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0能力陷阱

文章经过自己的整理,有作者的来源出处,如果有兴趣再深入阅读,可以点击链接。



01  两种类型的能力陷阱

今天我们开启一本新书《能力陷阱》。

1、为什么有些人当不了领导?

一位36岁的高速公路收费员,除了收费啥也不会。

其实,她是陷入了 “能力陷阱”。

能力陷阱的定义:

能力陷阱常常出现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我们乐于去做我们擅长的事,于是一直做,最终我们一直只做擅长的那些事,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而我们想要到达另外一个需要不同能力的位置时,我们就无法抓住机会,即使抓住了机会也很难适应,这就是能力陷阱。

很多人在自己的基层岗位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好,但是被提拔为管理岗位,反而容易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很多人很长时间都无法适应,这导致提拔他们的领导会认为他们“能力有问题,可能只适合原先的岗位”,于是这些人只好灰溜溜收场。

还有一类人,在职场中也不容易被提拔:在一个岗位上表现良好且无可替代的人。很多人觉得想要在职场中立足,就必须努力让自己“不可替代”,可为什么“不可替代”反而变成影响晋升的绊脚石了?

这是由于工作表现良好,领导不愿意再花时间寻找或培养一个接替者,这样无论时间成本还是费用成本,都会大大高出留你在现有的岗位。

所以,当一个人总是极好地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工作很难被别人代替,同时,在领导力方面又有所欠缺的话,那么有极大可能,他已经被限制在了当前的岗位上。

我们就是这样被自身优势和最擅长技能禁锢住了。

2、新晋管理者为何不适应?

作为一个设计师所具有的优点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可能会变成缺点,因为二者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是不一样的。

能完成自己的设计工作,交出质量高的设计图纸就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但当上负责人之后,他需要带领整个团队为公司创造业绩,此时,对于同事的评价标准,已经从“优秀的设计师”变成了“优秀的团队负责人”。

他仗着自己专业水平强,对其他设计师的工作总是不满意,而且从内心里无法信任别人,很多事情只好自己亲力亲为。

可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用自己做好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来应对新的管理工作,尽管非常努力,但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大多数人都乐于做那些自己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做下去,最终使我们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是愿意去做。

这样的循环让我们在这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感受到了快乐和自信。

它还容易让我们产生认知上的误区,让我们相信,自己擅长的事情就是最有价值而且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值得去做。

因为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在于自己忽略了什么。

总是把时间花在我们擅长的事情上,这就是能力陷阱。

3、能力陷阱的本质我们正在为结果努力时,能力陷阱就会出现。

上面列举了职场中的两类人:

一类是因为本职工作做得出色被提拔,然而他作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帮助他做好项目管理工作,这是一种旧经验带来的能力陷阱;

另外一类则是由于本质工作做得非常好,且很难有人可以接替,影响了晋升,

而如果一个人一直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难免会产生认知上的误区,从而限制自己在其他领域或是必要能力上的发展,这属于自身工作能力特别稀缺所造成的能力陷阱。

我们可以看到,二者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有人因此而不被提拔,有人有幸被提拔,但表现出了很大程度的不适应。

虽然情况不同,但是本质相同:他们都陷入了能力陷阱。

能力陷阱是怎么出现的呢?

能力陷阱看似是由于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其实本质在于,我们忽略了目标岗位所需要的其他能力。

一旦到了领导岗位,业务能力只是其中一项必需能力,而人际交往、战略远见、管理能力等其他能力也变得同样重要,如果我们还仅仅具备业务能力,显然,是无法适应新岗位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开始着手改变。

02    阻止我们改变的三大因素

想要改变自己的人很多,但真正可以改变自己的人很少。

究竟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阻止我们改变的三大因素分别是:

惰性、阻力、习以为常的日常工作。

第一个因素:

惰性有句俗语讲道,夜里想好千条路、醒来依旧卖豆腐。

说的是一个人,他原来是卖豆腐的,想重新换个新的职业。

于是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想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很多,选择也很多,可是天一亮,人醒来的时候,又会继续选择卖豆腐。

