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刚开始觉得很好,工作兼旅游。时间长了,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没见过的也都看了。工作时间还好,特别是周六周日这两天的日子不好打发,一觉睡到自然醒,饿了出去买点,不饿继续躺着,一个人瞪着天花板出神,不知道起来干什么?要不就看电视,转着圈拨台,打发时间。
有一次,在太原路火车站附近路过一家新华书店,推门就进去了。这是一家老书店,样式布置还是那么简单。一共三层楼,一层一进门陈列的是新书,有新闻界,文艺界的名人传记,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专辑。我是急性子,对这些大部头书没有耐心。
右手边,简易的黄木头书架上是财经政治类的;靠窗户摆放着两张小方桌,四把椅子,有人坐在那里静静的看书。左手边是综合类的书籍,有字帖,装修和美术类。
我转了一圈,看看没有感兴趣的,就直奔二楼,有几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在楼梯的台阶上席地而坐。我绕过他们上了二楼,迎着二楼的楼梯口是一大片图文并茂的少年儿童书籍,吸引我停住脚步,我随手取了一本《城南旧事》看了起来,里边老北京的景致,人物吸引了我,特别是浅显易懂的故事娓娓道来,古怪精灵的小英子像邻家妹,使我一口气读完。出书店大门看到天都黑了,一点都不觉得累,时间也过的快,一晃四个小时过去了。
从此,有时间我就到书店去,周六周日书店一开门我就进去,一直到下午四五点,饿的不行了才离开,有座就坐,无座就站着看。只要进去书店,心就安静了下来,完全沉浸在故事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饥似渴的从书中吸收精神营养。
我从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等书看起,里边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比如弟子规言:《朝早起 夜眠迟 老易至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步从容 立端正 》没想到,古人早已给我们总结指出,从小开始,怎样为人处世,详细规定了人的行为规范,真有种和它们相见恨晚的感觉,我要小时候读过这些书,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会做一个,知礼节懂礼貌的好少年,也不至于到用时才临时抱佛脚,到处找书学习。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年的品行甚至影响到成年的行为。
我到了书店,没有固定的目标,什么都看,没有功利性,完全是消遣,以排除一个人长期在外的孤独。先看感兴趣的,经常看的有:老舍,萧红的作品。老舍对北京的风土人观查细致,描写入木三分,人物性格刻画逼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龙须沟》《鼓书艺人》等代表作,不止看了一遍,百看不厌。萧红的《呼兰河传》使我了解了那个时期的东北是什么样的,冬天有多冷。曹雪芹的《红楼梦》也不止看了一遍。看过第一遍,心想也不过如此,不就是在一个大观园里,宝玉和一群姑娘丫鬟之间在一起生活的故事吗?再看第二遍,感觉人物活了,她们衣食住行都有阶层划分,言行举止包含了文化修养。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内容非常丰富。
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使我浮想联翩;语言优美,言辞的精炼使我流连忘返;林徽因,徐志摩的散文诗集含蓄精美使人陶醉。
读书使人明智心静,我越来越喜欢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