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也称春祭。今年春分是3月21日,从3月21 日开始就可以扫墓、祭祖了。
汉文文献古籍对春分有具体记载和描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因此,在《礼记》中记载:“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时节,一般也是踏青的正式开始。民间活动有:(一)春祭 。(二)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上祝福 希望天上的神看到。(二)簪花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三)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写字弹琴无意绪 踏青挑菜没心情。饮食方面,则有春菜,春汤,春酒等。(四)粘雀嘴 。(五) 立春蛋。 在这些民间活动中,以春祭较为广泛和影响大。
百度对春分扫墓祭祖的解释是这样的。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石林地区属西南地区的一个彝族集聚区。春分扫墓也是石林县彝、汉民间重要活动。石林彝族民间认为,从春分开始到清明节期间的十五天内,要完成对祖先扫墓祭祖仪式,否则清明节过后就要关墓门,春分过后到清明期间是子孙与祖先团聚的日子,因此,石林彝族以家族或者家庭为单位扫墓完成,还会在墓前吃些东西,寓意与祖先团聚。在彝族的观念里,准备献饭时,不能用剩菜剩饭,这是对祖先的大不敬。
老挖村昂志光毕摩说:“小时候,我们上坟,必须扯几片椿树叶子放在献饭的碗里,做味道。现在没有椿树了,所以也没有了。” (备注:椿树的生命力较强,能活很多年,所以在民间也寓意着吉祥、平安、长寿。)
“我们彝族过去不会用柳树枝插坟头,现在也跟着汉族学习,风俗差不多了。”
现在看来,春祭的习俗彝族与汉族无异了,这也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往交流,相互学习借鉴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