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一个小茶馆中,十多个人围坐在一张小方桌前。桌上一壶茶水,几叠小菜。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汉子优哉游哉地扒拉完碗里的最后几粒米饭,把筷子往桌子上一躇,冲着四周一拱手说道:“承蒙各位款待,在下明日便要离开了。”
“走之前再给咱们讲一段吧。”
“是啊是啊,这两天光想着听你故事,今天不让我们听过瘾了,可不会放你走。”
围观的人都附和称是。
中年人哈哈大笑道:“某人自热不会吃白食,今天的故事有你们熟悉的人物,想来你们不会失望的。”
中年人呷了口茶,二郎腿一翘,将故事娓娓道来:
话说那四川酆都县,自古流传是鬼门关的所在,县中的一口古井,就连通着关门。县里的大祭司要求大家每年筹集大约价值三千金的钱财珠宝,锦衣绸缎,交由他做法后投入井中,说这是向阴曹地府上税。开始几年人们吝惜钱财,不肯上缴,县里就必然会爆发瘟疫。
有一年,县里来了个新的县令,名叫刘纲。刚刚上任,大祭司就派人来告诉他县里的这条规矩。结果刘纲第二天就发出榜文,禁止县里人纳阴税。人群里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聚集到县府周围议论纷纷。大祭司也坐着轿子来了,让人们敲起鼓,带着大家喊:“复习俗,保平安“,刘县令不为所动,坚持要颁布新令。
百姓见县令态度坚决,想到阴税赋重,也犹疑起来。大祭司见百姓犹豫,心里一盘算,就说,不如我们请县令去和鬼神说情,如果鬼神同意,我们就照着新法做。百姓听了,纷纷叫好。
刘县令听闻后,就出府询问百姓,”在哪里能见到鬼神呢?“。大家就说:”县里那口古井就连通着鬼门关,不过从来没人敢下去。”
刘县令带着众人来到井边,让人绑好长绳,卷起衣袖就要爬下井。周围人见了吓了一跳,县令的一个叫李冼的门客反应快冲上来拉住县令说:“井下凶险未知,大人不可亲自去啊,还是让我代替大人下去吧。“
刘县令一甩衣袖说道:”为民请命是为官的职责,死又何妨。我必须亲自下去。“
李冼见劝说不动,就说,“实不相瞒,我对鬼神之事充满好奇,恳请和大人一起下去。”
刘县令正色道:”你可要想好了。“
李冼哈哈一笑:“大不了一死嘛”。
刘县令就和李冼顺着绳子往井下爬,很快陷入了不见五指的黑暗。不知爬了多久,脚下出现了亮光。等到下到井底,已亮如白昼,一座宏伟城池出现在眼前。走进城池,亭台楼阁,车水马龙,都和阳间一样,只是这里面的居民裙摆下看不到脚,也没有影子,离地漂移。
鬼们看到县令他们,都围上来行礼,有个鬼问道:”难得有阳间的人来到这里,不知几位有何贵干啊?”。
县令说:“我是来替阳间的百姓请求免除阴税的”。
鬼们听了纷纷点头赞扬县令品德高尚。那个说话的鬼扶着额头说:”这事只有包阎罗能做得了主。“,说完就带领着刘李二人来到一处巍峨宫殿里。殿上坐着一位头戴礼冠,样貌严厉的老者。领路的鬼退到一旁,随后殿两边站列的鬼齐声呼喊到:”某县令到”。
包阎罗从座位上下来和刘李二人做辑行礼,将他们让到座位上。问道:“阴阳相隔,本不宜交往,为何你执意要前来呢?”。
县令拱手回应说:”酆都县水灾旱灾连年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朝廷税重,已经难以缴纳,又怎么有能力缴纳阴税呢?我这次冒死前来,恳请大人免去阴税。”。
包阎罗哈哈大笑,说:“我本来就没有要求阳间缴纳阴税,是你们阳间有欺世盗名之辈,假借阴税的名义,骗取百姓钱财。说起来我们鬼也是被冤枉的啊。只可惜鬼神有规定,不能擅自往返阳间,因此没能去破除谎言诬蔑。”。
正说着,红光漫天。包阎罗不由得站起来说:”是伏魔大帝来了,你们先避一避。“
刘李二人就退到后堂。不一会,绿袍长须的关二爷踩着云朵从天而降,来到殿中和包阎罗行了宾客之礼,聊在一起,至于聊的什么,后堂却无法听见。
过了一会,只听关二爷提声问道:“包公这里怎么有活人的气息?”
包阎罗见瞒不过去,就把刘县令的事全都告诉了关二爷。关二爷听了抚须微笑道:“这么说来,还是个贤德的县令,叫他出来吧。”
刘李二人来到殿上拜见。刘县令显得惶恐不安,而李冼却是兴奋异常。
关二爷询问了一些阳间的情况,却对神鬼之事只字未提。李冼好不容易见到了敬仰的武圣,头脑一热,就问了句:“请问玄德公在哪里啊?”
