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2021年100天精时力营·乘法
今日主题:1-4 专注力的不同对比
学习日期:2021年11月11日
1、[我记]我学(客观)+我思(主观)+正反栗子+行动:
1.1 学以致用
【我学】
谢谢@崔律上墙@静子的日志,谢谢@静子写出那么走心的日志。
点赞@静子的学习方法:在休息周打印加减法训练营的日志,一边温故一边用荧光笔划重点。
点赞@静子乐于分享和助人:在朋友遇到和精力、时间有关的问题时,主动分享和帮助朋友。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深入思考的内容能更好地分享和使用,没有好好思考的就不太能解释清楚。之后,@静子从中体会到还是要多写、多思考。
崔律点评:
①该日志的关键词是发现、觉察。只有发现才能改进。
②功不唐捐。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有结果的。
【温故的我思】
[问]休息周,我温故了吗?
[答]我回顾了减法营的学习笔记和践行记录,对休息情况进行了整体的检视和规划。
没有去做:没有回顾加法营的学习笔记和践行记录,因为感觉上周事情多,新增了秘密2小班课和阅读《魔力》后处于调整期,就没有安排时间去做。
[问]静子用荧光笔划重点的方式温故,我用了什么方式?
[答]我随着课程学习,使用幕布整理了笔记,温故时直接看笔记,然后思考自己有没有做到。
[问]如果更进一步,我可以怎么做?
[答]安排加法营的温故;和小伙伴一起交流加法营、减法营的学习和实践。
【觉察和分享的例子】
1-2课崔律讲了心力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提到“多想/多说/多写积极的”。这几天我开始有了觉察和观察的意识,不仅能觉察到自己是否在想/说/写消极负面的东西,也能在和朋友、社群伙伴交流时,发现对方是否在说积极的。当对方没有在说积极的话时,我会耐心地听完,然后提醒她我们这几天在学习的内容,问她:“如果咱们把说法转换成积极的,你会怎么说?”“那么,你想要的是什么呢?”等等。
昨天中午,我从医院复查完,约了个朋友一起先吃午餐、再喝咖啡。我第一次且唯一一次去日本旅行就是和这个朋友及她的女儿一起的,对我来说,她是蛮特别的朋友的。只是在我们的聊天中,她经常会抱怨自己的同事、抱怨自己的工作,有时,我觉得不知道如何应对,就减少约她的次数。这次,我主动告诉她我最近在学的知识告诉我“坏的吸引坏的,好的吸引好的”,问她有没有想过同事有什么优点,有没有尝试过去了解自己的同事。她抱怨的重点是同事很强势,我提醒她:她的强势在某些场合会很有用哦,比如,当你们办公室的利益被侵犯时,她一定会站出来为你们发声的。朋友想了想,说是这样的。我希望我的朋友在工作中能更加快乐。
1.2 精彩学习
【我学】
谢谢@平平仄仄的精彩日志,谢谢你细致地思考和记录自己这三天听课的感受,谢谢你让崔律答疑和拓展。
(1)不是去关注问题,而是去注意到问题、看到问题。为什么能注意到问题呢?因为自己站得更高了。
同时,不用担心和焦虑。前三节课程是给大家一个地图,让大家看到更美的风景。
(2)战胜外部敌人vs战胜自己
乘除法营:战胜自己;加减法营:战胜外部敌人。
崔律之前做过很多战胜外部敌人的事情。作为律师,打败了很多外部的敌人。体验过完全的理性,后来意识到自己要修炼,要战胜自己。
(3)基础课vs高阶课:
新伙伴即使一上来就学习乘法营,也不要担心。先战胜自己也是没有问题的,尽可能地去听就够了。
崔律学习古智慧的经历:古智慧有1到12年级。崔律的第一个课是12年级的课程,然后再从一年级开始学习。
【我思】
谢谢崔律在前三天的课程中给我地图,谢谢崔律让我对精时力有了更多的期待,我很好奇未来的那个更美好的自己,也很想尽快遇到那个我。
可能是有几天没写日志,也可能是减法营和乘法营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影响,这几天感觉有点手生了。我希望能尽快调整过来,适应新的训练营,写出有思考、有检视、有行动的日志。
1.3 今日新知:专注力的不同对比
【我学】
崔律用对比的方式讲解今天的课程。为什么?因为单纯讲一个不是很清楚,用对比更清晰。
(1)对比1:同时做vs同时想;多任务并行vs一心两用
例子: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 vs 一边工作一边想着老板骂我的话
