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去子公司的路上写了一篇短文,从复盘到内外灵活的职业人生,不少朋友在问复盘的事情,可见我的朋友圈实在不都是联想的同事关于复盘,短短千字无法介绍清楚,我就说说自己最近特别有感觉的领悟吧。[调皮]
自从内心定下了非培训工作日每天千字文的目标后,我通常临睡前都会去想想过去的一天有什么值得书写出来跟大家分享的,头脑中会开个选题会,一般在2-3个主题中选择,慢慢发现有五类话题不能写:
1、业务机密信息不能写;
2、个人私密信息不能写;
3、写出来会给当事人带来困扰的不能写;
4、脱离开场景就看不明白的不能写;
5、自己都觉得没意思的不能写。
一天下来经历了不少事情,细想想,我的日常工作无非是三种:1)跟人沟通,会议、电话、微信;2)paperwork,写word文档或PPT;3)自我学习,读书看文章百度微信知乎wiki百科…这些事情里面,能够产生有意思的思考的,就是1)和3),其实对应着职场学习“7-2-1”模型中的“2和1”,跟他人学习和二手知识学习。
为什么?难道工作中就没有学习活动吗?不是“7”都来自“干中学”吗?一点不错,可是“干中学”的成果咱不都变成工作成果了嘛!说好企业机密不能说啊[呲牙]天天千字文变成工作汇报,那属于典型缺乏场景描述就看不懂的。
其实,“干中学”得来的learning有两部分,一个是对工作内容的思考变成了paperwork,另一个是对工作方法的思考,但这个坦率地说不是天天能有的,需要工作一段时间停下来对照预期检验假设反思自我,也就是复盘一下,才能有所收获,这就是积累的意思,集腋成裘聚沙成堆,任何方法论都需要与时间做朋友,复盘是将我们与时间链接在一起的友谊之桥。
所以,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发现,如果天天要更新公众号的,到后来基本上都是两种情况:第一,拿人说事,比如咪蒙,今天写女秘书昨天写那朋友前天写前同事,跟人在一起才有故事,也就有发散的思绪和想法,人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无非有人爱说爱传,有人想了想写了下来[呲牙]第二,借IP之力,比如一本书一个电影一首歌曲,反正是要已经被处理过的二手信息,所以有不少人在豆瓣啥啥的很活跃,因为确实容易产生learning和发表评论啊,基于知识产品的二次开发,相对轻松不少。[偷笑]
这两种类型的思考第一种有门槛,毕竟什么圈子人脉决定了很多东西,人和事哪里可以区分,人的身上都是事,这是独特的人生经历,有护城河。第二种只要肯花时间读书看IP,那就相对容易产生新知,也有一定的护城河,比拼的确实是理解洞察和表达能力了。很多人说德鲁克之所以成为大师,与其语言表达能力有关,这是当然,但没有看到原创的艰难,你读书觉得一切顺理成章,可大师是从事情中刨出来的点点滴滴,这个难度和读书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我为啥那么那么喜欢刘瑜的书,就是因为在事件如此稀薄的状态下,磨砺的是思考的细致和深度,实在非常了不起,平凡之中见哲理,日常之处有洞察。我想复盘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考工具,打磨认知,升级思维,养成习惯后,就能从经历中不断汲取养分,终其一生成为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