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认真落实学校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二、总体目标
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情,降低理解度,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在快乐中阅读。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内容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出去”。采用快乐的方式去阅读,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得到收益。
3、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4、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是要注意到拓宽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论和世界观。
三、活动策略:
1.创设读书氛围,保证学生有书可读。
(1)学生自己购买。
(2)与他人资源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充分利用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推荐好书、读后感、有关读书的名言等内容,营造班级阅读氛围。
2. 我们向学生推荐好书的原则是:
(1)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2)尽量配合教材;
(3)有利于传承我国文化经典。
四、指导读书方法
首要的是激发兴趣;其次要帮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然后要指导读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最后要加强检查,激励表扬,让学生尝到读书的乐趣。对不喜欢读书的学生,要特别关注,经常引导、鼓励、熏陶、点拨。教师自身也要以身作则,不仅对“必读书”要熟悉,还要拓展阅读面,多读书,好读书;要重视阅读教学的管理,具体地组织好阅读教学,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发动学生带来阅读资料,组织好阅读小组,对阅读资料进行分类删选,注明阅读字数,阅读时间、提出阅读任务,做好“学生阅读情况记录”,让学生进行有计划地读书。
1、个人也要为自己指定一份“本学期阅读计划”,并由教师和家长协助,确保学生按计划实施。
2、给集体提供阅读资料,可以提出一到两个阅读题目,做到共享阅读资料。
3、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阅读主题交流、阅读质量测试等各项活动。
五、学生阅读的要求
(1)全面动员,人人参与,深入开展“快乐我阅读,阅读我快乐”的课外读书活动。根据年级的必读书目及相关的古诗、成语等课外阅读与积累拓展资料,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竞赛的内容不会很难,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有没有认真阅读必读书,是否利用早读课等时间,积累相关内容。
(2)开展活泼生动的读书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读书氛围。我班于11月份将组织开展争创“书香最浓的班级”,班级“小书迷”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3)阅读具体要求:
阅读速度: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
关于阅读内容:低年级学生阅读浅近的文学语言类读物,不要一味读什么名著,要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由浅入深地进行,开始的时候阅读一些童话、儿歌、寓言、故事等等儿童能够接受的读物;另外名著要读的话就读儿童版的。还要阅读一些数学、自然、社会科学类等读物也可以选读一些适合学生的“有声读物”。
提倡星期一、三、五为课外阅读,隔周为课内阅读。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涉猎文学类,自然社会学科类等。
在读书过程当中要求孩子、教师、家长通力合作,共同创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读书的快乐和幸福,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孩子在快乐中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快乐,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