这体现的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惰性。

“懒惰”是七宗罪之一,也是一种人性。

人中天生好逸恶劳,想要改变,就是革旧鼎新,自然需要与本性中的惰性作斗争。

第二个因素:

阻力像风可以从任何地方刮来一样,我们每每决定做改变时,也完全有可能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这些外力可以分成两类:助力和阻力。

助力就是促使我们达成目的的力量,是积极的。

阻力则相反。

我的一个同学,毕业后迫于家里压力考了十八线小城的一个公务员,家人觉得非常欣慰,可是他总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工作了几年之后,他觉得再也忍无可忍,想要辞职,家里亲戚朋友轮番劝阻,都觉得公务员是铁饭碗,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旱涝保收。

面对家人的反对,他还是辞职了。去了北京,一头扎进互联网做运营,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好过,蜗居在一个不到三平米的隔断间,每天加班,家里人也总说他是“自讨苦吃”,但是他觉得现在的日子很充实。拼搏的日子是辛苦的,也是值得的。短短两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了公司的骨干,升职加薪也随之而来,看着忙碌却享受其中的孩子,家里人也终于不再反对了。他也终于走上了自己的追梦之路。外界总会有不同的声音,坚定自己的选择一直向前,在取得成果的时候,很多时候原来的阻力就会消失。

第三个因素:习以为常的工作网上有个小视频曾经非常火爆:这个视频介绍了人的一生,从呱呱(gū)坠地,学习爬、坐、站、走、跑,然后一直到上学,工作,前二十几年画面还在不停地变换,但到了三十岁以后,画面就一直没变,一直是一个人在一台电脑前忙碌,直到死去。

最后,屏幕上出现了一句字幕:有的人二十几岁就死了,只是八十岁才埋。

很多时候往往容易习惯习以为常的工作,不愿意再学习,或是畏惧于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有可能会把原本期待中的自己变成想象,最后只在心里叹上一句,算了……总而言之,阻止我们改变的原因有很多,如今社会节奏快,资源有限,想要获得快速的成长,必须拥有改变的能力。

03  想要改变自己,遵循“由外而内”的原则会更有效

改变需要外在的经历。

很多人认为,思想是行为的钥匙,只有先改变思想,才能改变行为。这句话对也不对。因为思想的改变,需要外在的行为做催化。我们想必都听说过下面这种情况:一个人得到晋升,喜提管理岗位,跃跃欲试地想在新岗位上做出一番业绩。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人在新晋升的岗位上,几乎都要度过一段“不适应期”,且刚刚晋升后,表现往往不如预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思考某件事的行为方式,都来源于其过去的经历。

晋升者的职位改变了,但行事风格和思考方式却是在原岗位上长期累积起来的,这份经验不仅支撑着他们的工作,甚至让他们从原岗位晋升到了如今的岗位。所以,在晋升者的心里,这些经验即象征着成功的法宝,在接触新事物时,自然也会用旧经验判断衡量自己的行为。

只是,新岗位的要求是未知的,此时,旧经验已经失效,新经验又还没有建立,那么一旦岗位的评判标准差距过大,便会让晋升者感到无所适从。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先改变外在的经历。新的经历不仅会带来新的体验,也会让人们从中得到新的经验。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是很难进行直接扭转的,那么就只能先改变外在经历,用潜移默化的变化,达到改变思想的目的,也就是,“从外到内”的变化。

为什么一定是“从外到内”?我们来看“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区别:

由内而外的改变,主要依靠的是内在自我认知和过去的经历,主要手段是思考。由外而内的改变,主要依靠的是外在能力的表现和新的经历,主要手段是行动。通过对比二者,我们可以发现,由内而外主要基于过去,而由外而内基于现在。

为什么基于过去的“由内而外”不能成功实现改变?这是因为基于过去的自省大多时候只会让我们的认知停留在过去,只能看到自己已经显现出来的能力,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还容易让我们忽视外部环境的变化。“由外而内”则是通过行动来改变认知,让我们先去做,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想做,以此来增强外在表现力。当我们自身发生微小或明显的变化时,这些变化会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新的期望。这就是外在表现力所起的正向作用。

如何提升我们的外在表现力呢?

