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在简书阅读友友们的文章时,无意间阅读到这样一段话:
学习、阅读、运动这些都是反人性的。
下班后我们去打游戏逛街看电影这会让我们产生多巴胺。
如果去早起、阅读、学习、运动,写作,这会让我们产生内啡肽。
本来我对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具体含义就不太清楚,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更加懵圈了。
我喜欢阅读和写作,以及运动,难道这些就会让产生内啡肽?
黑体字里到底对“内啡肽”这个东西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带着疑问,我开始上网查找答案。但是查了半天多巴胺和内啡肽,还是没有搞明白它们有啥子区别。
后来想起来侄女是学医学的,估计她应该对这两个名词有比我更深的理解。
于是我把这段话发给她后,没多久,我就收到她发给我的一篇文章。
文章里主要是介绍了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教授在《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这本书中,分享了四种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快乐神经”,分别是内啡肽、多巴胺、催产素和血清素。
彭教授说是只要刺激这四种神经递质的分泌,就能提升幸福感。文章还讲了这四种快乐神经和自律之间的关系。
1、多巴胺
当你有特别强烈的欲望去完成某件事情、做出某种行为时,你的大脑就会分泌大量多巴胺,驱使你继续追求欲望,并在这个过程中带来快乐和满足。
这本是好事,但人们很多成瘾行为都和多巴胺的分泌有关。比如吸烟、喝酒,打游戏、刷视频。但这些多巴胺很廉价,是个人都能随手获得,还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它,多追求优质多巴胺,摒弃廉价多巴胺。
原来多巴胺还有优质和廉价的区别。涨知识了。
2、内啡肽
内啡肽可以让我们产生愉悦感,它比较特别,促使内啡肽生成的因素是身体的疼痛,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内啡肽再适合不过。
内啡肽是一种补偿机制,可以帮你隐藏身体的痛苦,让你坚持完成某个任务。
如果你经常锻炼或跑步,在不断推动自己超越自我极限,咬牙坚持再多做10个动作,多跑一百米后得到的快感就是内啡肽带来的。
奋斗之后的快乐,自律后的愉悦,很多都是源自内啡肽的作用。
保持定期的、有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内啡肽的分泌运动。
如果没有成为习惯,只是偶尔动一下,对促进内啡肽分泌的作用不大,只有不断重复这种行为,让它内化成为我们自愿的一种习惯时,内啡肽才会分泌。
而那些自律的人,因为持之以恒地运动或做某件事,就会产生持续激荡的快乐。
最后得出结论是:
自律的人,不是不要多巴胺,而是追求优质多巴胺。
长期自律又能带来内啡肽和血清素的产生,所以天然地会更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自律不痛苦,越自律越幸福。
越自律,越快乐,越幸福。
那这样说来,保持定期的、有规律的运动,让它成为的一种习惯时,内啡肽才会分泌。
那如果我们有规律地去阅读,去运动,去写作。让它们成为一种习惯,内啡肽不就会分泌了吗?这样我们不就快乐了吗?
由此就推翻了文章一开始黑体中的观点:
学习、阅读、运动这些都是反人性的。
不知道友友们有什么建议?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