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社会上一出现关于孩子的负面新闻,网上攻击很厉害的一点就是:其他行业都要持证上岗,只有父母是没经过培训直接上岗。父母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还是未来是变成学霸还是学渣,是上进还是堕落,是身心健康还是阴郁暴躁,都跟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就像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到的:使卵石臻于完美的 ,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如果说孩子是卵石,不讲方法野蛮育儿的父母就是不断击打的锤子,掌握了亲子沟通技巧的父母就是载歌载舞的水。锤的打击无法造就鹅卵石的完美,水的温柔轻抚、尊重与爱,才能成就卵石。
养育孩子,吃好喝好已经不是问题,孩子的叛逆和疏离才是让父母最难过的事情。怎么从熊孩子变成乖孩子?是父母们一直苦思不得要领的人生课。《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让你和孩子更贴心》倡导的父母效能训练(P.E.T)课程,能为我们解决这三个问题: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怎么才能做到没有输家的解决亲子冲突?说这本书是全球最权威的父母培训圣经实至名归。
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是个心理学家,也是著名的人际沟通专家。以他名字命名的“戈登方法”,不但能有效改善父母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成为改善所有人际关系的通用模式。1962年开发的(P.E.T)课程——父母效能训练,更是影响了无数家庭的育儿观念,帮助更多父母和孩子更好地交流。这套训练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检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他在改变人际关系仿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提到戈登博士,不得不提到他的老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他倡导“成为你自己”,无数人用无数种方式在实践着这句话中的精神。戈登博士倡导的也是老师的让父母和孩子都“成为你自己”,父母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要互相尊重,更好地交流。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把孩子的行为分为3种:可以接受的行为,没有问题和不可以接受的行为。除了个别情况下父母受环境或情绪影响稍有改变外,不可接受的行为就成了父母和孩子产生冲突和矛盾的根源。不可接受行为按照问题归属,又可以分成属于孩子的问题和属于父母的问题。问题归属原则是“父母效能训练”(P.E.T)模型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可见,问题归属不同,对应的解决方法也有很大不同。
为了更方便的理解文字部分,建议你先拉到文章最后,看一下我总结的思维导图部分。
一、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属于孩子的问题有两种回应方式:
1.使用“敲门砖”或“继续谈话的邀请”的被动倾听
想让孩子开口说话,打开他们的心门,最简单的回答是这些:真的吗?是吗?我明白了!有一种邀请孩子继续说的信息:我想听听你的看法,我们能聊一下这个事吗?我很感兴趣,能再多讲一些吗?听了这些话的孩子,也会跟父母聊下去。
2.能满足孩子需求的积极倾听
孩子一回家,直奔厨房嘴里还嚷嚷着:饭什么时候做好啊?如果碰到父母上班很累又受了气,势必又要收到父母的一番唠叨,“我下班一分钟没敢耽误就往家赶回来做饭,你一回来就嚷嚷,我容易嘛......”实际上,孩子问饭做没做好的潜台词是:我饿了!如果父母明白了孩子的意思,就会让跟饿狼一样的孩子说:等会才好呢,先吃个苹果或者几块饼干吧。饿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需求被满足了,积极倾听透过表面的话明白了话里的话,比被动倾听更走心更有效。
在积极倾听过程中,孩子的负面情绪在减少,同时自己分析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孩子的问题孩子自己解决,也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责任感。
如何运用积极倾听呢?孩子可能因为讨厌老师而讨厌一门学科,甚至讨厌上学。这个时候作为父母们一定很抓狂,想一把拎起孩子扔到学校去。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压住火气,选择跟孩子站在一起,让孩子觉得有人理解他们的感受,分担他们的痛苦,遇到的困难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好的说法是“你确实碰上了一个不好的老师,你很生气,你觉得这么不好的老师怎么能当你的老师呢?”。在共情的过程中,孩子也认识到老师问题只能将就接受。
当孩子不是在表达情绪,而是寻求帮助时,光靠积极倾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会给孩子造成烦恼。积极倾听可以为孩子释放了情绪和找到问题所在,最后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孩子自己来。
二、怎么说孩子才肯听?
属于父母的问题可以用对抗方法:
- 无效方法
你早上上班快迟到了,孩子还在不紧不慢,你忍不住吼上两嗓子:这都几点了,你就不能快点吗?磨磨蹭蹭的,你到底怎么回事?孩子呢,越吼越慢,还会不耐烦的顶几句嘴,最后你们吵着出的门。我们会发现,这种沟通方式其实是无效的,第二天孩子还是会这样。父母只是运用自己的权威去压迫孩子服从,孩子表面顺从,内心还是抵触的。如果父母由着孩子性子,就是父母在屈服,父母心里也是不满的。
父母在跟孩子沟通中,直接给出解决性信息(按我说得做)孩子会反感,送出拒绝信息(你不好)孩子会不自信,发出你—信息孩子觉得针对的是自己。最后不管孩子服从也好,父母屈服也好,实际都是“非赢即输”的。长此以往的沟通不顺畅,会带来孩子的叛逆和疏离。
2.有效方法
2.1 我—信息
我们在来个场景重现。还是早上你上班要迟到了,孩子还在不紧不慢。你心平气和地说:“宝贝,你吃饭能再快点吗?妈妈今天有个很重要的会议,就像你们学校教育局来人检查一样重要,妈妈不能迟到,今天我们快点好吗?谢谢宝贝!”听到你这么说,孩子也会懂得重要性,也会配合你的。
这段信息就是“我—信息”的用法,包含三个部分:
A对不可接受行为的一个描述
B父母的感受
C这个行为对父母造车工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行为+感受+影响)
“我—信息”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在跟孩子平等交流,让孩子共情,体会到我们的难处,才更有可能配合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三个部分,是解决问题的框架,遇到类似问题都可以去套一套,试一试,也许就能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
2.2 “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提倡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戈登博士给我们提供了6个步骤:1发现和定义冲突2产生可能的备选解决方案3评估备选解决方案
4决定最好的可接受解决方案5执行决定6对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估
运用“没有输家”的方法,父母当然会担心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软弱,会不尊重父母,而且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沟通交流,不如权威方法“你怎么怎么样”这种强制性执行快。其实,把孩子当成年人对待,更能激发孩子的思考力和寻找解决方案的责任心。过去有家庭会议,今天有“没有输家”,都是父母在养育中遇到冲突好的解决办法。父母真心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反过来真心尊重父母,不像以前一样只是服从畏惧。
父母和孩子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人,父母不能用自己的权威完全去取代孩子的成长。更何况其他职业都要培训后上岗就业,父母这个职业是无证操作,养育孩子过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是权威代表。父母只是比孩子早出生几十年的“大”人,孩子只是比父母晚出生几十年的“小”人,大和小是一对反义词,只是形体上的大小。父母和孩子平等交流沟通,然后平衡双方利益中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让你和孩子更贴心》提供的“积极倾听”“我—信息”“没有输家”的技巧,会让孩子跟我们更贴心,我们也是经过培训上岗的父母了。
我把自己的读书心得画成思维导图,放在文末分享给你,希望你能和孩子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