作者给出了三条建议:新工作、新关系以及新自我。

⊙ 新工作这里的新工作并非指的是真正去换个工作,而是要“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把注意力从关注琐事转移到关注了解公司大局发展情况上,并且经常与同事沟通,这样就能与其他部门或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优先权。同时,还要尝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来赢得那些重要角色的关注。虽然还是同一份工作,但是工作的内涵却发生了改变,也丰富地多。

⊙ 新关系扩大人际关系网络,尝试去外界沟通交流,而不是仅仅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要将对自己的定位从一个“螺丝钉”变成一个“桥梁”,让自己在公司内外建立广泛且可靠的内部人际关系网络。

⊙ 新自我工作范围和人际关系网络的本质都是自我概念的产物,包括个人喜好、优缺点、风格偏好等,我们性格通过不断尝试,建立对自己的新的认识,新的期待,寻找对自己的新定位。

根据这三条建议,我们可以从“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开始,拓展工作内涵,提高工作标准,利用工作平台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在不断实践中重新定义自己,找准定位,在目标领域深耕,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能力提升促使人对自己重新定位,新的定位让人提高自己的要求,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不断达成自己的目标。

【结语】今天我们了解到想要改变自己,遵循“由外而内”的原则会更有效,因为“由外而内”是基于现在,基于外在能力表现和新的经历,这些都是我们通向未来的利器,而新工作、新关系以及新自我是提升我们外在表现力的三大法宝。今天就分享这么多,期待下期的共读!

04    废掉一个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他一直忙着。

忙并非高效的代名词

有句话人人皆知:废掉一个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他闲着。

而如今,这句话改成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努力怎么可能实现目标。

但是一直忙着就是努力吗?

每个人都像一颗停不下来的陀螺,不停地转动,连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也没有,整天都被打电话、报表、收资料等等一系列的琐事所填满。

刚开始感觉非常充实,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这些琐事并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按照普遍的理解,事情越多,锻炼的机会也越多,能力提升也越快。

可是当人被工作填满,就往往会有一种“被抽空”的感觉,只能做那些“紧急”的事情,像一个救火队员一样,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思考“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稀缺》里有个观点:

一个人越是缺少某样东西,就越是会对这样东西近乎迷恋,眼光也就成了一根“管子”,再也没有精力去思考视界之外的东西,那么他当然也就会错过很多机会。

05  再忙也要留出余闲

░余闲的重要作用░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生活被工作填满,该辞职吗?

蔡康永说了一句话:

生活不要被工作填满,我觉得是对的,可是生活该被什么填满呢?生活之所以填不满,才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圣约翰医疗中心是一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医院。每年,医院里的32间手术室要进行的手术多达3万台,而安排手术室就成了一个难题,因为手术室总是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当出现紧急医治的患者时,医院就需要打乱以前安排好的手术安排,而重新安排手术的代价十分昂贵。

这家医院的管理层迫切想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从外面请来一个顾问,这个顾问最终给出了一个令他们颇为惊讶的解决方案:留下一间手术室待用。医院很多医生表示不解,将所有手术室安排得满满的还存在缺口,现在竟然还要浪费一间手术室。但是,在这个方案实施之后,更多的变化随着而发生。留出的这间手术室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为这间手术室的存在,其他所有的手术室都可以顺利排满日程,而所有计划外的手术则全部被归入了这间特别设立的手术室。随后两年,医院的手术接诊量分别上升了7%和11%。

手术室是如此,人也一样。面对大量等待去做的事情,人的第一反应是将时间安排得紧凑,以便将所有的事情安排进去。如果你安排地不够紧凑,就会感觉好像没有尽力做事一样。但是,我们个人在安排计划的时候,即使面对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也一定要留有余闲。

管理学者约翰·科特曾经跟踪拍摄了一群总经理的生活,看看他们实际上每天都在做什么,最令他惊讶的是,最成功的管理者看起来反而是最没有效率的那个,最有效率的管理者们日程表上都有大量的空闲时间。而效率低下的管理者的日程表上被会议、出差或者报告填的满满当当。

