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辅导结束了,21天的线上课程哗然结束。对这节课程做个小结:
整体:小兴奋。个人作业和课后问题都被作为案例拿出来点评。当然这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不好的点是自以为挺投入做的作业被老师点评出结构重构还是混乱,分类不清。但被点评出来也挺高兴,老师还是内力深厚。貌似我在画其呈现结构时也有这样的疑问,但不知道该如何有清晰的解决,从外在上看挺美观,深入到内核就有问题。这是我一直存在的问题,交出来东西经常虚有其表,经不起推敲。反思,做事要有主次,先解决核心问题,外在包装是画龙点睛。好的地方是我提出的问题很具代表性,证明在整个过程学习中也代入到自己的思考,并且这些疑问在课上也得到很好的解决建议。
今晚主要内容:
1.知识点回顾+总体知识回顾+课程设计结构化;自然学习设计法则
2.作业点评
3.互动答疑
知识点回顾���:【结构思维形象化】
1.配关系:结构罗盘,4种模型16种结构
2.得图示:各种关系对应的图
3.上包装
得图示
四种模式:流动模式、作用模式、关系模式、比较模式
//先明确要素关系,再匹配不同的图示
上包装
表达时高度浓缩,将观点变得简洁明了容易记。
整合:用数字、字母、词语来整合
卖点包装:
1)根据企业文化来决定整合方式
2)根据场景;客户沟通严肃些,培训课程可以生动有趣些
回顾总体课程
��课程设计中学习视频的模式:
1)视频开场先做讨论,或先放一段场景
2)告诉你知识点是什么
3)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4)再做演练
这是按自然学习设计法的原则来设计课程。门道是一种结构,要了解这种结构,遵循学习的循环系统。
纵向:接受信息,体验和形成概念;
横向:加工信息,反思和行动;
这两个交叉就会形成二维矩阵,人的学习会有循环产生:先体验,然后反思,形成自己的概念,有了概念以后,用这个方法来应用,有了应用以后会有高度的体验回来。
课程设计遵循结构:
体验和反思之间:Why
如:重构的四个核心原则:Why,讨论交通事故的案例,探讨。
反思和概念之间:What
如:论证类比,基于思路探讨;
概念和行动之间:How
如:举例子党啊政府、媒体的例子;
行动和体验之间:If
如:线下做实际的案例讨论
结构的要点:如果想要跨界能力和转行,新到岗位,尝试学习来快速掌握这个岗位的重要结构,这样可以让转行更快一点。
当你有分享的目的去看一本书,会理解的更深刻一些。
我们想和别人去讲一件事或分享一本已书,要自己先理解透彻,再重构出自己的结构,最终再表达出去,这样会反复加强自己的理解。
理解重构呈现在生活中的应用:
1)看书,做笔记
2)开会
3)PPT
作业点评:
简化
案例1:读书笔记
类比
案例2: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整合
案例3:大学里应培养哪些自学能力
案例4:通过寻找问题,排查工作雷区,加强自我管理,提升组织绩效
大标题最好也整合一下
引用
案例5:知行合一,为客户带来比美丽更多的价值
有问题的部分:
案例6:【健康管理服务闭环】健康管理平台功能介绍
图示关系要与内容匹配:
案例7:市级集中化运营支撑平台-项目需求书
要素要全:一级目录各有主副标题
案例8: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
重构环节的问题:内外兼修,但是多了一个“定位”,重构方式可能不在一个层级,不能以上统下。可以先定位。
答疑
Q1:结构思考力的核心,分类以及高度概括总结,提升高度概括能力,有什么方式可以训练?
A: 这个问题应该是分为两个问题:
一、分类的问题:
开放式分类:MECE
重要的事说三点,工作中不断的分解,分类能力会逐渐变强。
封闭式分类:模型
模型的积累很重要:产品的模型,等等。
模型积累多了,你的分类能力也能提高。
模型的来源:
专业的模型本身的学习
看书的时候,把书的观点提炼成结构
二、概括的问题:练概括能力的方法
1)尝试的概括段落大意,一段读完用一句话概括。
2)听力练习:大概用50-60s听一个人讲话,现场概括他说的是什么(有点难啊哈)
3)读报纸,一个人读,一个人听,听完了复述。
Q2:结构化思维的表达感觉比较正式,缺乏一种情绪感染力,有没其他方法和结构化思维结合在一起,提高说服力?如果有,怎么结合?
任何的沟通都需要结构化的思考,但是不一定要结构化的表达。
1.结构化的表达是有局限性的,表达的场景是:正式场合提高效率和说服力。
2.生活中的表达不一定如此,但是表达本身是需要逻辑清晰的。
3.可以和生活中的沟通技巧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By Julie
向网络上的达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