引导新的讨论方向启发大家,尽量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去表达观点,简单归纳前面观点,并补充前面考生没有提到的部分,并做好讨论笔记。
第四步、拿到话题后如何更好地分析和讨论
分析问题的方法大致思路是“定义”-“溯源”-“看待或解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考过程。如果可以习惯性地将问题如此分解,大部分的讨论题目都会迎刃而解。接下来用2个案例来教大家更好地使用这种分析方法。
例1、保护大熊猫代价昂贵,那我们应该用保护大熊猫的钱来救济穷人吗?
看起来这是个是非判断题,但其实题目可以发掘的地方很多,最后的讨论结果也并不一定要落到“应该吗”上面。
是什么:保护大熊猫意义何在?救济穷人的意义又何在?这里可以扯到的内容就多了,生物多样性,国家形象,社会公平,伦理道德,缓解社会矛盾等等。
为什么:保护大熊猫为什么会和救济穷人有所矛盾?这样的矛盾是否是必然出现的?个人觉得并不是。
怎么做:如果不矛盾,那怎么能更有效地救济穷人,又如何用更低的成本来保护大熊猫?两者的供需是否能结合起来?
例2、对于政府控制网络,你是什么看法?
是什么:政府如何控制网络?控制了哪些上网渠道、网站以及网民言论?这样的控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控制网络言论的原因何在?国家安全?政治原因?保护未成年人(如有关黄网)?
怎么办:你是否认为应该控制网络?如果控制,怎么做,控制哪些,到什么程度?如果不是,你认为除控制网络外还有什么可以解决“为什么”中提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