那些日程表被排得满满的管理者,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被日常工作和即时需求所占据,因此没有时间进行那些非正式的领导工作,比如用心思考那些非常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而这也是他们低效的真正原因。

░再忙也要留出余闲░对于留出余闲,我们可以利用一个著名的“四象限法则”。这是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曾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这个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第一象限:重要紧急事件。这个是当下我们必须迅速处理的事件,不能拖延。因为重要,如果拖延会产生严重后果。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处理,避免积压。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事件。这是对我们人生起着决定意义的重要事情,但不是一蹴而就,马上就能看到实效的事件,这需要我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比如某个提升自我的长远计划。虽然这是事情对我们的人生影响相当重要,但就目前来看,并不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

第三象限:不紧急不重要事件。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大多填满了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这些事件看似不紧急不重要,却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是我们主动会去要做的事情。 第四象限:紧急不重要的事件。这些一般是来自外界的干扰,你不愿意做却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比如没完没了的家务、突然到访的朋友,你虽然满怀厌恶,却不得不去先处理它。

我们大多数人往往花时间在“紧急的事情”上, “紧急不重要”的闲事、琐事,会在我们生活中占据大量时间,而这正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的,那些我们一拖再拖的“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和我们不愿直接面对的急事,才是当务之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压缩花在“紧急但不重要”的琐事上的时间,留出余闲给“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效率,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06  良好人际网络是提升外在表现力的重要依靠

参与外部活动也是打造我们关系网络的一种渠道。我们都知道,人脉非常重要,但是打造人脉却并非易事。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我们跟谁做朋友?

如果想要打造更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网,又该如何去做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共读。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我们跟谁做朋友?和谁建立关系?社交是人类幸福感的源泉、也是人类的与生俱来的天性,甚至正是因为社交能力,才让人类从万千物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主宰。

按照马斯洛需求等级理论,社交是我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感之后的高级需求。我们看到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职场上,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于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的成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网络:

首先,可以让你的消息更灵通,更容易获取最新的信息;

其次,可以让你更容易获得别人好的想法和创意,使自己更有创新精神;

最后,还会帮助你改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你快速获得需要的人和其他资源,让你更容易达成目标。

总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是提升你外在表现力的重要依靠。

我们总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看“缘分”,而缘分似乎又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所以,影响我们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因素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以下有五个方面是经过社会科学研究得出的最重要的因素:

聪明才智、吸引力、相似度、地理位置相近和社会地位高。

看完这五个选项,大家可以问问自己,哪一项是决定你是否愿意和一个人交往的决定因素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选择了“相似度”或者“吸引力”,可见,我们更愿意与相似的人建立关系,那些跟我们相似的人也更加容易影响我们。

这个非常好理解,比如我们听说比尔·盖茨财富全球第一,情绪几乎不会发生波动,但假如我们听说自己的同学或是邻居买了房子、买了车,心态就会有所波动.这就是因为,跟我们相似的人更加容易影响我们。作者将这种行为称作关系构成中的“自恋原则”。而“吸引力”也很好理解,我们通常会自然而然地被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吸引,在其想法被证实之前就愿意相信他们,并且主动给予帮助,创造条件来增加其想法实现的可能性,从而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

除了“相似度”和“吸引力”,在上面的调查中,重要性排位第二的是“地理位置接近”。

也就是说,我们更喜欢接触那些容易接触到的人,比如同一个公司、同一个部门或者同一个小组。

按照“相似性”和“地位位置近”来选择建立关系,符合人性中的“自恋”和“懒”,但是这样自然产生的关系是有局限性的,很难称得上是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

07  扩展人际关系存在的四个误区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人脉的重要作用,但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内心对于“打造人脉”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观念:

第一,认为经营人际关系网络不是一份具有实质性的工作。

第二,认为经营人际关系网络实在利用别人,是一种很虚伪的行为。

第三,认为经营人际关系网络要获得回报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而自己还有更多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

第四,认为人际关系应该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而不需要苦心经营。

1 经营人际关系网络是不是一份具有实质性的工作”?

