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表达的时候需要考虑受众吗?”
我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当你在一个"不只有你自己看到的空间里“去表达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你的文字或多或少会对他人,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所以基于这样的一种视角,它就不再是完全个人化的产物,而是应当具备一定的正向的、积极的效果,在抒发自己的基础上,也去考虑:我的这段话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吗?
十九岁的生日,是一个平淡却有意义的生日吧。
一说平淡,其实是和去年的生日比起来,少掉了那种剧烈的、刺激人心的甜蜜与快乐,它带给我的感受显得稳重而具有真实感,毕竟,生活的大多数时刻都是平淡却又力量的呀,尝过了激烈的情感之后,偶尔换换口味习惯一些在孤寂中的思考,也是人生的别样体验。二说有意义,是因为,它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明白了一些事情,也收获了人生的感动。
“当你全心全意地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此刻的我对这句话比从前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想,在我全心全意地去追求和梦想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这种来自于热爱与理想地力量传递给了我身边的人,我的朋友,同样心怀理想的人,我的家人,我爱的一切人们,他们都对我说:“你是个热忱积极又热爱生活的人”“你真的很有思想!在这个时代能停下来思考真的很难得!”“我觉得和你在一起,我不再那么焦虑了”,听着这些真挚的话语,我得到的满足感甚至超过了荣获任何一项奖项,因为那种实实在在地“为他人的人生带去光芒”的感觉,对我来说真的酷毙了。而这一切大约都从我决定热爱生活并追求所爱之物那一刻开始,当我的目光不再聚焦于外界的定义,不再焦虑地徘徊在原地,当我开始真的停下来思考生命的意义,去追问“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要怎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怎样实现?”的时候,当我大胆地承认“我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个世界就是需要一些天真和热爱,即使它真的不能为我带来金钱价值”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如释重负,我不再开始逼迫自己去做一些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即使还是会有迷茫,有痛苦和挣扎,可是我开始不再害怕和内耗,而是学会主动去向外界寻求帮助和答案,去真正做更多有意义的尝试,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人,和对我很好的朋友们,也真正明白真正对我而言有意义和珍贵的东西:真挚的情感、与他人的有意义的联系以及热爱驱动下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
真挚的情感
作为一个从来不习惯聚会式生日的人,从小到大的基本都没有把朋友们聚集起来过生日的习惯,充其量也只是买蛋糕和家人朋友分享,但是也都是单独的分享,或许因为我的社交关系更多是一对一式的,我可以和不同的人分别聊上四五个小时,但是当他们全都聚集在一起时,我又几乎无法自如地表达我自己。或许在过去我会认为这是一种和主流上的“会社交”不同的怪现象而感到困惑,不过现在更多地是一种接纳自我,其实这样的方式很适合我,我也就不必强求自己去改变,接纳自己,是爱自己的重要一步。
这次生日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一张贺卡和一份半熟芝士,是好友H送我的礼物。说实话我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和H只认识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于慢热的我而言,是没有想过会有“收到礼物”这样的殊荣的,但是知道的那一刻真的很开心,正因为是意外之喜所以显得格外开心。但其实认真说起来的话,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我看着贺卡上的文字,谈到了我的思想,和我交朋友的“启发性”,我想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希望的吧——我希望我的朋友们对我的认可不是外在成绩所带来的,而是认可我的人格、我的内心,我的个人价值,这对我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放眼整个世界的维度,我的思想还远远说不上是“深刻”,只不过比起他人更爱思考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罢了,但是能够给他人带来帮助和启发便也足矣。而我希望,我的文字也能是这样的吧,给更多人带去正向的影响力。
