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25期 中级27期 复训初31期 李晶晶 坚持分享第351天 约练第102次 晨练第8天
第九课:人际关系
如果能够处理好亲密关系,就会更多的感受到幸福。因为影响我们情绪的就是身边的关系比较亲密的几个人。
第一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一定要跟他人交流,没有人会一个人孤独终老,这里一个一个的关系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感受,体验,并且我们有在一个又一个系统中,相互影响,我们把自己做好就会有相互影响。很多时候,我们跟他人的关系就是我们跟自己的关系。尤其是心理咨询师,我们跟来访者的关系就是我们跟自己的关系,往大了说,就是我们跟世界的关系就是我们我们跟自己的关系,我们跟自己的关系处理好了,多外就是比较平和和稳定的状态。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当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处理好,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人际关系的模式和理论,然后去相处。但是最根本的是处理自己跟自己的一系列关系,对自己的不满,对自己的怨气,对自己的指责,这都源自童年的模式。
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来验证理论。大方向要知道,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在事儿上磨,用的时候去反思,在实际中有更多的变化,我们才会知道哪些怎么用,具体是什么情况。
一、人家关系的定义
1.定义:人际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也就是说没有心理上的联系是不能称为人际关系的,一定要有心理上的链接。有了链接就有了关系,有个关系,很多事情都会变的简单。有关系就是没关系。关系又是心理上的链接,通过接触,我们会有心理上的感受,所以我们就说,恋爱或者婚姻必须在一块儿,通过联络彼此有沟通,不单在一起共事,而且能够关注到对方的需求,关注到对方的在乎,感受,这些就会带来链接。对青少年更是如此,你在乎他,他才会在乎你。人天生都是趋利避害的,没有几个人喜欢刀子嘴豆腐心,嘴不饶人会让人不舒服。嘴要学会说话,不会的话就少说。不会说,会把情绪带过去。我们把情绪通过说话带过去,就会有影响。
2. 特点:
(1)个体性 ;看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不喜欢就不想搭理他 ;我们在很多时候,要优先考虑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只是看着别人的角色和地位,而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那到了一定程度,我们自己会不舒服,会特别痛苦。所以要学会遵从自己的意愿。如果不是的话,日后就会有很多矛盾。包括找咨询师的时候也是,名头都是次要的,我跟她在一起舒服吗?咨询师修到一定程度好,会让更多的来访者感觉到很舒服,因为很温和。对内是稳定的,对外是温和的。
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自己是否所喜欢或愿意亲近
(2)直接性
没有直接接触,就构不成人际关系;我们想要跟谁建立更亲近的关系,需要相处,平时跟爱人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用到所学的知识,去调节自己的状态。让关系达到一种平衡,关系是平衡的,舒服的,这样的话就会比较合适,并非必须怎么做。
女同胞面对爱人的时候,既要会撒娇,也要会撒泼。面对孩子的时候,要关注正向与坚守规则并行。
(3)情感性
彼此间情感活动,主要特点
倾向: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
我们要去感受这种情感,然后去做调整。学心理学一种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觉察能力。很多时候,要做到,看透不说透。内心变的敏锐,二而不是敏感。心里看透,嘴上不说。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1)定向阶段:我们往往会根据我们的喜好,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经济情况,圈子等,有选择性的选择对象。我们的定向跟我们的童年,家庭关系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总是会在熟悉的环境中感觉安全。尤其是择偶的时候,选择一样的,或者相反的。最重要的是修修补补,修补自己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选择一定有我们的道理,不要去抱怨什么,我们的人生都是我们选择的,接下来要做的是,可以通过学习,让我们的人生有新的选择,新的模式。通过学习,带来的新的选择和新的模式,他就会带来很多不一样,我们要对自己,爱人和孩子有更多的信心。
2.情感探索阶段:问吃了没,哪个学校的,通过试探,看对方的反应,然后判断是放弃还是继续,如果我们走下来了,当初一定有很多吸引我们的地方,或者最起码我们能相对认可的地方,所以当婚姻出现状况的时候,我们要去想,当初是什么让我们走了下来,我们在一起那些难忘的经历有哪些,思考我们曾经在乎的和现在依然在乎的,他还在就一定有他的道理。以及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这样才能带来变化,否则就会一直处于情绪之中,天天感觉自己倒霉,这样就会越来越差。所以要打破这个怪圈,就是去关注我们想要的 ,关注到在一起不错的地方,在一起能做点啥。让小火苗重新燃起了,所有的关系都在于经营。