准确地说,经营人际网络比做业务工作更有难度,更有意义。

2 经营人际关系是在利用别人吗?

好的人脉关系,是从让对方受益开始的。

真正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搭建,并非从索取开始,而是付出。

你能帮助多少人,你就可以有多少人脉。

人脉经营的实质并非是利用别人,而是帮助别人,你帮助了别人,别人自然要来感谢你,来往之间,人脉自然就搭建起来了。

3  搭建人际关系网络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并不着急处理。

搭建人际关系网络是一个长期过程没错,但并不代表不需要尽早开始,相反,它更需要马上就开始,也是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人际关系网络不能等到我们需要用的时候再搭建,那时候就太晚了。

我们应该及早行动,主动为对方提供价值,一步一个脚印地搭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4 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应该随缘不刻意

我们知道,人性中的自恋和懒惰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结交跟自己类似或是和自己距离更近的人。

但事实上,这些人可能并不是我们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最为需要的。如果想完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建立能真正帮助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我们就不能随缘,而是应该主动寻找需要的人,建立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网络。

08  刚开始学习新东西时,接受一定会经过“笨拙”的阶段。

░ 关注“学习目标”而不是“表现目标” ░

我们都知道,成年人的学习能力普遍没有未成年人好,很多人会把原因归结于成年人年纪大了,需要操心的琐事多了,精力不如未成年人。其实,这些都只是借口,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成年人畏惧丢脸,他们害怕刚开始学习时表现出的笨拙,会让自己在别人面前丢脸。成年人的倔强,使得他们不希望在别人面前露出脆弱或是粗陋的一面,且这种意识远高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当不愿意丢脸和笃定自己学不会的双重意识占据上风,当然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通过一系列独创性试验发现,担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受损,会阻碍我们学习一些新的或者不熟悉的东西。

当人们追求的目标是“表现目标”时,他们会更加关注自己在别人面前的有价值的特质,比如聪明、漂亮,而当他们追求的是“学习目标”时,才会有动力从零开始学习自己还不具备的有价值的特质。我四岁的女儿正在读幼儿园,她喜欢跳舞,也因为学习了一年多的舞蹈而可以跳一些舞,但是她并不擅长球类运动,连幼儿园里组织的基本拍球都不熟练。

有一次,我们在公园里玩的时候,遇到了他们班的几个小朋友在踢球,我就提议她跟大家一起踢球,她死活不肯,反而在旁边跳舞,展示自己的舞蹈和漂亮的裙子。一个小朋友尚且知道掩饰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尽量向别人展示自己擅长的东西。这是天性,也是人性。对于想要获得成长的我们来说,能够发现并扩展自己不一样的可能性,让自己迅速成长,往往比刻意隐藏不足欺骗自己更加重要。

请记住,无论老少,刚开始学习新东西时,一定会经过“笨拙”的阶段。人想要进步,就不能仅仅盯着自己已经取得的优势,而是要紧紧盯着目标。接受自己在提高过程中一定会有表现不好的情况的事实,保持好的心态,耐心成长,当自己度过那段“笨拙”的适应阶段,我们就会有新的成长。这时候,我们就真正达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曾经的不足也会消失不见,我们会变得更加自信,也更有能力。今天就这样,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09  我们只是在模仿别人的路上,成为了更真实的自己

░ 像水一样活着 ░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谁能描述清楚“水是什么形状的”?把水倒在一个瓶子里,它就是瓶子装,把水倒在一口锅里,它就是锅的形状,如果把水倒在一个花瓶里,它就是花瓶的形状。我们甚至可以说“水没有自己的形状”。

功夫巨星李小龙就说过,人要像水一样。他认为武术招式上要向水一样自由,不能被门派、招式等束缚,要像水一样可以自如变化,充分发挥身体的潜能,让肢体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真正的搏击没有固定招式,身体的每一处都可以成为武器。李小龙的境界就是后发先至,敌人的每一次进攻他都能做出条件反射式的快速拦截反击。