只见关二爷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毛发竖起,“哼”了一声衣袖一甩踏云而去。
包阎罗大惊失色,告诉李冼说:“你闯祸了啊,这种事怎么能随便问呢?更何况在臣子面前直呼他君主的字!你这次必死无疑了。”
刘县令哀求包阎罗说:”我这门客性格豪爽,为人耿直,就是喜好鬼神之事,这次实属无意冒犯,还请阎罗王指条明路啊。”
包阎罗叹了口气,取来阎王印,在李冼的背上盖了个章,说:“我给他盖了阎王印,在天地间他就被认定是个死人了。天雷自然也不会再来劈他。只是他回到阳间后,只能流离失所,不能在一处地方登记户籍,不然被天君查到,会被打成神形俱灭,不得超生。”
故事讲到这里,中年人抓起茶壶喝水,不再言语。
人们等的不耐,纷纷追问后来如何。
其中有人说道:“这个故事好像是真的,我有个表亲住在酆都县,过年时候前来拜年,说前年的时候,他们县令颁布了一系列法典,其中一条就是废除了交阴税的旧俗。”
另一个人又跳出来说:“是不是真的不好说,但是我知道前些年酆都县有人被天雷劈死了。"
人们争吵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有说被劈死的人是大祭司的;有说县令带人抄了大祭司的家,翻出金银财宝不计其数的。等大家想到向中年人求证说法时,却发现中年人已不见踪影。
“诶,你们有没有人知道这人的姓名?”
“我好像记得他住店的时候说自己姓李。”
茶馆里安静了下来,大家好像都想到了某种可能。
良久,一个少年人弱弱的说道:“我现在记起来了,有天我在河边放牛睡着了,等我醒来天色已晚。我去河边找牛,正巧看到他背对着我在河里洗澡,月光刚好照在他肩膀上,他的左边琵琶骨处有个红印。我当时想着可能是奇怪的胎记,现在想来,那形状更像是官印……”
听了少年人的话语,围坐着的个个毛骨悚然,面面相觑。突然跳将起来,做鸟兽散。
故事改编自 清代 散文家 袁枚《子不语》卷一种的故事《酆都知县》,献上原文以飨读者:
四川酆都县,俗传人鬼交 界处。县中有井,每岁焚纸钱帛镪投之,约费三千金,名“纳陰司钱粮”。人或吝惜,必生瘟疫。国初,知县刘纲到任,闻而禁之,众论哗然。令持之颇坚。众曰:“公能与鬼神言明乃可。”令曰:“鬼神何在?”曰:“井底即鬼神所居,无人敢往。”令毅然曰:“为民请命,死何惜?吾当自行。”命左右取长绳,缚而坠焉。众持留之,令不可。其幕客李诜,豪士也,请令曰:“吾欲知鬼神之情状,请与子俱。”令沮之,客不可,亦缚而坠焉。入井五丈许,地黑复明,灿然有天光。所见城郭宫室,悉如陽世。其人民藐小,映日无影,蹈空而行,自言“在此者不知有地也”。见县令,皆罗拜曰:“公陽官,来何为?”今曰:“吾为陽间百姓请免陰司钱粮。”众鬼啧啧称贤,手加额曰:“此事须与包阎罗商之。”令曰:“包公何在?”曰:“在殿上。”引至一处,宫室巍峨,上有冕旒而坐者,年七十馀,容貌方严。群鬼传呼曰:“某县令至。”公下阶迎,揖以上坐,曰:“陰陽道隔,公来何为?”令起立拱手曰:“酆都水旱频年,民力竭矣。朝廷国课,尚苦不输,岂能为陰司纳帛镪,再作租户哉?知县冒死而来,为民请命。”包公笑曰:“世有妖憎恶道,借鬼神为口实,诱人修斋打醮,倾家者不下千万。鬼神幽明道隔,不能家喻户晓,破其诬罔。明公为民除弊,虽不来此,谁敢相违?今更宠 临,具征仁勇。”语未竟,红光自天而下。包公起曰:“伏魔大帝至矣,公少避。”刘退至后堂。少顷,关神绿袍长髯,冉冉而下,与包公行宾主礼,语多不可辨。关神曰:“公处有生人气,何也?”包公具道所以。关曰:“若然,则贤令也,我愿见之。”令与幕客李,惶恐出拜。关赐坐,颜色甚温 ,问世事甚悉,惟不及幽冥之事。
李素赣,遽问曰:“玄德公何在?”关不答,色不怿,帽发尽指,即辞去。包公大惊,谓李曰:“汝必为雷击死,吾不能救汝矣。此事何可问也!况于臣子之前呼其君之字乎!”令代为乞哀。包公曰:“但令速死,免致焚尸。”取匣中玉印方尺许,解李袍背印之。令与李拜谢毕,仍缒而出。甫到酆都南门,李竟中风而亡。未几,暴雷震电,绕其棺椁,衣服焚烧殆尽,惟背间有印处不坏。
这则故事原文很长很完整,很不好改。读到最后,门客言语冒犯了神关羽,就不得不死。要不是阎王盖章,连全尸都无法保留。我很同情门客,也对这样的关羽心生不满。基于这样的思考,改出了这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