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此诗有多个版本,个别字句稍有不同,这个版本是笔者最喜欢的。
今天还跟一位朋友说,清晨最适合观照寂静,因为早上的时候,万籁俱寂,人经过了一夜的休息之后亦能量满满,这时静坐观心,观照内心深处的寂静,并与整个天地宇宙的寂静融为一体,是很容易契入进去的。
刚好今天这首诗写的就是清晨古寺之寂静空灵。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前段时间在游览青岛湛山寺的时候,对于寺名心有所悟:湛然寂静,不动如山,心常如是,即名为寺。此寺古往今来,无来无去,堪称其古;上不见顶,下不见底,堪称其高。湛然寂静,无有染著,堪称其清。清晨,朝日初升,觉性之光遍照一切,看似是自然界的太阳在普照万物,其实在我们看见太阳普照万物之时,觉性之光亦同时普照着一切。于生命之清晨,入生命之古寺,以生命之初日,照生命之高林,妙哉!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漫步于生命之古寺,处处皆为生命之胜景。在曲曲折折、层层递进的幽深之处,在草木繁茂、群芳竞艳的万象森罗之中,却有一处宁静湛寂的生命禅房,既身处于万象之中,又独立于万象之外。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宁静的生命禅房,似乎在散发着一种神奇的清净之光、吉祥之光,使这古寺中的一切都沐浴在这种清净吉祥之中。从山间透射而出的阳光里,同样充盈着这种清净吉祥,在阳光中穿梭飞翔的鸟儿也感受到了这种祥和之气,欢快的鸣叫中透着无限的喜悦与灵动。寺中的潭水寂静幽深,潭面如镜,倒影着天地万物,却又一切空空无住,犹如道人之心。心如镜,镜如心,心空照潭影,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这生命之清晨,在这生命之古寺,朝日如歌,高林如画,曲径幽深,花木繁茂,山光清朗,百鸟争鸣,琼宇如洗,碧潭如镜。欲问禅房何在,在在处处不离。时时本自清净,空人空天空地。寂光常应万籁,清音不昧常鸣。虽有如幻光影,无染寂静天心。
有人说,禅之一字,在于破空破有,一切无执。乃至“寂静涅槃”之金刚山、法性寺,亦须破去名相,方可不负这“破山寺后禅院”之高名。高名?名相皆虚妄,何言有高名?一直沉默的诗人常建终于说话了:有破有立,方为常建,有破无立,即非常建。禅之况味,始自拈花,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既云别传,分明是有,若言虚无,断祖道脉。只是离相,不可执实,须以心悟,契入本源。本源之性,佛佛无别,芸芸众生,亦无不同。但见真性,即入禅房,真性常照,稳坐禅院。说空说有,皆有妙意,破空破有,为扫法尘。尘尽光生,方现本色,神光妙用,遍地琉璃。破山寺后,禅院之中,妙手常建,题诗八句,为续祖脉,而演妙曲——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如此妙音,你听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