在艺术创造上也应追求“像水一样”,不断尝试用新方法与自己的想法融合来创造新的艺术。

不将自己拘泥于一个形象里,努力适应环境并在新环境里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形象。

很多人不愿意主动适应环境,觉得这是一种“迁就”,也不愿意模仿他们,认为模仿他人会“失去自己”。其实,我们无法真正成功模仿别人,我们只是在模仿别人的路上,发现自己,成为了更真实的自己。

10  我们的改变和进步,时间是个必须的条件

因为我们的改变和进步都是经由一点一滴慢慢变化的,时间是个必须的条件,只是有些人时间长点,有些人时间短点,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瞬间改变。

我们不能期待改变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尝试新的小事,或许在做的过程中你无法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但是这世界上没有没用的经历,做完之后,你就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乔治是一位制造工程师,他被公司选中参与一个为期两年的重要项目,这个项目中有各职能部门的专家,通过参与这个项目,通过与自己原来圈子之外的人打交道,他的很多想法发生了改变。他第一次发现了自己视角的狭窄,越来越觉得需要了解公司的全局。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可以系统性地思考问题了。他的人际关系网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只满足于原来的部门里的圈子,开始寻找更多机会于其他项目组的成员建立联系,这些新经历和新关系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订立了自己的目标,虽然他还是一名工程师,但是他知道自己应该不一样了。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在我们开始改变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经历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但是它们会让自己的想法发生变化,促使我们找到一些更有意义的方式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

11  改变之路的五个阶段

░ 成为自己的进阶之路 ░

每一个想要改变的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状态不够好,而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却不清晰,很多时候,人们对于未来的自己还有很多种期待,我们只是知道自己想要变得更好,却不确定更好的自己具体是什么样的。

随着对于目标理解的加深,自身实力的改变,我们对自己的期待也会随之而改变。

也就是说,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可见,努力完成转变和为了一个已知的目标努力完全不一样。

因此,我们无法像照着菜谱做菜一样完成对自己的改变。我们甚至无法准确预测自己的目标,因为那也许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尽管如此,转变过程中可能经历的过程是可以预见的

转变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发现差异、只加不减、混乱迷茫、遭遇挫折、重新设定前进方向以及内在化。

⊙发现差异:进步往往从发现目前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之间的差异开始,这一点很好理解,只有发现了差异,我们才有动力付出时间与精力,克服人性中的懒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 只加不减:我们不可能瞬间切换行为方式,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做的,是在保证做好“原来的自己”的前提下,尝试做一些新的努力.比如从已经安排好的计划表中挤出时间来发展新角色或参与新活动,每开始练习一项新技能,都会比以往变得忙碌很多,也只有当新工作获得足够回报时,我们才会减少原来的工作。

⊙混乱迷茫:人的改变曲线不是一条向上的直线,也不是一条向上的“S线”,而是一条向上的曲折波浪线,有波峰,也有波谷。在波谷的时候,人会非常痛苦,甚至会让对自己能否达成改变产生怀疑。这时,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这是正常的阶段,每个人在真正变好之前都会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时期。

⊙重新设定前进方向:迷茫的经历会让一个人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当新经历不断增加,经验不断丰富时,我们能更好地判断,当下的成败是否与原来设定好的目标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借由不断增加的经验,判断原先的目标是否发生改变。

⊙内在化:内在化是改变必经的一步,它帮助人们从所知及所做,进一步地走向认识自己。转变过程的五个阶段构成了一个成长的闭环,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会给这个闭环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今天就这样,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12

░ 利用好“改变期”成为更好的自己 ░

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改变。心理学家丹尼尔·赖文森提出了著名的“七年之痒”和“中年危机”。“七年之痒”可不仅是指婚姻,还涉及生活、工作等其他多方面。在他的理论中,人的经历分为两个阶段:稳定期和改变期。

稳定期通常只能维持7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不会贸然打乱现状安排,而是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改变。

这段时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计划”。

改变期要短一些,通常会持续3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重新思考自己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意义,也有可能做出更多彻底的改变。

在这个时间段,我们会探索更多可能性,种下下一个稳定期的种子。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玛西亚提出一个“身份状态”的模型。

