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华杉讲透】:“这「躬自厚」后面省略了一个『责』字,厚责己,薄责人,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遇到什么不如意,总是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就没功夫怪别人了;自己修身改过,进步就快了。你不怪别人,别人也容易听从你,不会怨你。要天下无怨,就要对他人『零期待』。修身、进步最快的方法,就是放弃要求别人,把自己平时要求别人的话,全部用来要求自己。”
《华杉讲透论语》:“君子对别人要求都不高,用一般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对自己要求就很高,用节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别人要求不高,就容易满足,你容易满意,就容易得人,也容易得人心。对自己要求高呢,就不容易做错事,做了错事也能及时得到纠正。如此,担任经天纬地的大事也绰绰有余。”
《华杉讲透论语》:“人生有两大痛苦,一是我对他人的期望,二是他人对我的期望。把这两个期望都放下了,自己对自己再有点要求,就成长了。”
今天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首先看到了那个还在期待、抱怨、不理解他人的那部分自己。我反思,自己当下大多数期待、抱怨跟不解是对上位者的。对父母、长辈、领导、比自己年长的人……我投射在他们身上的是自己想要实现的部分,以为他们那个年纪是可以做这些事情的。后来,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我逐渐地意识到,很多事情跟年龄和职位无关。并且,我想要实现的事情只能我亲自来实现。
其次,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不要拉高对他人的期待和标准。这是一种「以己度人」的表现,要彻底改变掉。把这些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用来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标准。这不仅是为了得人心,更是一种自我解放,解放掉自己对他人的期待。
我在这里也体会到了“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教育”这句话。教育他人在社交中是得罪人的行为,有一种居高临下感。其次,人不喜欢被点出问题,更不喜欢被教育。有学习习惯的人,才有被影响和启发的可能,大多数人都是在固化自身的模式。在这种固执的模式和状态里,期待他有所改变是非常愚蠢的,不合适就换掉;如果是回避不掉的关系,也是修炼自己最好的方式。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渐渐地对「他人投射在自己身上的期待」有了一些觉知。我发现自己之前只有不舒服、不理解跟抵触的感受,但并不明白这些感受的背后是他们在投射他们的期待。当我觉察不到、不明白的时候,就做不到课题分离,就会困于关系里。
特别是在一些亲密关系上,他人会用一种“我是在为你好”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姿态提一些建议。当我不清晰自己要的是什么的时候,我很容易被这些“建议”内耗,而非相信自己的感觉,去做让自己感觉舒服、身心愉悦的事情,遵循自己的意志做选择(这里要清晰的是,愉悦的感受和快感是不同的,前者是长期的,正向的,类似心流的体会;后者是短暂的,刺激性很强的,更多是通过对五感的刺激得来的反应)。
这归根结底还是我的问题,即:我没有识别出他人的期望;我不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我在担心跟害怕。
当我搞清楚了这些,对课题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活得轻松了很多。接受不可控的部分,管理好可控的部分,也就是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