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分一分过去,马上十一点了,又到就寝时间了。可是今天的日更写作还没有完成,可我宁可看书,刷抖音也不愿意写文。这两天这样的情绪特别强烈。不想写。感觉不到这样写作的意义究竟在哪?
翻看自己在简书日更的文字,阅读量少的可怜。虽然写了七十万字了,可是还是没有方向,我知道这与我写的内容有关。
每日基本就是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再就事发表点自己的看法。因为没有考虑读者的兴趣所在,只是真实记录自己的生活,别人怎么会感兴趣?
每个人都在忙着努力过自己的生活,对别人的生活实在生不出同理心来,产生不了共情、共鸣。文章没人看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想写故事,又写不出精彩的内容,只会干巴巴地概述,仍然跳不出记录生活的沉窠。故事一眼到头的明了,没有多少可读性。
那天与文友姣鹭交流。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写的故事的不足,缺少心理描写。没有心理描写,就缺少情感的着力点,感情冲击力就很弱。
姣鹭擅长写故事,而且故事中以心理描写最为出色。她也喜欢看我写的东西,她说我的文字可以启发她的灵感。她还经常找我要“素材”。那天她认真看了我写的记录梦境的故事文,把我的优缺点与她的优缺点做了中肯地分析,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她这样说:
“心理描写这点,我觉着跟个人情绪,感情有关,其实我就想着,一个人她的仇恨、喜悦,忍耐,这些复杂的东西揉杂在一起,她是需要借助一幕幕的事情,释放出来的。”
她是学设计出身,现在的工作也与设计有关,所以她特别注重感受,喜欢一种朦朦胧胧的情感表达。
“我自己写的时候,我会找图片,去感受,然后,我觉着这个人,应该站在哪里说话,他的身处环境如何,他在前面说,还是后面说?”
“因为我不会处理多个人,就是出现一个人,她/他对我来说,一定要有作用的,所以我总得给她/他安排情景,就是我想到,我都得精心设计。”
“我每次写文的时候,真是文字,用词,斟酌,琢磨,耗心耗力。”
听了她这样的分析,我真的学到了,同时也觉得很惭愧。
我写故事从没有认真去斟酌,安排情节,设计任务,都是本着要把情节交待清楚,前后逻辑要通,事情要叙述清楚即可。
她还指出我的故事文中,好多细枝末节,就好比一棵树,可延伸的地方很多,但是都点到为止,没有深入。故事中无端无由的出现个人,出现个事,而且里面含着的出现人物,好像有关系,但是与你要表达的,是怎样的关系呢?这些在我的文中都没有表现出来。
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中出现的每个人有啥作用,他要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做这些事有啥用,这些我从没有认真去考虑过。故事中的人物就如无厘头的梦境中一般,随进随出,毫无章法。
所以我写的故事更倾向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重情节轻人物心理。而姣鹭的故事文则刚好相反,轻情节重心理描写。而且她特别擅长利用光色影营造一种意境,擅长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冲突。
我甚至觉得有一种意识流的写法在里面。她喜欢朦胧的艺术美,我更喜欢脉络清晰的生活哲理。
这次交流有几天了,我一直想写写反思复盘,可我就是没动。我没有改变的行动,就放任自己如此“混日子”。姣鹭的分析评价让我知道了不足,以后再不想日更、没有内容写之时,我就编个故事吧。
虽不想日更,脑海中更与不更两小人在激烈打架,可最终我还是遵从已经养成的日更习惯,胡乱拼凑一篇日更文出来,作为胡言乱语的练习吧。毕竟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要放弃一个好习惯,就太轻松了。我不能功败垂成,要先完成日更365天的目标,我们还有一个更长久目标,日更写作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