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流行的禅、禅修、瑜伽、灵修,各种新鲜、唬人的名词将一些东西神秘化,仿佛只要参加某些课程后,就能成仙成佛,生活中所有不如意就会处理好。真的是这样吗?
不怕大家笑话,我曾经被这一系列的名词吸引而又深信不疑,参加过很多次禅修,打坐,瑜伽,除了觉得活动时间特别困,真心没有再多的感受。渐渐退出这个圈子。也对之前认为的产生怀疑。
习缘各异,在练功后,终于捋一捋对“禅”的理解。
禅=禅修(修行)+禅修之后的境界
这里的禅修不单只佛教,而所谓“禅修”不只是打坐,只要能让你体会“不纠结不违背”状态的,都可以叫“禅修”。比方说,喝茶的禅修叫茶道,练武的禅修叫武功,张三丰的禅修叫太极拳。
啥叫禅?啥都是禅,也啥都不是禅。“禅”就是一个状态,前人发现这个状态不知道如何称呼,于是道家称为“道”,儒家称为“中”,佛教称为“悟”。类似袋装薯片、炸薯条、炒土豆丝一样,形态做法不一样,但是吃的都是土豆。
而禅修,只要能帮助你到达“禅”的活动、行为、甚至只是发呆,都能叫禅修,谁说禅修就是穿着汉服在一个小屋子里双盘打坐!!!
而区别发呆和禅修区别的是:事后有没有思考发呆当中的状态,心理,变化,认识,还有以后发呆的计划及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提醒自己保持发呆中清醒的状态。
禅的核心是存在,存在的一定有所用。
禅是唯物主义,是对世界本源的认识,是内部&外部世界的探索。对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欲望;对外,是了解自己的身体、情绪及外部世界的相处。
非知其本来之体,莫得其显见之方。
这是我认同的逻辑,只有知道“本来之体”,才有“显见之方”。只有知道什么是“禅”,才会辨别啥是正确的禅修方法。千万条路都可以是禅修,生活也是禅,你在过生活,那么你“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