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非知识与信息的差异。对于成年人而言,学习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多的思维模型,侧重于思维方式学习,而不是知识本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克服知识焦虑,如何高效学习成长?先来讲个故事。
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女生,大家会对她有什么期待呢?认真备考,决胜中招想必是绝大多数人的预期。但是就有这么一个小女生,一年定了四个目标:1、定期更新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在2、毕业的时候,开一个毕业展,记录初中三年的学习历程3、科学高效地复习各科学科知识,应对中考4坚持绘画,不放弃自己喜欢的艺术创作。
很多的家长在看到这样的学习规划时,更多的是否定与质疑,初三的学习任务那么繁重,怎么可能兼顾那么多的目标,万一顾此失彼了呢?但是这个小女生一年之后,不仅全部达成目标,而且成绩优异。因为他的爸爸告诉她,要学会为自己的目标聚焦,要有一种设计思维,学会把很多的事情做成一件事。
爸爸建议小姑娘从自己喜欢的绘画入手,利用思维导图,把九门学科的知识用高质量的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附上知识点与心得体会,同时思维导图的内容可以整理发到公众号当中,而且毕业展的时候,整理公众号里面的图文素材,可以直接做成展板进行分享。
爸爸的分析和切入点就是设计思维的体现。把任务聚焦,设计高效的学习活动。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被震撼到了。这个小姑娘的公众号叫果果妹的成长盒子。他的爸爸李斌是蒲公英教育智库的总裁。
设计思维是我在蒲公英大学的第一课当中学到的新概念。学习是一个理解全世界的过程,所以,学习的设计者首先要让全世界成为你的学习资源。这个时代的老师,更多的是学习行为的设计者而非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要帮助孩子设计学习,找到自主学习的方式与着力点。只会传授知识的老师,终究会落伍,教师更应该成为学习的研究者与设计者。
无论是校本课程的研发,还是班本课程的开拓,还有现在特别流行的统整课程和主题课程,都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课程设计能力,这其实也就是设计思维的体现。我们提倡的一专多能的T型人才观,不仅要有知识的深度,而且也要有宽度。
学习的关键技能,不仅在于一个领域的深挖,而且在于能够进行跨领域的融合,这也是设计思维的关键。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我们要善于设计学习的方式,就像果果妹的例子一样,家长的一念之差,造就天壤之别。
社区、学校、家庭,这些都能成为我们学习的资源,学习几乎无处不在。学会设计思维,把分身乏术的中年时间危机,变成游刃有余的学习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