第二份礼物来自小林,一个温柔可爱的女孩子。礼物是一篇小作文和一个还在路上的快递包裹。小林发过来的时候其实是凌晨的0:50,那个时候我在电脑里写下自己对新的一岁的期许与目标而忘了睡觉,当我看到时已经是深夜的2点钟,一阵感动的情绪在我心间流淌着。她和我聊了第二天的天气,聊起我们的相遇,聊起我带给她的“前行的动力和坚持下去的勇气”,还送给我一句我非常喜欢且认同的话——大道至简,重如千钧。我一直觉得,真诚的表达才最动人,无论你将何种事物诉诸文字,或是诉诸其他的有形之物,那份真挚的情谊才是沉甸甸的,所以我从不太在意文字的华丽程度,而更看重它是否真诚,真实才能动人,不是么?因为自己是一个很喜欢写信和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人,在这个多多少少都把小作文视作“洪水猛兽”的时代里,突然有一个人的表达触及你心底的柔软,那是一种被温柔包裹着的美好感受,如同你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晒晒太阳,你的四肢百骸都因此变得暖融融的。谢谢你,亲爱的小林,我至今都记得你用来形容我的”温文尔雅“,我会一直保持对生活,对理想的热爱,一步步迈向更大的世界。
第三份礼物来自亲爱的ve老师。
礼物是一本书和一块巧克力蛋糕,书是简祯的作品,一本我很喜欢的散文集子。其实拿到礼物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这是一份完完全全没有预料到的惊喜,我在傍晚六点的时候看到了ve的信息,她说准备给我挑一本书作为礼物,但是由于我没有及时地看到,所以我只是匆匆打电话和她聊了几句便挂断了,之后在图书馆参加了一场非常有意思的读书分享会,结束的时候和一位学长聊天到了快十一点,才发现手机上有两个她的未接电话和几条未读的微信消息。惭愧的是那一刻我也并未想太多,十点的时候我和她说自己在散步,后来打电话才知道她专程为了给我送礼物去了风很大的操场,收到礼物的时候我开心得像个小孩,还漫不经心地和她分享我今天参加的读书会,最后接过礼物抱了抱她就独自走了。现在当我写下这些文字回想起那个画面时,才意识到我身上一直存在着与孩童般的纯真的自我中心主义(这里要感谢某卷王),一直以来我的情感表达都极少会考虑一些社会化因素,比如我在挑选礼物时思考的是”我觉得她应该会喜欢“,写信时也会穿插一些个人化的表达,在我收到蛋糕和书的时候在意外之余想的也是:等到她生日的时候我要送她什么呢,因为自身的快乐和惊喜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于是我其实忘了她为了找我特地来到这里,忘了她其实打电话和发消息给我的时候其实是怀着无比认真的心情,在这样一种情境下,我的漫不经心即便是无意的也是一种不合时宜,没有意识到她人可能小小的一句话语和行为背后也有着沉甸甸的情意,只是他们不爱表达。而这种意识不到可能与我自身的价值观和习惯有关,我是一个喜欢表达情感的人,从来不吝啬对他人的赞美,比起行动的润物无声,我更多的是直接、热烈的表达。但是当我意识到的时候,我其实能想象到那个场景——她穿着御寒的风衣在灯光恰到好处的书店里一边来回踱步挑选一边思考着”我可能会读过什么样的书所以不能买“”我可以能回喜欢什么样的书“,凭借着她的直觉与对我的了解,去认真地挑选一本她认为最适合的书。那个时刻里她思考和设想的样子一定很迷人,唇角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脸上的神情略带着点自信,最后干净利落地拿起架子上的这本简祯的集子装到袋子里,然后又跑到另一家看上去不错的蛋糕店给我买了一个蛋糕,最后迎着寒风去到人并不是很多的操场,掏出手机给我电话却得不到回应。但是即便是这样,她其实也没有责怪我,只是开玩笑式地说了一句:蛋糕被她提着甩了很久,不知道还能不能吃。现在想来,我还真是迟钝得有些过度啊(缺少一些情商)。我想,假如是我的话,我在把礼物递给她地时候一定会说一句:诺,这个是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会喜欢!然后笑得比收礼物的人还要开心。
其实这件事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不周到之处,真诚地道了歉,卷王的一席话也让我哦意识到了人由于价值观差异而可能导致的一些误解,因为我习惯对他人进行善意推定,又自我中心,所以许多时候会想当然地认为”我不会在意这个,所以它应该不是一件太大的事”,对待朋友很多时候也如此,只是因为他们真的都很温柔,从来没有因此生过我的气,或许我的确是真的无意,但的确也是一种不礼貌和对这份情意的一种“伤害”,因为我当然清楚,一个愿意给你认真挑选礼物,知道你一个人过生日没有买蛋糕所以特地为你补足仪式感,来找你之后找不到也不觉得气恼而是默默地等你的朋友,一定是一个特别温柔且愿意为他人着想的人,或者说:她对我怀着一份珍贵的情意。也正是这份礼物,让我认识到,其实这个世界上真正愿意爱你和在意你的人,真的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多,对于一个真正愿意帮助你、在意你的人,我需要回应同等的尊重和仪式,去报答和感恩这份情意,不仅仅是以我个人的方式,也是以一种看上去更合乎社会认知的方式,比如不要让朋友做等待我的那个人,而是去主动向他们表示感谢,甚至邀请他们一同分享属于我的新一岁的喜悦。