3.情感交流阶段:这个阶段开始谈更多自己内心的东西,对什么人喜欢,自己隐秘的东西,自己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通过讲出来,自己就会感觉到被理解,被欣赏,被信任,就会有亲密无间的人,然后就会感受到幸福。亲子关系很多到最后,都是父母的指责,然后就退化。所以随着孩子慢慢变大,我们要格外的注意我们的关系,注意我们在交流的时候的态度,否则这个关系会退化。
4.稳定交往阶段:更深入,比如性的方面,两个人开始坦诚相待。每个阶段没有严格的划分。
这个年代,关系都需要维护,付出要讲究方法,讲究原则。
强烈接触时两个人几乎是没有秘密的,想要达到这个阶段,很关键的点在于,交往起来感觉很舒服,感觉到被信任,接纳,欣赏,理解,对方是非常重要的。他是相互的,一定是双方相互吸引,共同付出。我们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少评价,多欣赏,多接纳,他在你这里是被信任和安全的,他才愿意跟你讲更多的东西,因为你能够装得下,接的住。否则就会远离,远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夫妻关系也是如此。
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1. 定义: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尤其是我们的想法,我们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这些方面都愿意暴露,说明你是特别接纳和认可他的,你是信任他的,我们可以给对方更多的暴露,但是我们不一定要求对方一定要更多的暴露。
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你想要对方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如何对待别人。但是也有反黄金法则,好多人总希望像他对待我们那样去对待他。所以如果我们还没有做好,对对方好的准备,我们就不要听对方的心事,否则他会有愤怒,会觉得不公平,他会觉得付出了,而你却没有这样做,最后会不欢而散,我们要注意边界,觉察自己的内心。也不一定关系越好,暴露的越多,有时候,我们对完全不认识的人反而暴露的更多,因为安全,并且没有羞耻感,尤其是网络上完全不认识的人。被攻击,羞耻心就很少,说了就说了,很安全。所以有些孩子找咨询师,不想找爸爸妈妈认识的。
一般来说,男人的自我暴露会比较难,男性跟女性暴露会比较容易,跟同性朋友暴露不容易。男人喜欢暴露家庭不幸福,自己处于水深火热中,不要相信,说不定他有想法。
2.特点: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3.注意:不能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内在自我安全和保护需要)
4.程度:由浅到深4个水平
(1)情趣爱好方面
(2)态度
(3)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
(4)隐私方面
暴露的程度,跟这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个性特点,职业都有很大的关系。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相互性原则
一旦有应该之心之后就会导致很多矛盾,亲密关系也是相互的,只有相互才能带来长久,单方面的关系只能走一段。你要真的在乎这份关系,就要付出,但是不要付出太多,付出的跟对方差不多,太多会让对方有压力,或者让对方产生惰性,太少,对方会感觉不舒服。可以略微多一点,只要内心不委屈,可能就会带动对方多一点。所以我们要给婚姻的爱情账户里面存钱。
比如做饭,表示感谢,过节买花,过生日记着,存甜言蜜语。这就是链接。跟孩子相处也是一样的。你认可他,他认可你,否则关系就会比较糟糕。
基础是彼此相互重视与支持
相互性是喜欢的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你不喜欢谁,往往他也不喜欢你,你不喜欢他,他也知道你不喜欢他,那怕你没有说,掩饰的很好,对方也会有感觉。所以修自己,接纳和欣赏非常重要。
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2.交换性原则(礼尚往来) 关系就是一种价值交换,其实是相互扶持,相互支持,夫妻关系就是一种合作。我们找的都是跟我们差不多的。否则思想和社会地位没有办法交换。很多关系都讲究旗鼓相当,门当户对。
一段关系里面一定有彼此都在意的东西,看重的东西,否则心理就会不平衡。两个人要共同成长,否则一个人成长,另一个人不成长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最终都会达到一种平衡。
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
期待在交往过程中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根据价值观选择的结果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好人都会说我好) ;我们远离那些说我们的人,都是在保护自我价值,保护自我价值会让我们感觉我们自己还行,还可以,只有感觉到这些,才会有自尊,自信,会感受到幸福。
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不行的时候,他会非常难受,因为他没有价值,每个人都希望展示自己的优越感,有了好的东西都想炫耀一下。不想炫耀,说明内心很丰盈,不必说太多。
人人都自恋,哪有那么多人在乎你,在我们自恋地以为别人会注意我们的时候,别人也会自恋地以为你会注意他,人人如此,
人都喜欢“展示自己”以证明自我优越性
个体对他人的评价及其敏感
4. 平等性原则(尊重-人格上的平等)
咨询师不是上帝,求助者才是他自己的上帝!
