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领袖开启未来教育
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一直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定义。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从前的教育是“读死书,读书死!舍书本外无教育,所以造成许许多多‘书呆子’。现在要从整个生活出发,过整个生活,受整个的教育。”也许这种“从整个生活出发,过整个生活,受整个的教育”的教育方式就是素质教育。
少年领袖素质教育认为,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学业和物质需求,还要关注情感需求、身心健康和品格素养等重要因素。即培养美好的品质,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知识,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自由、平等、互助、探索的精神。通过具体切实而又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建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个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等的关系,把学生真正培养成身心健全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少年领袖素质教育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特意制出《少年领袖素质教育小学阶段大纲》《少年领袖素质教育初中阶段大纲》《少年领袖素质教育高中阶段大纲》《少年领袖素质教育大学阶段大纲》,其中小学阶段大纲如下:
(1)每天运动一次,如散步、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健身操等。
(2)每天参加一次集体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拔河比赛等。
(3)每天整洁一次,如自己穿衣、系鞋带、洗脸、刷牙、整理书包、整理房间卫生等;
(4)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家务,如洗菜、做饭、盛饭、刷碗、倒茶、打扫卫生、洗衣等。
(5)每天保持文明礼貌,协作互助。
(6)每天坚持看新闻、看报纸,阅读书籍。
(7)每天坚持艺术熏陶,如弹琴、下棋、练字、绘画、唱歌、跳舞、手工等。
(8)每天写一个随笔。
(9)每年体检2次。
(10)每年洗澡80至100次,平均3至5天一次。
(11)每年与12个小朋友沟通交流,建立友谊。
(12)每年参加2次公益活动,如捐不用的衣服、书籍、玩具,植树、环保行动、帮助福利院的儿童、看望养老院的老人等。
(13)每年掌握一种技能,如自我保护、阅读、写作、演讲、游泳等。
(14)每年参加2个重大比赛,如登山比赛、长跑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游泳比赛、作文大赛、才艺大赛、演讲大赛、辩论大赛、绘画大赛、唱歌大赛、舞蹈大赛、手工制作大赛、设计大赛、计算机大赛等。
(15)每年进行2次大的集体活动,如小记者采访活动、小学者调查活动、小使者交流活动等。
(16)每年购买12本书籍,看12本名著、12部电影。
(17)每年进行2次旅行,1次近途1次远途。12次研学实践,2次全国研学,10次课外实践。
(18)要认识环境中最易见的动植物各十种以上,并且要观察各一种以上的生长过程及对人类的关系。
(19)要知道学校及家附近、所在城市有名的景点、书店、图书馆、大学、科技馆、文化馆、地质馆、博物馆、美术馆、历史馆等可以参加学习的地方。
(20)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
(21)能欣赏名歌名画和自然风景。
(22)能对文艺作品、影视作品做出评价。
(23)会唱十二首新歌。
(24)会一种乐器。
(25)会画常见的事物。
(26)会两种以上语言。
(27)会制科学玩具及动植矿物标本各十种以上。
(28)会正确使用电视、空调、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等各类家电。
(29)会摄影及录音、录像。
(30)会运用十种以上的普通药品。
(31)要认识社会生活,并择一种构成社会生活之基本的工人生活,如,工厂工人、农民工、快递员、公交司机等的生活,详细观察,并加记载,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
未来教育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2017年5月,马云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谈到现代教育时说: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岗位不断被人工智能取代,传统行业裁员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单靠目前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了。
未来是一个体验时代、适应时代和创造时代,只有在这些人类独有的优势上胜出,才能成为未来的主人。因此,未来是一场立足于创新思维和人文精神层面的智慧和体验的战争。美国联邦教育部在《21世纪技能框架》中公布,未来孩子最需要的核心技能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合作能力。
现在,很多大人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功课做题,没有多少时间来进行生活体验和感受,没有时间思考,情感和思维日渐麻木和枯萎,这是很可怕的。
什么是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以培养一个独立健全的,能够为自己未来负责的,有情感、能感受和创造幸福的人,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和失去自己思想的机器。而当前的状态下,很多家庭依然把孩子教育的大部分推给学校,而忽略了重要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于是,我们许多家庭里的孩子没有机会去体验和锻炼未来最需要的自主、创新和社交能力。
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接触人生和世界的第一门户,更是孩子奠定人生底色的重要环境。从出生开始到成年,父母一言一行,都在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人格气质和世界观的构成。
0-12岁,是孩子身、心、智全方面成长的关键期,是他们各种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学习和模仿能力最强。如果我们用单一的功利目标学习成绩来衡量教育效果,就会过于关注孩子学业和物质需求,忽视了情感需求、身心健康和品格素养等重要因素。
目前,很多家庭教育出现了错位现象,造成教育上的困扰,如果不及时改变认知,调整教育方式,孩子长大后将很难适应社会。
以下是家庭教育常见的错位现象:
一、把孩子学习变成了大人的事 陪孩子写作业成了很多家长的每天必修课。很多家长因为陪孩子写作业而身心俱疲,甚至被孩子"气"到生病住院。父母的过度焦虑和介入,导致孩子不能自主学习,又加重了父母的焦虑和插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一个不能为自己现在行为负责的孩子,长大后也无法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二、包办孩子大小事,剥夺孩子生活体验,是家庭中的常见现象 剥夺体验,不仅阻断了孩子接触真实世界的通路,让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更错过了孩子培养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最终让他们无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物质上过度满足,情感教育和交流严重不足 当我们在物质满足来代替情感交流时,物质上的有求必应,并不能弥补缺少陪伴孩子的遗憾,相反地却纵容了孩子的物欲,降低了孩子的生活感受力和情感体验。当物质欲望越喂越大,不仅助长孩子不劳而获的心态,他长大后还很容易成为一个缺少人情味的欲望的奴隶。
如何去寻找培养孩子的目标和方向呢?
简单说,即让孩子身心健康,拥有好奇心与沟通合作能力。
一、保护孩子好奇心,用兴趣来引导孩子,启发孩子主动探索与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一切行动的动力,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动力。孩子没有了好奇心,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无从谈起。
二、呵护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人生体验,培养创造力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许多就业岗位,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机器难以代替的。在孩子学习中少一点功利标准,多给他们独立思考和体验的时间,而不是用灌输知识和练习把他们时间填满,成为一台“肉体学习机”。 我们让孩子学习琴棋书画,不单是为了掌握技能,而是让艺术来唤醒孩子的灵感。 用“琴”陶冶音乐,用“棋”培养格局,用“书”给他定力,用“画”唤起想象。 这些“技能”之外的东西,才是创造力的来源,才是孩子未来最需要的能力。
三、打开心门,提升孩子交流合作和爱的能力。 当信息更替越来越迅猛,未来社会里一定是反应速度和资源整合能力强者才能胜出,在合作的团队面前,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无法抗衡的,失去了生存空间。因此,培养孩子社交与合作能力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未来世界,情商、智商和爱商,一个都不能少。孩子不仅要拥有情商和智商,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他们的“爱商”。爱商是一种情怀,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一个懂得与人和世界友好相处的孩子,在未来更容易获得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