前者的“一边……一边……”指的是同时做两件事情。后者的一心两用、觉察猴子指的是做一件事情,大脑同时想,重点词是想,是思维、是念头。做和想是不同的维度,动用不同的器官。
(2)对比2:必须一次只做一件事vs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
例子:①赛车需要非常高的专注力,必须一次只做一件事。如果不专注,大概率会受伤。②骑自行车不需要那么高的专注力。可以和女朋友聊天等。
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前提:如果是需要高度专注力的事情,必须这么做。如果不需要那么高的专注力,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但也是可以同时做其他事情的,比如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3)对比3:崔律“能”专注:偶尔 vs 小伙伴“不能”专注:每次
以跑步时听音乐为例。
A、跑步时必须听音乐:无法忍受安静,不能“不听”。对这一类小伙伴来说,要刻意去练习跑步的时候专心跑步,听音乐时专心听音乐。从无法专注到可以专注。
B、跑步时可以听音乐:完全能“不听”,但今天想转换心情。如果是偶尔的话,可以这么做,但不要每次都这么做。如果每次这么做就容易养成习惯,养成不专注的习惯。
注意:仍然不推荐这样做,有安全隐患。
【我思】
谢谢崔律用三组对比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专注力,区分多任务并行和一心两用,知道哪些场合必须要一次只做一件事。
【例子】
现在只要天气好,我都是骑车上下班。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专心骑车,不听音乐,不打电话。只有偶尔感觉特别累的时候才听着音乐骑车,给自己提提神。
之前,我也曾想过上班路上一边骑车一边给妈妈打电话。因为这样我就不会一边给妈妈打电话一边做点其他事情了。后来,我也是考虑到了路况、考虑到安全,觉得骑车是需要高专注力的事情,打电话太容易分心了,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这一点上,我做到了一次只做一件事。但是,我还没做到一心一用,在骑车时经常思绪乱飞,有次想得太入迷差点闯了红灯。我希望能提升自己的专注力,每天都能安全地骑行。
【我行】
从一心两用到觉察猴子。觉察自己是否走神,如果是,立即把自己拉回来。
2、[我赞]对其他伙伴日志的点赞:
点赞李霞的日志。从中,我学到了:
①跟着霞姐温故了多任务并行的本质是任务切换,并非真正的同时做两件事。
②看到了霞姐关于思维为什么会飘走的思考,学习了从五感进行分析的角度。
③霞姐的自问自答也很有创意,霞姐从中看到了提问的意义、辨析能力和逻辑力,学习的维度更广,思考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太佩服了!
3、[我问]自问/问崔律+自答:
暂无
4、[我说]其他话语:
今天骑车时,突然间脑海里冒出来一个故事:某次参加了一个多人聚会,其中一个朋友带来了新的朋友,然后周边的人都能听见和听懂那个人说话,只有我能听见那个人说话,但是却听不懂,感觉像是外语。找朋友做翻译,发现对方说的的的确确是汉语。这让那个“我”感觉非常纳闷,说“好吧,你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我没有放弃,而是开始学着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等非语言信息,学着去解读这些非语言信息,然后再借助朋友去和对方沟通,慢慢地,准确率越来越高,后来竟然能真的听懂对方说话了。
哈哈,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有耳可听者”,想到了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思维,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思维从消极变得积极了一些,看到了更加主动的自己,看到了一个发现问题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置之不理或者逃避问题的孔雀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