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究竟潜意识是何物?
若菱与老人第四次见面后,老人给她留了新的作业,即要找一些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资料,说明两者的区别和作用;再者,就是要找本书,把书上说的一些话抄下来;最后,老人给了若菱一份宣传单,是一个电影欣赏导读会的通知,让若菱去看一场电影。
于是,按照老人的指示,若菱又一次来到图书馆,这一次她遇见了老同学李建新,并在他的推荐下查看卡尔·荣格的著作,去了解关于意识和潜意识的资料。
相信很多书友们都知道,关于潜意识其实并非作者的杜撰,而是最早脱胎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他坚持人有三我:本我,自我,超我,人的焦虑和痛苦皆来自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同时,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虽是三个不同层次,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简单的说,潜意识就是那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我”。例如当潜意识里的“我”对自己现有的状况感到不满的时候,显性思维中的我如果还是要自欺欺人地去自我蒙蔽自我安慰,生理上就会出现焦躁不安的现象,如果显性思维中的我顺应了潜意识的我,去反思现状,探索问题,寻求方案,那么立马就会感到豁然开朗。
但是,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潜意识是非常强大的一股力量,它对我们的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这就是所谓的“冰山理论”。
除此之外,若菱还看了著名的、关于明尼苏达双生子的追踪研究,并打算看一场名为《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的电影。
电影的内容并不是很吸引人,倒是播放电影的女主人的话更令若菱深思。
女主人说的三点内容值得我们跟着若菱一起思考。
首先就是她认为人们每天所看到的内容是经过自己选择想看的内容,不想看的内容被自动屏蔽掉了。相信这一点很多书友都有同感,即当我们看到自己不喜欢或是反感的人或事物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地不看或少看。其实,这也就间接地造成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结果。
此外,她说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动,观察者会影响被观察者,所以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对此,若菱并不是很认同。
第三,就是当人们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时,就会在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如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而“胜肽”作为人类下丘脑分泌的化学物质,就是释放情绪的蓓蕾,并会随着血液流到全身每个细胞。虽然这个观点听起来有点拗口,但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就是当你面对你的对手或敌人的时候,无论何时何地,你看到他的瞬间,你浑身上下的所有细胞都会发送一个潜意识给你的大脑,即这个人我得提防着点儿,我不是很喜欢他。于是,即便对方什么也没做,你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排斥他了,哪怕是他在你笑,你也会觉得像是笑里藏刀。
从图库选择图片
2.到底潜意识在用什么方式与我们沟通呢?
带着一身的疲惫,若菱第五次拜访神秘的老人。
这一次,老人与若菱分享了他的马车模型。
老人告诉若菱这个图就代表着我们的人生,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马车前进,要靠这匹马,看上去,马儿是在不停地往前走,可是马车走的路线和方向,却决定于车夫,因为车夫用缰绳控制着马。这匹马,就会好比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而车夫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好比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导航系统。但是,真正发号施令的是坐在后面的乘客,而这个乘客就是我们的“真我”。
但是,为什么说我们的人生模式是写定好的自动化程序呢?老人解释道:首先,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性格趋向,然后,在后天中的环境,像家庭、学校、社会、朋友等,帮我们创造了种种的价值观和信念。
此外,老人还告诉若菱这样的一个公式: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一个复杂多变的公式)
“那么,潜意识到底是如何与我们沟通的呢?”老人又给若菱留了新问题。
这一次,若菱选择了与老同学李建新以交流的方式解开谜题。他们发现,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利用很多方式和我们沟通,只是我们察觉不到或不经意的出现。试着想想看,如果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关系一再出现相同的模式,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儿,同样的互动方式。这时你就知道,这是潜意识的一个模式在主宰你的命运和行为了。
还有就是,可能我们不经意说的话,或者不小心说漏嘴的话,亦或是做梦、上瘾症等就是潜意识里真正的想法。而我们有时,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不好,不应该做,却还要忍不住去做的,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在操控着我们的行为。
2013年出版的《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是著名的的畅销书作家列纳德·蒙洛迪诺继《时间简史》、《大设计》之后的又一力作,书中对潜意识如何控制人们的行为进行了各种“落地”解说,非常值得对此部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