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人也能从红楼梦看出一千种色彩。
很多人在评价贾宝玉时,总是说他是反封建的,他在对待古代的一些礼节也是有反抗精神在的。
他从小都不喜欢去学堂,更是不把考取功名放在心上,他觉得那样的功利性太重。甚至觉得那样的人虚伪。
他把黛玉当做自己的红颜知己。也正是黛玉从来没有劝过她考取功名这些事。正所谓志同道合了。
但是细细想来,贾宝玉真的讨厌生他养的的环境吗?我认为恰恰相反,他不但不讨厌,甚至是十分喜爱的。
试想贾宝玉是曹雪芹创造出来的人物。当然曹雪芹的一些思想也能在贾宝玉身上体现出来。曹雪芹处于和贾宝玉极其相似的生活背景。不管是曹雪芹亦或是贾宝玉他们出生时家族仍是旺盛时期。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可是说是皇帝的莫逆之交。据传言,康熙和幼时伙伴一起设计杀害鳌拜。其中就包括有曹寅。因此康熙与曹寅的感情恐怕就从那时就奠定了基础。
要知道曹寅可是皇商,在江宁织造专门为宫廷提供丝织品。而织造局一般都是由皇帝的亲信担任。这样的职位更是显示出了曹家的与众不同。
曹家是真正意义上的与皇宫有所接触,更见识过皇宫的气势磅礴。曹雪芹从小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想必更是耳濡目染。眼界极高之人。
我们可以推测或许贾宝玉的原型恰恰就是真实世界的曹雪芹。曹雪芹在年轻时也有过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日子。而幼时的他也是极其厌恶八股文,更加不喜四书五经。也特别反感科举考试。由此更是能与宝玉一一照应起来。
可是细想曹雪芹出生在那样的世家大族,从小锦衣玉食,又怎会厌恶那样的生活。有了一些别样的经历,因此曹雪芹塑造出了贾宝玉这样的人物 。正所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先有了曹雪芹而后有了贾宝玉 ,以至于根据曹雪芹的心性也可以从中去探究贾宝玉。
贾宝玉是含着通灵宝玉出生的。那玉石是女娲补天所剩下的一块玉石。这就证明了这块玉石绝非普通的石头可以比拟的。但是重点就是这样一块出众的石头,却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反过来再想曹雪芹出生在一个那样的高门大户,注定与平民百姓是不一样的。而他却没能为自己家族的兴旺做出一番努力。家族在自己这一代衰亡,这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一种哀痛。所以可不可以认为曹雪芹是以一种自愧不如的心情写下了红楼梦。
宝玉不仅仅因为含玉出生而昭示他的不平凡。在红楼梦的第五回,宝玉第一次梦游太虚幻境的原因是因为荣宁二公所托警幻仙姑,希望在宝玉看破了红尘情事之后能够以考取功名,振兴家族为己任。荣宁二公对宝玉寄予厚望,他们早早的就看出了宝玉与其他凡人不同。他们对警幻仙姑说“”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
令人缺憾的是,宝玉没有由此警醒。反而愈发沉溺此中,终日里不务正业。再来看曹雪芹也没有担负起兴旺家族的厚任。所以借由宝玉来抒发自己的悔恨。自己对自己的怨恨。就是这样的感情所系,又怎能说是反对封建,反对贵族呢?
文中还有这样的情节,宝玉虽不喜一些考取功名之事。可是他恰恰很懂家族的规矩,他并不是一味地顽劣。在面对自己的父亲时,从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敬。对待父亲从来都是毕恭毕敬。只要听见父亲,就会吓得畏手畏脚。有人认为这是宝玉生性软弱,害怕父亲的威严。我却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宝玉这样的行为确实是害怕父亲的威严,但却不是由于他的软弱。我认为宝玉这样才是真正的讲规矩,不单单把父亲看做父亲,更是把父亲看做伦理纲常。
在寻常人家,哪会有这样的人情况。但是在宫里,皇帝之于皇子不恰恰就是这样一种情形。宝玉这样的行为也能够体现出他的识大体,讲规矩。
自始至终,宝玉一直就是这样的态度。尊重并热爱自己的家族,从来没有反对这些的意味。在家族衰落之后,不管是曹雪芹亦或是贾宝玉都在经历着一场生命里的轩然大坡,并由此看透人生,看破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