在这里要谢谢ve和卷王,你们让我意识到自己有很珍贵的好朋友和我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我会努力地去改正的。然后谢谢你们愿意给我买蛋糕庆生,谢谢ve用心挑选的礼物,也谢谢卷王的大度哈(doge)。
剩下的部分留给过去的一些朋友,实际上因为大家都在不同地方的缘故,生活的节奏和忙碌程度不尽相同,好几个朋友都因为“自己太忙太累/情绪不佳而忘了守零”而给我道歉,其实我本身并不太在意所谓的“守零”这种所谓的仪式感,也不像过去那样从很早就开始期待自己会收到怎样的礼物,而是更多地将“生日礼物“这种东西视作一种自发的情感联结,真正爱我的人往往甚至不会多说什么,比如我的父母,他们只是希望看到我今天有没有开心地过生日,我的朋友,他们也并没有为我发所谓的”守零说说“,有一些甚至并没有在公开地社交平台给我发生日祝福,但是我却他们是真正在意我、认可我的一群人,会为我挑选礼物,或是给我写信、写贺卡,在这个大多数人都看重”我能够获得什么回报“的时代,我想,这是给我的一种温暖,也是一次提醒——提醒我,有时候看得见的不一定是真实,仪式感更多是自己给予,真正的爱有时往往是很少的表达。
与他人有意义的联系
除了收礼物之外,另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是第一次参加图书馆举办的读书会,然后在会上遇见了一群非常有意思的人,收获了一场真诚而有意义的聊天,我想把它们定义为”与他人有意义的联系“。
《思维的囚徒》一书中认为:人们许多时候觉得空虚和无意义是因为与他人无法进行有意义的联系,无论是邻里之间,还是上司与员工之间,社会趋向于原子化,我们从乡土中国里的熟人社会慢慢演变到如今这样个人主义盛行,互联网高度发达导致同他人的实质性联系越来越弱的社会中,”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联系“的概念被提出,而在这场图书会上,我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们因为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分享的欲望聚集在一起,不同的有趣灵魂怀着对着时间的一点浪漫与思考,再加上智识的光芒,共同组成了一场人文关怀与传递的沙龙。
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热衷于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人,但是却总是喜欢独自做一些看上去没什么用但是能够给他人带来一点影响的事情。比如选择去支教,每年定期回母校给那些小孩们聊聊人生与理想希望自己可以鼓励到他们,这些事情如果用商业术语去描述的话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事件,因为他们带给我的东西更像是一种体验而不是可量化的东西,我很难说出“去做家教”“去分享学业感悟“真正为我带来了什么,或许是一种”因为知道自己可能会给他人传递一点正向的影响“而觉得满足的心情吧,真正的所谓能力上的附加值,其实低得可怜(笑)。
但是这场读书会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或许过去的我更多地是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不喜欢去争夺表达权和话语权,更喜欢在一个公众的舞台上做一个旁观者和听众,然而此次的分享,我感受到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场合的放松与活力,在这里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为我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我找到了支撑我自己表达的权杖,从他人分享和讲述的话语中,思维与灵魂其实是在不断地碰撞着,这种台上与台下无声的交流与传递极为动人,仿佛你们置身于同一个另外的平行时空里去共同感受灵魂深处的一种共鸣。而那些或真诚,或专业,或浅显动人的表达让我在惊叹和思考之余不禁感慨自身知识的不足,也在感慨:啊,我也很喜欢这本书。同样的书,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和不同的人讲述,体验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大多建立在个人的经验与心智的基础上,如这样的有意义的交流其实是在为我打开另一扇通向更大世界的窗户,它让我不再那么醉心于自己的世界,让我第一次产生了站上台去分享的欲望——即使可能不那么专业,但是我足够喜欢,足够真诚地想要把这份阅读的喜悦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个人。而它其实也并不是一件能让我获得实质性好处的事,仅仅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陶冶,不过这并不重要,我想,假如有机会的话,我也想要把自己读到的好书给更多人分享,通过我钟爱的书籍去和他人、和这个世界进行更多有意义的联系,并在这个过程里享受多元思想的碰撞,以看见更广阔的外界和更好的自己。