咨询是服务于生活的,工作中需要灵活运用!
如果感觉不平等,我们会感觉被否定。
五、人际关系类型
三维理论——美国学者舒茨提出
1. 三种基本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接触、交往、相容),每个人都希望被包容。与双亲交往程度导致:低社会行为(跟别人没有更多链接的愿望),超社会行为(跟别人链接的愿望太强了,超了),理想社会行为。所以父母跟孩子的密切程度要适中,慢慢孩子长大了,我们要放手,让他有朋友。否则就会过于冷淡,或者过于需要关心。
我们会被过去所影响,但是不会被过去所决定。一切都是适度有利于成长。
支配需要(控制、被控制):孩子需要管,但是又不能有太多的控制。一种极端他会完全顺从,依赖,另一种就是反叛,跟谁都合不来。最好的方式是,既有要求又有自由。爸爸妈妈对他没有期待,也不好。我们完成了重要他人的期待,我们就会感觉到价值,感觉活着是有意义的,就会感受到幸福。亲密关系也一样。
情感需要(爱人、被爱);每个人都有爱和被爱的需要。得到爱的程度导致:低个人行为,超个人行为,理想个人行为。给他爱,但是也给他留时间空间。所以热恋注定不会长久。
爱他人,爱孩子的前提是爱自己。
2. 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
不能满足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它问题
3. 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形式
4.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三种需要+两种方式,构成了六种基本取向
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1.主动包容式。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2.被动包容式。期待他人接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3.主动支配式。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4.被动支配式。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5.主动情感式。主动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密。
6.被动情感式。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5.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对成年的影响
(1)、包容需要
交往少,低社会行为,疏远有距离;
过分依赖,高社会行为,寻求接触与注意;
适宜沟通,理想社会行为,群居独处均满足
(2)、支配需要
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一定自由,民主式
过分控制、专制式,易独断独行/拒绝支配/焦虑过重
(3)、情感需要
得不到爱,低个人行为,避免亲密关系
溺爱环境,高个人行为,强烈寻求爱
适当关心爱护,理想个人行为,不受宠若惊,能恰当对待自己
群体整合原则
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群体整合原则。
群体形成:包容→控制→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
群体解体:感情不和→失去控制→难于包容,导致群体解体。
不接纳就包容不了,感情就不会好,你对他的控制,他就无法接受。
第二单元 人际吸引
定义
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人际关系的肯定形式
分类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亲近合群
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
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影响喜欢的因素
(一)熟悉性和邻近性
机会多、熟悉、易吸引(儿童友谊)
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刺猬关系),太多太少都不会,要有度,有边界。
(二)相似性
信念、价值观、人格,兴趣、爱好,背景地位,年龄经验
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更重要
他在你面前不自卑,你在他面前也不骄傲。
(三)互补
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需要(美女豪门,外在差异极大的夫妇)
社会角色(律师、心理咨询师)
人格(内向、外向,房谋杜断)
互补,吸引力最大
恋爱黄金法则:价值观相似(三观不同,不能强容)、性格互补
当我们自以为聪明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了最傻的傻瓜!
(四)外貌吸引力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
良好第一印象,以貌取人,光环效应(爱屋及乌)
长的不好看,但是内在更有深度,更有内涵,内心优雅,这样的话依然是非常迷人的。
(五)才能
无威胁的才能会增加吸引(有才能不要恃才傲物);我们最容易嫉妒的人是跟我们差不多的人突然变好了,我们不嫉妒,跟我们不相干的人,我们不嫉妒我们身边的,但是比我们好的太多了。
犯错误效应:有才能犯些小错误,有助于增加吸引(更真实、可爱;专家咖啡洒在衣服上)
(六)人格品质
影响吸引力最稳定因素
安德森研究:喜爱程度最高-真诚;喜爱程度最低-不真诚
当我们自以为比别人聪明时,我们已经成了最大的傻瓜!
第三单元 人际互动
定义
人际相互作用
形式
1. 合作及其基本条件:为达到共同目的互相配合的行为。
条件:
1)、目标的一致
2)、共识与规范
3)、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家庭治疗:找到共同的目标,共同在乎的点。这样就能够达成合作关系,各自的希望,各自的看重,求同存异。
2. 竞争及其基本条件: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
条件:
1)、目标稀有/难得,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
2)、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双赢结局
3)、有理性,按一定社会规范进行