总结了人们探索并实施改变的四种状态:

成功: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暂停:抽出时间休息,暂停做决定。我们没有实际行动,只是在不停探索。比如回学校静修或者不停变换工作来寻找自己想做的事。

排除:排除其他选项。我们没有探索新的工作或是公司是否适合自己,安于现状,我们排除了可能更好的选项。

扩散:没有清晰的身份定义或是职业计划。只提出问题但没有深入探索,也没有付诸行动,只是象征性地接触了很多东西。

这四种状态每一种都描述了一个人会经历的两种连接状态:一边探索,一边在具体的选择中进行改变。有时候诱惑会让一切马上改变,但是改变工作或者事业这样重要的事情不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好的结果。我们要不断地问自己现在在哪,保留更多地可能性,而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自己想要的改变。

作者:皮一下吧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5fb8ba0c365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还有三个陷阱

一、人际交往陷阱

生活中,“自来熟”非常讨人喜欢。说明社交能力强,情商高,能随机应变得融入社会。

如果想被社会肯定,就要有说出意愿的勇气,不能惧怕与他人社交,社交对象不要设置为同一类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是出于“自恋原则”与“懒惰原则”而形成的。

自恋原则就是只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

懒惰原则就是只和自己距离相近的人交往。

优秀的人,都会在自己社交圈之外各个领域里不断寻找和建立人际关系,寻找自我发展与提升的机会,并不拘泥于现有封闭的社交圈内。

人际关系有三个特性:广泛性,连接性,动态性。

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才能建立自己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圈。

二、能力陷阱

擅长的工作带给我们成就感,于是我们就一直去做这件事情。

你所擅长的工作就是饭碗,你自己也这样认为,于是,就被这些擅长的技能禁锢了。

有的人一辈子就会做这一件自己擅长的事情了。

这就是“能力陷阱”。

当社会环境改变,你所具备的技能一下子没用了,于是不知所了。

这样的人很多,企业改制、生产工具智能化都会让一些技术人员失业的。

所以,我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外,还要不断学习,要惧怕变化。

人的潜能无限,只要想学习,总会找到方法和突破口。

三、真实性陷阱

俗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到哪个山上唱哪支歌”“入乡随俗”。

都是在说适应环境的变化。

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变色龙”,人应该做真实的自己,不应该说变就变。

人要活的象水一样,给你什么环境你就能是什么样子,但本质不变。

后来看了《道德经》才明白上善若水就讲得是做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能力,而是没有逼自己一试的勇气。

如果把包先扔过墙去,要想取回包,必须要爬过墙去,你才能知道这墙到底能不能爬过去。

通常我们都是先想再做,本书的理念是先做后想。

要想改变,最佳的时机是现在,最佳的方式是去做。



本书核心观点是:

成为一名优秀领导者的唯一办法就是要表现得像一个领导者。

成为好领导的三个步骤。个人认为,不一定非说领导,替换成职业发展是非常合适的。

重新定义工作

如果从能力陷阱爬出来,需要做时四件事情:

1跨越不同的人和群体

2展望新的可能性

3让人们参与到改变的过程中来

4体现变化

重点是把自己的工作成为一个平台,从而提升你的领导力:

1 参与你所在领域之外的项目

2 参加课外活动

3 说出你个人的“为什么”

4 在你的日程安排中创造宽松的时间

5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部分太重要了,马上就要改变。

处于转变过程中,在组织和团队之外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网络是非常重要的,他决定了你是谁以及你会成为谁。

As you embark on the transition to leadership, networking outside your organization, team, and close connections becomes a vital lifeline to who and what you might become.

我基本上就是书里说的让关系自然而然建立起来的,就是“自恋”和“懒惰”。

关系可以分成三类:

运营关系、个人关系和战略关系。

人际关系网络的优势:

Network advantage is a function of your BCDs: the breadth of your contacts,the connectivity of your networks, and your network’s dynamism.

试着超更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

世界那么大,总是要去看看的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98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78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868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9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9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2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0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69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9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9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3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42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4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3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5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