热爱驱动下的自我成长与实现
十八岁对我来说堪称是”惊心动魄“的一年,而那些深刻的体验也让我获得了不一样的生命的深度,因为经历痛苦、迷茫和焦虑,我开始再一次放慢脚步去思考我过去钟爱的形而上学,去再一次叩问和探寻永恒的”生命的意义“,去沉醉于享受生活本身,并从中获得实感与力量。而这样做的成效同样是显著的,过山车式的情绪体验让我真正地意识到”我还活着“,我钟爱一切美的事物,钟爱戏剧化的表达,钟爱深刻的情感体验,喜欢在想象力的王国里遨游,会用灵感和热爱去创作,这些都是我与生俱来的”生命的天赋“不是么?我又何必趋同,何必苦苦追求于让我自己委身于我本不可能喜欢和融入的一切,无意义的痛苦甚至不能称之为痛苦,它们充其量是另一种虚无,当占据你人生的比重过大时,甚至会让你的心灵受到蒙蔽,于是你开始看不见美好,看不见真实,看不见真正有意义的一切。、
当我思考完了上述的一切,我转而去寻求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天赋“的传递——一条真正属于我的赛道。热爱和坚定也从这里开始,即使现在已经是凌晨的三点,我也丝毫不觉得疲惫,这大约就是热爱的动力吧,这种由灵感带来的创作欲是美妙的,而我在这个过程里同样也实现了自我成长,在我去输出和表达的时候实现了自我实现,我的价值在这一刻不再是由世界定义的,而是我自己的内心。过去的我其实并不相信这一点,但是现在我逐渐明白,这世上的任何一种生活都会有相应的代价,无论是自由职业还是华尔街精英,在我这里,选择什么更多是取决于两件事:它与我的天性是否相融?我是否能从中寻找到意义?其实痛苦也是一种意义,因为痛苦的回报是更快速的成长,既然世上没有免费的生活,人生匆匆几十年,我何必逼迫自己选择那些我不会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试着去思考:怎样将我所热爱的事物变成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去寻求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相对平衡呢?我知道这一定很难,甚至此刻的我自己也会常常问自己究竟是否值得,究竟是否正确,但是我想,就像这句话所说——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Just be yourself."
(来自一个远在英国的网友Laura)
“做自己就好”,这句话在今晚也听到了一次,那是另一个同样心怀理想,热爱生活,甚至比我对于探索不同事物更有热情的人说的,我从他的迷茫、挣扎和经历中感受到诸多共鸣,看到我自己,是啊,“迷茫和尝试才是我们这个年纪的常态”,我是幸运的,在这种探索里比别人更早地认清我的意义不在此刻所做的事情上,也许它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需要等待很久,但是,当我确信它是值得追求的时候,那么连奋斗的苦也会转化为甘甜的。这是当我认识到“做我自己”之后学会的重要的一件事,永远不要因为这个世界的外在标准扭曲你自己,尤其在你还是少年的时候,不要去束缚自己人生的可能性,这或许是一种少年的天真与不切实际,但是此刻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想法中蕴含的力量,做自己意味着爱自己,意味着去发现自己的意义,无论是追逐名利还是追逐情感,最终都是指向一个更大的目的:自我实现。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你会在何种事物上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意义。
于我自己而言,文字便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种吧。
所以我悄悄地在这里希望我自己,能够一直写下去,以及———在未来能够给更多人带去影响。
最后,但愿这世上那些与我同样有着迷的人们,有勇气去追寻你们真正热爱的事物,去不断地试错,去不断地失败和经历,即使一定会遇到挫折和痛苦,那也是财富啊,是你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真正定义了你的,不是外在的头衔,而是内在的认可,人格的完善,比起所谓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人的自我发展。
热爱与成长即是人生最大的力量源泉。这个时代为理想主义者们也会保留一席容身之所的,我相信,一阶阶坍塌的阶梯通向的是更广阔的未来之门,求索途中会有磨难,但是只需要叩问、寻求,以及保持纯真,就会逐步找到答案与航向。
写到这里吧
凌晨三点半的便利店,是真冷啊。
2021/12/23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