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颠覆对教育认知,对教育现实有深刻思考,同时又给读者打开教育过去与未来之路的书。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合适的吗?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学校学习的内容与社会的需求是脱节的。学校注重的是成绩指标,忽略个人的热情与兴趣。
当前的大环境是我们往往会受到社会标注化的衡量一个人:读了什么样的大学,拿了怎样的文凭?“但很少有人能回答一个先于一切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少人能明确的说出真正的学习包含哪些要素?很少有人能为学校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们必须明白:只知道如何在当下教育体系中做好学生的人,只知道拿好成绩、好文凭的人,将不再是那些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人。
01 教育的DNA
现代教育的发展:早期的师徒制(可取的)到“装配线式教育”,工业化、标准化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模式。我们培养出了“知识工人”。
在这个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中,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能利用你知道的东西做什么。
我们在努力对教育进行“修正“的同时,也通过一系列行为连根拨除了年青一代的创造精神和自信心。
我们对人们印有大学校徽的T恤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对这些人通过自身努力所取得的成就的关注。
02我们为什么而教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现有的主流的错误的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 是教会学生掌握低水平认知技能,培训它快速、不出错地执行重复性任务,扼杀所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萌芽。
我们期待的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唤起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目标感,教会他们掌握职业发展和实践公民责任所需要的关键技能,激励他们尽最大努力去创造更好的世界。
所有层次教育的主要目标,都应该是为学生呈现各式各样的的人生追求,帮他们找到自己愿意花时间去做的事。
能找到上学的目标感,全情投入到学校生活之中的学生,肯定能在受教育过程中学到东西,记住事实信息。
关键技能与决定性人生优势
瓦格纳在《教育大未来》中介绍的七大生存技能:1.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多元协作的能力和以身作则的意识3.敏捷性和适应性4.积极性和创业精神5.有效的口头、书面和多媒体表达能力6.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7.好奇心和想象力
以培养关键技能为目标,而非以牺牲关键技能为代价的学习方式,是有可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真正兴趣的。
03教育,与你我息息相关
教育大计中的利害关系就是,我们是打算培养年轻人成长为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成功人才,还是放任教育体系继续扩大富豪精英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
20世纪的传送带已一去不复返。一辈子在一家大公司打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人会在一生中不断更换工作、跳槽甚至改变职业。如果你没有能力在如今的世界中自己穿高或改造出一份属于自己跌工作,不具备自身的比较优势,那就很可能会面临长时间的失业。
04 基础教育的使命:培养决胜未来的关键技能
为“惰性”基础教育说不。
K-12课程设计的弊端在于:孩子们将人生的定型时期全部用来准备考试,而不是为接下来将要面对的真实人生做准备。
为过时的教育课程所付出的最为惨痛的就是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时间。
如今,考试决定着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决定着我们衡量孩子价值的标准。
问题在于标准化的考试无法对“利用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衡量。
学生的积极性是教育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却屡屡遭人忽视的问题。
决胜未来的10大能力:1.学会如何学习2.有效沟通3.与他人建立富有成效的协作4.用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5.失败管理6.在组织和社会中发起变革。7.做出明智的决策。8.设定目标,管理项目。9.毅力和决心。10.利用自身的激情和才华让世界更美好。
05 大学的意义:锻造决定性的人生优势
拿到本科文凭,不再意味着该毕业生具有任何特定素质,比如有能力进行深度知识探索,具备基本工作技能,或表现出成熟的个性。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利用大学文凭作为省时省力的分类工具,作为给别人“定价”的一种方法。这种社会偏见为拥有精英大学文凭的人带来了诸多好处。
所谓成功,是指拥有幸福感、赚钱的能力,以及令世界变得更美好的能力,并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06教育的“乐高”:教学、学习与评估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讲课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