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雅那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是从书上看到的:“一个家庭中,摆在首位的应该是夫妻关系,而不是孩子。”
自从有了皮皮,她从来都把皮皮摆在首位。饭菜的口味按照皮皮的来,她每天目不转睛地盯着皮皮。
她开始思忖,她与刘哲的关系,他们之间的问题确实很大。虽然前段时间他们经历分居、肖雅生病后再次和好,但问题仍在。
因此,他们仍然经常会吵架,只不过他们学会了压制自己,但压制自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
办法究竟是什么呢?肖雅从父母的婚姻中没有模仿到真谛,只有自己去书中找答案。
因此,她又开始转而阅读夫妻关系的书,她从家里已有的囤书里发现了将近10本相关的书籍,她查了下买书的记录,发现这些书她已经囤了好多年了,有几本在她结婚之初就已经买来了,但她却没有翻开过。这些书就安静地睡在家里,沉睡的时间与她的婚龄一样长。
她吵醒了这些书的美梦,她一页一页地翻看着,一边研读文字一边思索。
她从结婚前就认定结婚是两个人的事,甚至是两家人的事。但书中大量的实例及详细解释让她逐渐认识到,婚姻是一个人的事。
与对方相处不好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完全具备爱人的能力。而这份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习得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效仿父母,二是自己后天的学习。
肖雅父母整天充满吵架的婚姻提醒肖雅,她只能自己学习如何爱,从现在开始。
肖雅曾经试着把这些不同都罗列出来,但只写了一部分,便惊到了自己,原来她和刘哲有这么多的不同!
她今天依然能记起那天写的一部分。
他说话、做事都喜欢直来直去,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计后果,因此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得罪人,肖雅是其中之一。
而肖雅总是三思而后行,因此,她总感觉刘哲做事欠考虑。
刘哲不擅长社交,也不喜欢社交,他一年到头的轨迹只是固定的两点一线:工作、家。
他从不去刻意与人交往。找人喝酒、聊天、旅行,这些男人们最爱做的事,他都不大愿意做,他最爱做的事就是窝在家里。
肖雅喜欢结交朋友,她遇到的人,即便是同一小区邻居、物业的维修师傅,她都很乐意与别人成为朋友。
她与多年以前的同事一直保持来往,经常约饭、小聚。她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刘哲却甘做独行侠。
肖雅喜欢聊天,但刘哲不喜欢,他更喜欢独自窝在一个角落,按自己的方式放松自己。
因此,经常会肖雅说起一件事,刘哲的回应不是把话题结束,就是让肖雅不知道如何接话。
……
那时,肖雅看着自己列出来的长长的清单,不禁反问自己:你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受虐狂吗?
肖雅现在也没想清楚答案。
但她有一点明白了,他们两个的不同并不是冲突不断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在她自己。
这些不同在肖雅眼里全都是刘哲有问题,他与别人格格不入,需要改变。
肖雅现在知道了是自己决定改变、调整自己与刘哲的相处方式。
她与刘哲沟通时只是讲述事实和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直接下结论、贴标签;她试着在与刘哲的相处中做到求同存异,而不是一味地去改变他……
她与刘哲的关系确实有些改善,与皮皮的相处不再那么地痛苦,但她时常会因为他们两个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而生气,尽管她控制住了脾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但她的消极情绪并没有得到释放。
有一次,刘哲收拾屋子的时候说:“你们两个就不能别乱放东西?”
他不是第一次这么说,每次整理房间他都会这么说,以前肖雅会立马回怼他:“一收拾你就发牢骚,无非就是想满足自己的懒!”
接着两个人便会吵上一架。
但是,这次肖雅没去怼刘哲,而是意味深长地说:“这话说得好像你从来不住这里一样,那我每天见的是谁?嗯,细思极恐。”
她这么一说,把刘哲逗笑了,他骂肖雅说:“恐你个头!”
一场吵架就这样避免了。
但肖雅其实非常反感刘哲这样说话,她认定刘哲一收拾东西就发牢骚,分明就是不想收拾。
有时候,肖雅给皮皮讲题时,皮皮会想办法去惹肖雅生气,成功后他又故意洋腔怪调地说:“哦,生气了?”说完就大笑不止。
肖雅看着皮皮得意洋洋的样子,非常想收拾皮皮一顿。但她控制住了自己,她没接皮皮的话,而是继续讲题。
皮皮试了几次都没有激怒肖雅,便不再闹腾,安心听肖雅讲解。
但肖雅很反感皮皮这种挑衅别人的做法,因为会给他自己带来麻烦,严重的时候会危及安全。
类似的消极情绪堆积多了,她开始闷闷不乐,进而感到压抑、难过。
偶然的一天,她在一本书中遇到四个陌生的字眼:原生家庭。
这四个字让肖雅了解到,父母的爱有时也会是一种伤害。
爸爸常年不在家,肖雅儿时接受到的父母之都来自妈妈。但妈妈一直非常爱她,全身心的爱护她,何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