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段日子,我特别焦虑。我焦虑孩子,我年龄这么大了,与孩子有代沟怎么办?孩子教育不好怎么办?孩子要上哪所幼儿园、哪所小学,我们得提前买哪儿的学区房?我焦虑自己,人过中年,身体大不如前,事业未成,就这样一成不变的到老?看着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妈,我都无比羡慕,她们怎么能那么快乐?但我只是焦虑,却从未问过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焦虑?”而今再看《如何才能不焦虑》,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我太关心孩子了,以至于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牵动我的神经;我太害怕一事无成、毫无价值地老去了,我不想今生就这么平淡地度过,至少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对文中的观点,我基本持赞同态度:威胁和关切是构成焦虑的两个方面;焦虑的来源包括过去的刺激、未来的模糊、外界的否定;逐级面对焦虑源、提前演练、勇敢沟通能有效对抗焦虑,但也只是有效应对焦虑而已,我认为焦虑不可能完成被打败或消除,即使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而另一个问题会接踵而至,新的焦虑又会产生。所以我更赞同与焦虑和平共处,把焦虑看作一种常态,带着焦虑继续勇敢向前。
我觉得首先得改变我们看待焦虑的态度,不要视焦虑为洪水猛兽,一定要痛打,一定要消灭。它只是一种情绪上的存在,套句老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焦虑有其存在的土壤,自然就会生根发芽,因为纵使过去的刺激可以逐级面对甚至消除,但未来的模糊和他人的否定不可控制,甚至不可预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承认它的存在,平静地接受,与其和平共处,就像那些突然得了绝症的患者一样,只有平静、冷静地承认、接受,然后身体才可能有转机,不然除非是误诊,否则越否认、越抗争,病情就会越重,甚至可能夺去整个生命。另外,我也不是说只能臣服于焦虑,而是说,要把焦虑当作一种客观事物,允许它存在。
其次,要积极主动地面对焦虑,就像文中所说的,对未知的事情,要想方设法去探求,去征求过来人的看法,进行可视化想象,备足课、备好课,做到心中有数,即使未来还是有些超出预期,但我们已尽力了,至少不后悔。对外界的否定,可以主动示好,可以向领导、长者、家人或者朋友求助,请他们帮忙分析,但我认为还有最后一个方法,倘若还不能奏效,就随它好了,让时间来证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让那此否定你的人说去吧,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别犹豫、别愤恨,把自己的人生答卷做得完美一些就好,其他人充其量也不过是你人生的过客。
自己的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